郭文華
(界首市農村合作經濟經營管理站,安徽 界首 236500)
選用健壯無病蟲,大小適中的脫毒種薯,常見品種有:徐22、阜徐20、阜28-6、阜徐薯6 號、阜24、Y3-19、商19、F2-17、Y2-12、Y6-7、Y2-1、Y10-16、商薯19、蘇薯8 號、徐薯22 等,因當地土質與氣候關系,適合高產栽培。因此,在選種時,薯種應具有生長勢強,薯塊膨大快,大薯率高,熟食品質好、萌芽性好、出苗快,薯苗健壯,采苗量大,高抗等優勢。
壯苗葉片大、肥厚,葉色濃綠,節間短而勻,單苗重量大。壯苗根源基粗壯、成活率高,發根早、發根快、有利于甘薯高產。春栽薯一般在栽前4045d 開始育苗,高倍繁苗的還可以提前到1 月份用地熱線育苗或雙膜釀熱溫床育苗。
選擇避風向陽、土壤肥沃、水源便利處做床,這樣可方便管理,育苗種薯選用薯重150g,夏薯用25%多菌靈液1000 倍浸種10min 下床,每1m2排種25kg 左右,澆透溫水后用混有有機肥的細土覆蓋,覆膜防風保濕,提高畦溫。春薯 “春分”前后上畦;夏薯“五一”前后上畦。出苗后及時揭去地膜,防止幼苗灼傷,加強溫度、肥、水管理,確保苗齊、苗壯。
應做好溫度管理,前期床溫掌握在32 至35℃,催芽溫高多出芽、早出芽。出苗后溫度可降溫20 至28℃,低溫苗壯,高溫苗生長快。栽苗前23d 要降溫20 至22℃煉苗,以適應外界環境。出苗后,提高溫度和輕施水肥提苗,保持土壤持水量80%左右,做好苗床通風和光照。
采苗圃是專門以繁殖大量薯苗供夏薯栽插的育苗方式,便于集中水肥管理,多出苗、出壯苗,可減少春薯面積。皖北地區不少推廣采苗圃的典型,運用增溫保溫采苗圃高倍繁苗方法,解決夏栽用苗問題。
地膜覆蓋對甘薯苗有保濕、防澇、保肥等效果。地膜覆蓋春栽脫毒甘薯可在4 月上中旬栽苗下地,先澆水栽苗后覆蓋,掌握時機破孔放苗。可以先地膜覆蓋后栽苗破孔,扦插后要把孔苗用土蓋好。夏甘薯也可因地制宜,為保墑保肥,采取壟頂部分覆蓋方法栽培。
(1)土壤肥力中磷、鉀、氮因素關系到甘薯的生長和產量,例如:磷元素促進碳水化合物合成、塊根和莖葉的生長;鉀元素對甘薯塊根的數量、重量有重要的影響,在施肥過程中,應遵循沃土富鉀的原則,并以基肥、土雜肥(3000kg)、復合肥為主,結合氮、磷、鉀做壟集中施用(碳銨50kg,磷肥40kg,鉀肥30kg)。
(2)脫毒甘薯生長旺盛,應因地制宜,加強密度控制,做好深溝高壟栽培,實行壟栽,壟寬控制在70 至100cm,高30 至40cm,壟頂寬30 至40cm,上栽1 行或2 行甘薯。以此來促進保水、保肥和防旱,滿足水肥要求,實現高產。
早栽可使甘薯自身生長發育過程中所需的光溫水條件與當地自然氣候相吻合,一般要在6月20日前栽完,避免高溫、旱象、多雨氣候。栽植過程中要規范,在保證成活情況下盡量淺栽,利于結薯,同時,選用壯苗,夏薯用中上部秧苗剪插。大苗、小苗、秧頭苗分栽,防止大苗欺小苗,而后期有苗無薯,達不到均衡增產目的。
適當的種植密度是保證甘薯高產的關鍵,皖北地區高產春甘薯種植株數應在3300 株/667m2為宜,高產夏甘薯種植株數應在3700 株/667m2為宜。脫毒春薯產量4000kg/667m2左右,脫毒夏薯產量2800kg/667m2。高產田塊可根據土壤肥力、水肥條件,栽插早晚掌握增減,注意壟、株距搭配合理。
(1)查苗、補苗。在栽后6 至7 天查苗,對缺苗、死苗、弱苗,要選一級壯苗補栽。
(2)中耕除草。在封壟前鋤地2 至3 遍,防止草荒。鋤地應深淺適中,防止傷根,保持壟形。
(3)追肥。對基肥不足的地塊或瘠薄地應早追肥、采用溝施或穴施,施1400kg/667m2土雜肥,510kg 碳銨。
甘薯為無性繁殖,病毒會在體內長期潛伏和積累,導致產量降低,品種退化,甘薯脫毒薯苗能有效地減少土傳病害的發生。用生物技術脫除病毒可恢復甘薯種性,提高產量,增產25%左右。
做好化學防控,可起到保葉防衰,增加樹重的作用。發生蟲害后,種薯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劑900 倍液浸種25min 或1300 倍蘸苗基部10min,防治甘薯天蛾、造橋蟲等。在氮肥偏高、多雨寡照的情況下,脫毒甘薯會出現旺長現象,下塊根膨大,可適時葉面噴施縮節胺等植物生長抑制劑或延緩劑等。在塊根膨大期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膨大素等,保護葉片功能制造養分,促地下部生長。
儲藏甘薯要求氣溫10℃左右,濕度控制在相對濕度90%左右,并具有一定的保溫、通風、散濕作用。溫度過高,入窖排溫比較困難,過遲會受到冷害侵襲,因此,應在晴朗天氣收獲,嚴格挑選,除去黑斑病薯塊和蟲傷、壞爛薯塊,并用多菌靈液、保鮮粉液浸入窖的薯塊,并定期檢查,防止儲藏期間火患、鼠害、雨漏現象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