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超
(四川省阿壩州黑水縣林業和草原局,四川 黑水 623500)
自2000 年開始,黑水縣立足自身實際情況大力推廣實施退耕還林工程,雖然遇到了不少阻力,且仍存在一些不足,但退耕還林的整體效果比較明顯,其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都比較好,其實踐經驗值得借鑒和推廣,筆者就此進行以下分析和總結。
自實施退耕還林政策以來,黑水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將其作為加強生態建設、發展生態經濟的重要抓手,通過科學規劃、統籌安排,截止2019 年底黑水縣累計完成退耕還林(草)9.31 萬畝,取得了可喜成績。
2000~2005 年黑水縣共計實施退耕還林工程77500 畝。前一輪退耕還林(草)涉及全縣17 個鄉鎮,124 個行政村,12618 戶52026 人,涉及貧困戶1887 戶6604 人。實施配套荒山造林35000 畝,2000~2012 年封山育林46000 畝,已順利通過省級相關部門驗收。自2014年開始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到2017 年底共完成15600 畝。其中:2014 年新一輪退耕還林9600 畝,2017 年新一輪退耕還林6000 畝。2014~2017 年新一輪退耕還林涉及全縣14 個鄉鎮,60 個行政村,3004 戶10514 人,涉及貧困戶400 戶1400 人。退耕還還林工程優化農業資源配置,提高土地產值,有效帶動縣區貧困戶是脫貧致富。此外,實施完成的77500 畝退耕還林(草)工程任務中,成林面積達3.7 萬畝,成林率達到43%,使全縣森林植被覆蓋率提高了1.4 個百分點,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控制,生態脆弱的主河谷地帶得到了一定治理。
黑水縣以退耕還林工程為契機,積極爭取退耕還林成果鞏固、林業產業扶貧、核桃產業發展等項目,目前已成片種植早實核桃2 萬余畝,零星種植15 萬余株,實施核桃高接換優3萬余株。核桃年產量達735 噸,實現林業產值2205 萬元。在堅持生態優先的前提下,因地制宜發展的2 萬畝核桃生態經濟兼用林,目前已經產生了一定的經濟效益,年產量可達735噸元,產值達1764 萬元,退耕農戶年人均增收達339 元。
2005 年實施糧折現至今,前一輪退耕還林政策性補助資金已連續兌現16 年,現已將前一輪退耕還林補助期滿的(生態林)納入森林撫育補助范圍,按照20 元/畝補助,連續補助5 年,2014 年新一輪退耕還林中央財政直補資金1152 萬元(第一年500 元/畝、第三年300 元/畝、第五年400 元/畝),種苗造林費主要用于政府種苗采購,2017 年新一輪退耕還林中央財政直補資金720 萬元,種苗造林費主要用于政府種苗采購和農戶自行采購。
首先,黑水縣地區群眾文化水平和環保意識不高,對于退耕還林工程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對政府實施的退耕還林工作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出現較大抵觸情緒,影響了本地退耕還林工作的順利開展。其次,黑水縣縣域經濟實力較弱,地方財政資金支持能力有限,隨著第一輪退耕還林工作的完成,國家停止退耕還林資金補助,使得退耕還林戶缺少資金補助來源,加之在發放退耕還林補助資金時,缺乏有力監管,同時使得退耕還林工作出現反彈,某些已退耕地被重新開墾,林草資源破壞現象在局部區域重新出現。[1]另外,黑水縣在首次退耕還林中因缺乏經驗,在大力推進還林還草工作時,未注意合理調整林地利用結構,生態林和經濟林比例不均衡,農業類型單一,退耕農產品收入較低,打擊了其退耕還林的信心。
為維護退耕還林工程所取得的成果,防止退耕還林(草)地反彈,黑水縣采取了多項鞏固措施:
首先,將退耕林地管護工作任務細化到各鎮、村及集體組織和農戶頭上,進一步落實后期管護責任,要求在管護中執行統一標準,加強對復耕、濫砍過牧、森林火災等行為和動態的監管力度。管護面積達到93100 畝,其中:第一輪為77500 畝,后一輪為15600 畝,第一輪77500 畝退耕還林現大都已郁閉成林,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發揮顯著。其次,在林業局統一管理和調度下,以片區林業站為主體統一調運和栽植苗木,同時抽調專業技術人員為各片區提供技術指導,完成苗木補植補造工作,提高苗木長勢和保存率。
黑水縣為將生態環境保護根植人心,保障退耕還林成果,縣文化宣傳部門聯合農業管理部門和環境監察部門,采用電視廣播加手機短信、移動短視頻等多種宣傳方式擴大宣傳范圍,加強宣傳力度。同時組建宣傳工作隊深入各鄉鎮對農戶進行點對點地思想教育,提高其生態環保認知。
黑水縣成立由各鄉人民政府、村組干部和縣林草局專業技術人員組成的驗收工作小組。明確本轄區內退耕還林自查驗收的工作責任,林業專業技術人員負責驗收的技術指導工作,按照“誰承辦、誰負責、誰簽字”“誰檢查、誰對驗收結果負責”的原則,把驗收工作責任落實到具體的單位和個人。[2],工作組針對各地工職人員退耕還林政策的執行情況、退耕補助資金發放情況、退耕戶生活現狀等內容進行實地調研,進一步規范工作流程,增強工作實效性。
實施退耕還林工程提升了黑水縣的生態環境質量,可促進縣域社會經濟的穩步發展,其實踐經驗具有較大借鑒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