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永輝,呂清宇
(1.江西省豐城市孫渡街道農業綜合服務站,江西 豐城 331100;2.豐城市尚莊街道辦事處,江西 豐城 331100)
長期以來,縣、鄉兩級農技推廣服務工作致力于引進農業新技術、推廣農業新產品、建設新農村,廣大農技人員精誠服務于農業生產和廣大農民,為推進全市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收入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作出了較大貢獻。一是供應了大量的化肥、農藥、農膜、優良種子等農用物資,有力的支持了農業生產,確保了糧食安全。二是推廣了一批優良品種和先進實用技術,促進了生產發展。三是開展了多層次農業科技宣傳培訓,加快了農業科技知識的傳播和農民科技文化素質的提高。四是做好了農業保險的投保、核災定損、理賠資金的發放工作,維護了廣大農民群眾的利益。五是實施了多項農業科研項目,建立了規模較大、標準較高、效果較好且各具特色的農業科技示范基地,起到了輻射帶動、典型引路的作用。
當前,豐城市在農業技術推廣中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根據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服務“三農”的要求,農技推廣服務工作中仍然存在著隊伍不穩、機制不活、保障不力、服務不到位等方面的問題,將嚴重影響農業科技進步和農村經濟發展。
一是農技推廣未擺上應有位置。一些基層干部和農民在思想上產生了“農業發展潛力不大”、“搞農業難以發家致富”的想法,自覺不自覺地把農業生產擺在了無足輕重的位置,農業技術推廣工作逐漸從黨政重點弱化為部門一般性工作,進而在體制設置、經費保障、工作安排等方面未能擺上應有的位置。
二是農技推廣隊伍整體素質偏低。首先年齡偏大。鄉鎮農技站40 歲以上占多數,一些年齡偏大擔任主要負責人,由于長期工作在農村,形成了傳統的思維定勢,創新意識不強,工作熱情減退,活力不足。其次知識老化。文化程度低,專業知識不夠。農技人員有一大部份人都是上世紀七十、八十年代進入農業系統,相當一部分是半路出征的非專業人員。在職農技人員基本沒有參加過系統的業務培訓,而且技術人員配置不合理,在崗的人員中很少有經濟作物方面的專業技術人員,導致了新一輪農技推廣隊伍知識斷層及知識老化,業務能力下降,更難有效地向農民推廣現代農業高新技術。
三是推廣經費嚴重不足。農技人員中財政工資全額拔足的很少,而且也只撥了裸體工資,其余都是差額撥款。雖然財政撥款在逐年提高,但是生活補助,其他辦公經費基本沒有一分,甚至連社保、醫保公家部份都要個人掏腰包,90%的鄉鎮農技人員靠開展經營性服務增加自身收入,抓農技推廣的精力不足;農技推廣經費一直未納入財政預算,搞現場、抓推廣、抓示范,不僅車費無錢報銷,有時還貼上自己的工資。
四是服務手段十分落后。鄉鎮農技站既無辦公場所又無辦公設備,雖然有試驗基地、但由于服務無設備、檢測無儀器,因此一直沒有管理到位,任由農民群眾耕種,推廣人員仍然靠“眼看、手摸、口說、牙咬”、“下鄉兩條腿,推廣一張嘴”來搞推廣,難以單獨開展技術推廣和服務工作。
面對農村改革發展的新形勢和廣大農民建設現代農業的新要求,必須切實解決目前在農業技術推廣服務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進一步加強農業技術推廣服務,增強服務能力,提高服務水平。
一是進一步提高對當前農業技術推廣中重要性的認識。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是科學技術轉化為農業現實生產力的主導力量,是實施科教興農的重要載體。若沒有積極有效的農業技術推廣,就沒有農業的穩定發展。各級黨委、政府必須充分認識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在農業發展新階段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切實把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作為一件大事,抓好抓實。
二是進一步推進農技推廣機構改革。一要改革管理體制。實行“條塊結合、以條為主”的管理體制。縣級農業主管部門既要加強對鄉鎮農技站的業務指導,又要保障有充分的人權、物權、財權,以便對人員進行調配和管理。二要分離公益性與經營性職能。要強化農技推廣人員的公益性職能,集中精力抓本質,將種子、農藥、肥料等生產資料的經營銷售推向市場,并嚴格規范經營行為。三要改革人員流動辦法。實行分鄉(鎮)定編,嚴禁超標,競爭上崗,整合資源,避免人才浪費;實行城鄉交流、鄉鎮交流,激發工作活力和創新能力。同時,增加人員編制,提高新進大學生專業人才比例,增加新鮮血液。四要改革培訓方式。通過分期、分批開展各種形式的培訓,使農技人員掌握現代農業高新技術,以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
三是進一步強化農業技術推廣的服務功能。一要搞好陣地建設,確保有陣地辦公。二要配備必要的設施設備。農業技術推廣機構肩負著新技術的引進、試驗、示范,農作物病蟲害及農業災害的監測、預報、防治和處置,農業公共信息和培訓教育服務等職能,必須要配備相應的設施設備,才能履行職責,開展工作,完成任務。三要開展技術承包、聯產計酬、統防統治、領辦園區等有償服務,解決農民缺技術、缺勞力、推廣難等實際問題,切實提高科技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