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興
(周口師范學院,河南 周口 466001)
鄉村振興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上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總布局為基礎,圍繞以現代化鄉村建設補齊三農問題的短板,縮小城鄉差距,從農業大國快速轉向農業強國而提出的。三農問題事關我國現代化建設與發展的全局,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了全面小康社會建設以及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的質量,找準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路徑具有重要意義。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以鄉村實際情況為基礎,遵循鄉村發展規律,根據因地制宜的原則精準施策,避免出現千村一面的現象[1]。具體而言,要完善鄉村科學規劃,按照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要求,結合本地實際快速制定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規劃,提出振興鄉村的可操作性規劃建議;完善鄉村治理機制,快速建立鄉村振興工作的領導小組,督促本地鄉村振興規劃的實施;根據國家法規和自身實際制定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意見、建議,明確實施主體的義務與職責,保證鄉村振興工作有章可循;完善宣傳、教育及培訓制度,特別是完善以行政村或者村民小組為單位的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分層培訓制度,提高全民參與鄉村振興的意識,培育大量新型職業農民,促進人才振興;完善決策公開制度,引導村民主動參與民主決策,保障其知情權和決策權,為后期爭取村民支持及監督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打下基礎。
振興鄉村需要農業的支持,發展產業需要科技的支撐,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對農業、農村和農民的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加強科技創新能發揮科技的引領作用,提高鄉村發展效率,促使鄉村整體提質增效。
第一,引進、推廣農業科技。在鄉村建設與發展中要大力引進農業科技與設備,加強和科研單位的合作,研發先進農業技術。例如自動肥水一體、無土栽培、無人噴灑農藥等技術,助力農業生產效率的提高。與此同時,主動融入信息化發展浪潮,利用大數據平臺分析信息,科學調整本地農業種植結構,防止發生菜賤傷農、蔬菜滯銷等問題,有效保障農民利益。第二,更新農業科研的融資方式,吸引更多社會資本的投入,例如成立農業基金會、限量發行債券、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等。第三,充分發揮網絡的作用。一方面,要借助電商平臺的信息與推廣優勢,制定本地品牌戰略,打造特色農產品,大大提高銷量。同時構建自主電商平臺,進一步增加銷售渠道。另一方面,借助互聯網和大數據加快鄉村發展。以河南省為例,河南在農產品經濟活動中加強對智慧農業系統的運用,隨時精確測量、監控,對農作物生長的溫度、光度、濕度等參數信息做出調整,用智能化的形式取代農民的繁重體力勞動,提高產品良品率。河南在培養食用菌以及牲畜養殖產業發展中也利用了智慧生產系統,實現智慧生產,在提高產量的同時大幅度提高質量。
除了制度與科技,生態文明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又一基礎,鄉村經濟發展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2]。所以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中要認識保護生態環境的迫切性,把綠水青山保護好。
在這之中,保綠是重要前提,在發展鄉村產業時必須把控項目引入大關,發展綠色節能環保產業,拒絕高污染高能耗的項目,避免破壞鄉村生態環境。還有治理,應針對鄉村基礎設施不完善、環境較差的問題加大治理力度,例如強化自來水供應,實行村域集中供水,確保廣大村民飲水安全;實現供電線路、通信線路入地和燃氣管道入戶;建造污水處理廠、污水收集管網、水沖式廁所,完整配備垃圾收集桶,每村至少建一個垃圾中轉站,改善鄉村衛生條件;保護好現有河渠林、行道樹等,保護大型排管系統、自然河流,維持生物多樣性;按照本地發展旅游產業的需求完善交通基礎設施,做到道路的硬化和綠化,提高鄉村旅游質量。此外,在鄉村振興工作中要堅持嚴管,即在改善硬件環境的同時更新軟件,也就是社會風氣,促進鄉風文明。因為完善硬件設施以后需要維護,改善生態環境以后需要愛護,通過執行鄉村環境管理制度,嚴格監管生態環境,把綠水青山守護好。特別是教育村民執行環境保護制度,調動其保護環境的積極性,投身美麗鄉村建設,支持鄉村振興。
總而言之,在新形勢下,鄉村振興需要大眾的共同參與,在其戰略實施過程中務必要不斷完善制度供給,加強科技創新,同時有效保護鄉村生態環境,補齊三農短板,在以習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領導下,基于改革開放發展經驗,持續提升農民積極性,不斷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走可持續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