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浩
(安徽省靈璧縣大廟鄉農村經濟技術工作站,安徽 靈璧 234225)
近幾年,我國的農業得到了飛速的發展,生產的規模更大、專業化程度更高以及農作物的品種更加繁多。但與此同時,農業生產的秸稈數量以及施肥量也不斷增加,這對土地以及當地的生態環境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傷害。而秸稈還田以及肥料化的新技術能夠促進能源再生利用,為農作物的生產以及環境的保護獻出一份力量。
秸稈還田技術是當今世界上最重視的一項培肥增產的措施。在現代農業生產中秸稈還田技術非常純熟且更為廣大農民所接受。所謂的秸稈實際上就是農作物在收獲糧食以后所留在地面上的桿,比如說麥稈和豆類植物秸稈,看似不起眼的秸稈實際上有著極大的營養價值,比如說其含有纖維素、 半纖維素和木質素。而且植物的不同,秸稈中的營養成分和含量也不盡相同。秸稈中所含有的這些營養成分剛好可以是農作物生長所需的營養物質,所以將秸稈還田極具現實意義,既能夠滿足農作物生長所需的營養成分,又能有效減少對肥料的使用而節約成本。秸稈還田的步驟不是特別繁雜,并不需要投入極大的人力、物力以及財力,而是直接就地應用就可以。秸稈之所以能夠作為一種可再利用的資源,其原理并不是非常復雜,就是將秸稈之前作為農作物的一部分所吸收的營養在歸還給農作物所生長的土壤,而秸稈所具有的營養成分剛好是農作物成長所需的,所以秸稈還田能夠有效維持資源的循環利用。秸稈還田技術將不易轉移的秸稈經過簡單的物理處理以后直接當做肥料應用到土壤之中,一段時間后,秸稈就能夠與土壤發生化學反應,進而轉化為成農作物生長所需的營養成分,比如鉀和磷。所以只要將秸稈還田的技術做得更細致,就能提高土壤的質量進而促進農作物的增產[1]。
近幾年,秸稈還田技術充分應用于各大農田中,農作物增產能夠達5%~10%以上。但秸稈還田技術在實際的操作過程當中也有著嚴格的要求。如果實施過程中技術規范性不足或者不夠嚴謹,就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甚至會導致土壤疏松、土壤的成分遭到破壞、病菌增加,進而作物病害加重及缺苗、僵苗,降低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等。
伴隨著農業技術和理論的不斷發展,秸稈還田的技術也越來越嫻熟和規范。與此同時,秸稈還田的技術類目也更加豐富。
直接還田技術是秸稈肥料化利用技術當中最通用和簡易的技術,并且這種技術所取得的成效最快。直接還田技術就是通過一定的設備將秸稈攪碎以后均勻地灑在土地上,過一段時間,秸稈經過自然的化學反應就會腐爛,營養成分就會滲透進土壤之中,進而被農作物吸收。同時秸稈在土壤之中還能起到一定的蓄水和溫度調節作用,這項技術的步驟極為簡易,秸稈還田以后能夠有效地留住土壤中的水分,秸稈腐爛以后能夠轉化成含有豐富營養物質的高效肥料,比如說氮、鐵等。此外秸稈覆蓋在土壤上能夠對土壤起到明顯的保護作用,為農作物提供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2]。
所謂的間接還田技術就是將秸稈進行養畜和發酵,簡言之就是將秸稈喂給畜類食用,讓畜類生成糞便或者輔之技術生成沼氣。再將其以沼氣或者糞便的形式還田。通常人們會秸稈磨成粉進行氨化處理或者配合一定的改良劑,將秸稈當做肥料灑在土壤上。這種間接的還田技術利用效率更高,有助于土壤有效地吸收秸桿中的營養成分,所以這種技術更加適合于水土流失嚴重或者降解能力差的土壤使用。
這種秸稈的肥料化技術主要就是指在農作物剛剛收獲的時節,將田間的秸稈均勻的分散開,利用噴灑工具將生物腐熟菌劑噴灑在鋪有秸稈的土地上。傳統的秸稈還田技術所消耗的時間長,轉化效率不高,但是腐熟還田技術利用化學因素快速轉化秸稈中的營養物質,所以還田的效率非常高,而且還能快速的改善土壤的狀況,為植物的生長打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這種秸稈的肥料化處理技術就是利用專業的粉碎設備,將秸稈粉粉碎后均勻的鋪灑在土壤的表面,這就相當于為土壤提供了一層保護膜,所以土壤能夠處于
一個相對安全且封閉的狀態中。覆蓋還田的秸稈同樣會經過自然的腐化轉變成一定的營養成分,但是這種技術在一定程度上而言會給其他的農業行為造成阻礙,比如對農作物進行灌溉時,因為秸稈作為保護層覆蓋在土壤的表層,所以水資源不能完全深入土壤深層去滋養農作物。所以在利用覆蓋還田技術時要考慮當地的土壤環境和天氣狀況,這種技術更加適用于干旱地區,干旱地區的農作物對水分的需求不大,只要充分把控好覆蓋的密度和數量就能起到正向的促進作用[3]。
秸稈還田及肥料化利用技術類型是豐富多樣的,還包括過腹還 田、炭化還田、堆漚還田以及廢渣還田等。以過腹還田技術為例,就是讓家禽類以秸稈以食物,再將其糞便作為肥料施加到土壤之中。但是秸稈還田技術不能夠單一地采用某一種形式,應該將多種還田技術融合起來,這樣才能夠形成一個更加全面科學的秸稈還田系統,進而提高秸稈還田的效率。
秸稈還田機飼料化利用技術的應用符合新農村產業的發展趨勢,所以其未來還有更大的發展空間。不同的秸稈還田技術所運用,根據土壤環境和時期不盡相同,但是只要操作規范、應用合理就能夠為土壤提供更多的營養物質、改善農作物的土壤環境。不得不說,目前的秸稈還田技術和肥料化技術仍然存在著很大的問題,也面臨著嚴峻的考驗,所以未來秸稈還田需要在技術開發、操作環節以及理論研究多方面進行改善才能真正的實現資源的可持續性利用,促進我國綠色農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