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工業職業學院 寧夏 銀川 750021
《化工傳熱技術》作為一門工科課程,主要講解的是傳熱在化工生產中的應用。這門學科的實踐性比較強,細節比較繁雜、覆蓋的知識面比較廣泛,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比較有難度,教師需要重視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雙重結合。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總結出,為了提升這門課的教學效果,必須將理論與實踐聯系起來,培養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與技能去解決問題的能力。隨著人們微時代生活的到來,隨之而來的微課作為一種先進的信息技術給高校的教學工作帶來了新的活力。《化工傳熱技術》是培養學生掌握化工傳熱理論和化工操作技能的重要課程,微課的加入必將對《化工傳熱技術》課程的教學改革和發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微課這一概念是2008年由美國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學院明確提出,他們認為要提取教學內容中的核心部分作為微信的知識脈沖,為學習者提供自主學習和發現知識的網絡平臺,與傳統的課程教學效果相比較,大大節約了教學時間和學習時間。微課又名微型課程,以微信教學視頻為核心資源和呈現載體,圍繞某一科目的重點、難點、考點、疑點等知識點或者實驗內容、主題活動等教學環節而設計開發的一種情景化的視頻課程資源,這種教學方式支持多種學習方式,視頻以“短、小、精、活”的特點受到廣大師生的關注,一般微課的時間會控制在5-10分鐘,提煉的教學內容都比較有針對性,針對某一個教學內容或者教學環節來設計,并不能系統的體現這一章節的整體內容,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呈現教學內容,不僅生動形象,還比較靈活,將視頻作為載體,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自學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微課教學模式與傳統的常規教學相比較,微型化和移動化學習在互聯網技術逐漸成熟與發展的背景下,更加符合現代大學生的需求,微課教學講授的內容少而精,將主題更加明顯的呈現在學習者面前,其本質主要是在微型資源的基礎上附加了教學服務的小型化課程,也是承接教學內容、教學互動和教學服務的有效載體,具有智能化、持續進化、可重復使用等特征。在高校課程中引入微課教學,不僅能提高大學生學習的注意力、提升教學效果,還對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也提出了挑戰。微課教學設計需要提供優質的微課資源和現代化的教育理念和技術,結合大多數學習者的學習接受程度、已有知識、學習資源的復雜性等多方面入手,既要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還要不超過學生的承受范圍,對高校教師而言,也是一項極大的挑戰。
《化工傳熱技術》作為一門主干課程,在化工專業、生物專業、制藥專業等專業中發揮了一定的基礎作用,集合了物理、數學、計算機技術、化學等多門科學的技術知識,通過基礎知識來分析化工類型生產中物理的操作問題,在化工類創新型人才培養中承擔著工程技術與工程學科的雙重教育任務。其教學目的重要在于培養學生的基礎技術,為今后的學習與工作奠定基礎。工科類學生不僅要求具備科學素養,掌握基本的實驗技能和方法,還要求學生能夠面對復雜多變的各種問題,能及時的去分析、解決問題,這就要求該專業教學必須從學生的利益出發,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探索知識和獨立思考的能力。為了提升化工專業領域的教學質量,高校逐漸開展教學改革,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和教學理念,充分優化與整合課程資源和課程設置,將化工類技術課程的理論與實踐兩個環節實現雙管齊下,將培養創新型化工人才、提升學生的各項能力作為出發點,將微課教學引入《化工傳熱技術》課程教學中,在有限的時間內最大限度的提升教學效果。
以前,《化工傳熱技術》的教學依舊沿襲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生通過閱讀課本內容、書寫報告的形式來實現預習,課堂上,教師通過書寫板書來講解課程內容,在教師的指導下幫助學生理解學習內容,課后,學生通過課后作業實現復習。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忽視了該課程的實踐性與工科性的特點,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微課引入《化工傳熱技術》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潛力,在最短的時間內可以將該課程的重點、難點、疑點、考點呈現在學生面前,并且,這種以視頻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相比較板書授課而言,更加符合現代化背景下大學生的實際需求,減少了課堂的板書時間,為師生互動留出了不少的空間和時間,不僅有利于實現該課程的教學目標,還對相關課程的改革與發展提供了有效的借鑒作用。
在《化工傳熱技術》中引入微課教學,不僅順應了現代大學生的興趣需求和信息化發展的趨勢,更符合該課程的實踐性特點,有利于培養具有動手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的技術人才,為化工專業教學帶來新的活力與契機。然而,微課教學作為一種新型的信息技術手段,在我國教育行業的實施并不長久,仍處于初步探索階段,如何實現教學與信息化的有效結合,仍舊需求我們不斷的摸索與嘗試。
(1)結合現代學生的心理需求和學習習慣,為微課的加入做好鋪墊。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大學生對電子產品有著不同程度的熱愛,通過手機、電腦等方式來實現網絡互動、資源共享,對于大學生而言都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微課作為短小精悍的視頻形式,將該課程的精煉內容經過錄制與后期處理,增加其優美有趣的視頻效果,可以讓枯燥的教學內容更能吸引大學生的興趣,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靈活的安排學習內容,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便利條件。學生利用微視頻進行復習與預習,教師可以對微課環節提前設計好教學任務,讓學生帶著課堂任務有針對的去學習,學生還可以利用在線測試的方式來檢驗是否做好了復習和預習的學習任務。
(2)普及微課知識,讓更多的學生了解微課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個性化服務。隨著教學改革的發展,因材施教成為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有效措施。然而,在傳統的授課方式中,以板書或實驗講解的方式,只能顧及一部分學生的學習需求,而微課的加入,可以讓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問題得到解決。如果學生通過一次視頻講課沒有學會或者存在疑惑,可以在課下時間根據自己的需求有針對性的觀看視頻,進行查漏補缺,微課類型比較多樣,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需求,挑選不同程度的微課內容,基本上實現了一對一的服務教學,這樣也實現了線上教學的分層教學,對提高各個學習階段學生的學習能力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3)讓學生意識到這是一場從以教師為主導向以學生為核心的教學主體的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師只注重講授,而微課教學更加注重學生的感受。單純的課堂講授,教師只是將教學內容以板書或者實驗的形式“說”給學生,學生的并沒有實現內部消化,教師的講解占據了課堂的大部分時間,師生的互動也非常有限制,學生遇到疑惑也一時得不到解決。在微課教學中,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以互動提問的方式開展實驗教學,學生在微課中進行自學,課堂的任務從講解轉變為討論,教師為學生解答疑惑,師生之間互相討論,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所在,培養學生的操作意識、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教師還可以針對學生難以解決的問題或者容易出錯的環節制作成微課內容,讓學生在數據分析中有資料可以查,引導學生能夠正確利用微課資源,避免重復犯錯。
微課研究的問題主要來源于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具體問題,通過突出教學環節、教學主題的教與學活動,學生可以用多種網絡形式開展在線學習,日常教學中主要通過預習、復習、作業、解決疑惑等環節進行開展。教師可以通過微信或者云班課形式將教學疑問發出,并給出相應的單元知識點,讓學生在預習環節對學習內容有一個基本的思考與認識。通過簡單的預習工作,學生與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進行討論活動,課下,教師在云班課中發送教學主要知識點和作業參考答案,有疑問的學生可以通過群聊或者云班課在線互動等方式向同學、老師提出疑問,這樣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打破了傳統教學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學生可以利用瑣碎的時間進行學習,對推動化工專業的教學改革有重要的推動作用,也在提升學生各項能力這一方面發揮了有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