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 山東省濱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前言:近年來,我市電子商務蓬勃發展,網絡經濟成為經濟增長的新亮點,但從調研的情況來看,大部分電商企業2019年的營業收入與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滑,企業在運營和發展中面臨的問題和困境也越來越多。
(一)行業競爭愈發激烈。同一個品類往往聚集成千上萬個店鋪,而電商企業大多通過壓低價格獲取交易量;同時,各類平臺也越來越多,分散了客流,電商企業既需要選擇適合自身發展的平臺,又需要有更多的資金支持,不然就會被淘汰。
(二)開店成本越來越高。譬如在天貓的開店費、押金、年費、店鋪的裝修費、促銷費和各種主題性質的品牌推廣費等,幾乎要上百萬的費用。而且,付出高昂的成本是否能夠盈利,還需要很多因素,如果投入的推廣費不高,根本就不能獲取多少流量和關注度,成交量極低。
(三)平臺掌控著流量和客戶。很多電商都反映每次搞活動都花了很多錢去做廣告和推廣,雖然多少都能帶來一些訂單,但這些客戶都是一次性的,想要獲取下一波的流量就必須再花錢去做引流,如果離開這個平臺,客戶也帶不走。
(一)基礎收費首重低。我市的快遞收費首重價格基本是江浙滬的2倍,導致我們的同品類產品價格明顯高于國內其他商家,失去了競爭優勢。如:目前惠民縣快遞費用基本是4-4.5元(3公斤以內),江浙地區基本是1.8-2.6元之間(3公斤以內),超重件按照公斤計算,價格比起江浙地區就高更多。
(二)收費標準不合理。一是農產品首重標準不合理。其他地區針對農產品都推出了首重5公斤的基本快遞價格,但我市依然只有3公斤。二是計費方式不合理。以棉制品為例,我市作為棉紡之都,一系列棉紡產品是極具市場競爭力的,但因為快遞的計費方式從原來的按照重量收費變成按照體積收費,直接導致了我市棉紡產品成本增加,曾有快遞公司將3斤的被子按體積算出40斤的重量來計費,與我市產品類型相似的江蘇南通和河北邢臺,快遞都未實行按照體積收費,市場競爭力明顯高于我市。
(三)行業缺乏良性競爭。自2016年以來,我市就有快遞協同漲價、同時拒收產品、限制每日發貨量的情況發生,全市物流快遞行業沒有通過正常的市場競爭來提升服務質量和經濟效益,而是通過劃分市場、分割利益來排除競爭,犧牲的最終還是全市電商企業利益和我市的營商環境。
(一)行業的無序競爭擾亂了市場秩序,使曾經的支柱產業陷入困境。博興縣興福鎮作為中國的“廚具之都”“板材之鄉”,擁有廚具企業千余家,但近年來,很多廚具企業的發展卻一度陷入了舉步維艱的地步。主要原因有:
1.打價格戰。價格戰未打響之前,興福廚具市場是處于平穩發展的狀態,后因為部分企業看到采取價格戰能短時間取得很大的利潤,于是行業內越來越多的企業參與進來,并將其做為營銷制勝的法寶,這不僅擾亂了整個廚具市場的秩序,形成惡性競爭,還影響到了企業自身的發展。
2.產品質量降低。羊毛出在羊身上,廚具企業之間拼價格,勢必要考慮生產成本。因此,企業在保證利潤的同時,一定會壓縮成本,成本下降導致產品的質量以及服務很難得到保障,容易形成一系列連鎖反應,進入惡性循環的怪圈,也就使興福廚具逐漸喪失口碑、丟失市場。
3.售后服務變差。價格戰還給了很多低端企業,皮包公司可乘之機,他們找各類魚目混雜的企業做代工,東西一旦出售,消費者遇到問題,維權無門,讓越來越多的交易成了一錘子買賣。而很多有一定規模、且產品質量可靠的企業,因為材料費、人工費、稅費、管理費等種種附加,使產品在不再具備價格競爭優勢。
(二)行業凝聚力不足,各自為戰,不能形成整體合力,致使地域產品也被搶占了市場。以沾化冬棗為例,目前沾化冬棗產業正面臨果實品質下降、市場占有率降低、價格低迷的嚴峻形勢,棗商無利,棗農的生產積極性受到嚴重影響,在電子商務方面也存在問題:
1.產品標準缺失。目前網上銷售的沾化冬棗從兩元一斤到近百元一斤的產品都有,品質差異大,價格十分不統一,且都標注為沾化冬棗。但消費者往往選擇價格低廉的產品,其消費體驗損害了沾化冬棗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印象。2.行業管控不力。沒有發揮冬棗協會的重要作用,很多冬棗商利益驅使,利用采青、價格戰等手段,擾亂了冬棗市場秩序。與沾化冬棗情況相近的,如:煙臺海陽農產品、文登的西洋參都是統一價格和上市時間,既保證了產品質量,又提升了區域品牌的綜合實力。
(一)把控產品品質,提升品牌附加值。號召電商企業嚴把產品質量關,可以借助行業協會進行產品質量管控,用“拳頭產品”贏得市場份額和消費者支持;政府在商標注冊、專利申請、產品升級、企業背書(如浙江省設立省級優秀網點榮譽稱號,提高本省企業信譽)中給予幫助,提升電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二)探索新零售模式。新零售即線上線下相結合,讓兩者優勢互補,用戶在線上平臺選擇商品,選好之后進行購買可以選擇到門店去取也可以選擇讓門店送貨,還可以自己直接到門店進行交易。而門店都設置了商品體驗區域,消費者可以先體驗后購買,這就很好地解決了線上的銷售缺乏體驗感和即時性以及售后麻煩的問題。
(三)引導行業自治。發揮行業協會在維護本行業全體企業的共同利益;政府與企業之間的橋梁,向政府傳達企業的共同要求,同時協助政府制定和實施行業發展規劃、產業政策、行政法規和有關法律;;監督對本行業產品和服務質量、競爭手段、經營作風,維護行業信譽,鼓勵公平競爭,打擊違法、違規行為。
(四)政府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政府在商標注冊、專利申請、產品升級等方面給予企業幫助;幫助企業對接行業先進地區,引入先進經驗;加大獎勵力度,對貢獻突出的企業給予資金、榮譽等方面的獎勵支持,強化企業品牌背書,提升產品的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