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國博藏江西籍四庫館臣書跡研究

2020-07-13 08:40:00賴以儒
中國書畫 2020年5期

◇ 賴以儒

[清]裘曰修 行書詩卷(局部) 29.2cm×232.3cm 紙本 1772年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一、《四庫全書》的編纂與四庫館臣

《四庫全書》的編纂始于乾隆征書。史載乾隆六年(1741)曾向天下搜訪遺書,乾隆三十七年(1772)又令中外搜集天下群書。乾隆三十七年(1772)共有兩次詔令搜訪遺書。第一次是乾隆三十七年(1772)正月初四詔令直省督撫會同學(xué)政等搜訪遺書:“今內(nèi)府藏書,插架不為不富,然古今來著作之手,無慮數(shù)千百家,或逸在名山,未登柱史,正宜及時采集,匯送京師,以彰千古同文之盛。”〔1〕這次詔求圖書僅僅是為彰顯千古同文之盛,也并未催生《四庫全書》的編纂,相反的是各省督撫、學(xué)政等囿于乾隆中期的文字獄未敢大肆搜訪呈獻,匯送京師圖籍甚少。所以,乾隆三十七年(1772)十月十七日又再次下令各省督撫及學(xué)政等速行設(shè)法訪求遺書。同年十一月廿三日,安徽學(xué)政朱筠上《謹(jǐn)陳管見開館校書折子》,提出以下四點建議:

舊本、抄本尤當(dāng)急搜也。漢唐遺書,存者希矣。而遼、宋、金、元之經(jīng)注文集,藏書之家,尚多有之。顧無刻本,流布日少。其他九流百家,子余史別,往往卷帙不過一二卷,而其書最精,是宜首先購取,官抄其副,給還原書。用廣前史藝文之缺,以備我朝儲書之全,則著述 有所原本矣。

中秘書籍,當(dāng)標(biāo)舉現(xiàn)有者以補其余也。臣伏思西清東閣,所藏?zé)o所不備。第漢臣劉向校書之例,外書既可以廣中書,而中書亦用以校外書。請先定中書目錄,宣示外廷,然后令各舉所未備者以獻。則藏弆日益廣矣。臣在翰林常翻閱前明《永樂大典》,其書編次少倫,或分割諸書以從其類。然古書之全而世不恒觀者,輒具在焉。臣請敕擇其中古書完者若干部,分別繕寫,各自為書,以備著錄。書亡復(fù)存,藝林幸甚。

著錄校讎當(dāng)并重也。前校書之官,如漢之白虎觀、天祿閣,集諸儒校論異同及殺青。唐宋集賢校理,官選其人,以是劉向、劉知幾、曾鞏等并著專門之業(yè)。歷代若《七略》《集賢書目》《崇文總目》其書具有師法。臣請皇上詔下儒臣,分任校書之選。或依《七略》,或準(zhǔn)四部,每一書上,必校其得失,撮舉大旨,敘于本書首卷,并以進呈,恭俟乙夜之披覽。臣伏查武英殿原設(shè)總裁、纂修、校對、諸員,即擇其尢專長者,俾充斯選。則日有課,月有程,而著錄集事矣。

金石之刻,圖譜之學(xué),在所必錄也。宋臣鄭樵以前代著錄陋缺,特作二略以補其失,歐陽修、趙明誠,則錄金石聶崇義,呂大臨則錄圖譜,并為考古者所依據(jù)。請?zhí)孛谑諘猓媸請D譜一門,而凡直省所存鐘、銘、碑、刻悉宜拓取,一并匯送校錄良便。〔2〕

在這里安徽學(xué)政提出四個建議:第一,應(yīng)先搜集舊本、抄本,官抄為副本,原本還去。第二,先定內(nèi)府所收藏書籍目錄,宣示外廷,再把內(nèi)府以外征集的書籍與內(nèi)府收藏互校,并從《永樂大典》中輯佚古書。第三,詔儒臣分任校書之選,或依照《七略》,或準(zhǔn)四部,每本書都必須校其得失、撮舉大旨,放在書的卷首;第四,金石圖譜都應(yīng)在此次收集之列,凡直省所存鐘、銘、碑、刻等皆宜拓印匯送校錄。這四個建議大致定了《四庫全書》內(nèi)容收集的范圍、版本、目錄撰寫等情況。其后,乾隆三十八年(1773)二月廿一日,乾隆在對大學(xué)士劉統(tǒng)勛等奏議定校核《永樂大典》條例并請撥房添員等事折的回復(fù)中,“得旨,依議。將來辦理成編時,著名《四庫全書》”〔3〕。從此,《四庫全書》的編纂開始了,至乾隆四十七年(1782)初,歷時十年的《四庫全書》第一部始成。《四庫全書》先后繕寫八本,分藏于文淵閣、文津閣、文溯閣、文瀾閣等地。紀(jì)昀《欽定四庫全書告成恭敬表》說《四庫全書》乃“水四瀛而山五岳,侔此壯觀;前千古而后萬年,尤斯巨帙。蓋非常之制作,天如留待于今;而希有之遭逢,人乃躬當(dāng)其盛”〔4〕。

乾隆三十八年(1773)二月,《四庫全書》開館。從《四庫全書》編纂之始到第一部告成,共有三百六十人參與編纂的各類事務(wù)。包括:

設(shè)正總裁總攬館事,以副總裁襄助之。總裁之下,有總閱官,總理閱定各書之事;有總纂官,總理編書之事;有總校官,總理校定之事;有翰林院提調(diào)官,武英殿提調(diào)官,管理提取兩處藏書之事;有總目協(xié)勘官,管理協(xié)定全書總目之事。總纂官之下,有纂修官,分任編書之事。纂修官又分為四種:一曰,校勘《永樂大典》纂修官;二曰,校辦各省送到遺書纂修官;三曰,黃簽考證纂修官;四曰,天文算學(xué)纂修官。總校官之下,有分校官,分任校訂之事;分校官,除篆隸分校官、繪圖分校官外,多由纂修官兼任。繕書處,專掌鈔書之事;有總校官,總理校對脫誤之事;有分校官,分任校對之事。督催官,專掌督促編書鈔書之事。翰林院收掌、武英殿收掌、繕書處收掌,分任三處書籍出入之事。監(jiān)造官,專任刊刻印刷裝訂整理之事。〔5〕

《四庫全書》總裁、副總裁、總纂官、總校官、提調(diào)官、監(jiān)造官等各類學(xué)者,這些學(xué)者被稱為四庫館臣。

二、國家博物館藏江西籍四庫館臣書跡研究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江西籍四庫館臣書跡有曹秀先《行書姚雪坡〈平躁箴〉軸》、彭元瑞《行書米芾論畫語錄軸》、裘曰修《行書詩卷》。曹秀先、彭元瑞、裘曰修三人均為四庫館臣,裘曰修任《四庫全書》館總裁,曹秀先、彭元瑞二人任《四庫全書》館副總裁。乾隆三十八年(1773),曹秀先任《四庫全書》館副總裁,同邑裘曰修任正總裁〔6〕。乾隆四十八年(1783),彭元瑞充《四庫全書》館副總裁〔7〕。曹秀先(1708ü 1784),江西新建人,乾隆元年(1736)進士。裘曰修(1712ü 1773),江西新建人,與曹秀先同邑,乾隆四年(1739)進士。彭元瑞(1731ü 1803),江西南昌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進士。

(一)曹秀先《行書姚雪坡〈平躁箴〉軸》

曹秀先(1708ü 1784),字芝田,一字冰持、紫芝,又字恒所,號地山、鹿門子,江西新建(今江西南昌)人。乾隆元年(1736)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歷任國子監(jiān)祭酒、內(nèi)閣學(xué)士、工部侍郎、禮部尚書等官職,后充上書房總師傅。曾任《四庫全書》館副總裁。卒贈太子太傅,謚文恪。其時名士袁枚、錢大昕、蔣士銓等皆與之有交。曹秀先善書,詩文浩博。有《地山初稿》《移晴堂四六》《賜書堂稿》《依光集》等。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曹秀先《行書姚雪坡〈平躁箴〉軸》,紙本,縱85厘米,橫34厘米,行書,行十一字至十三字。曹秀先此書跡釋文如下:

宋姚雪坡《平躁箴》曰:“大賢之度,何所不容。一觸而動,是謂淺中。撓汪汪萬頃,撓之不濁。充量以識,進識以學(xué)。”辛丑初秋寓古北口玉塞之興州,七十四老人地山書。〔8〕

印鑒五方:引首印“讀書堂”(白文),款后印“地山秀先”(朱文)、“大宗伯章”(白文),押角印“和以天倪”(白文),收藏印“仁和錢醉侯藏”(白文)。姚雪坡(1216ü 1262),名姚勉,字成一,又字述之,號雪坡、雪坡野客、雪坡山人等,南宋瑞州新昌(今江西宜豐)人。姚勉乃南宋理宗朝狀元、名臣,與胡仲云、劉元高號“高安三俊”。其詩落落有氣,其文如長江大河之一瀉千里。師事南宋理學(xué)家蔡杭,篤守程朱之學(xué),有《雪坡集》五十卷。姚勉《平躁箴》收錄在《姚勉集》卷四十二,文云:“大賢之度,何所不容。一觸而動,是謂淺中。汪汪萬頃,撓之不濁。充量以識,進識以學(xué)”〔9〕。曹秀先此行書軸所錄姚雪坡《平躁箴》衍一“撓”字。辛丑即乾隆四十六年(1781),曹秀先時年七十四。興州,今河北承德灤平縣。《行書姚雪坡〈平躁箴〉軸》是曹秀先寓河北承德時所書。此書似以禿筆寫就,點畫多圓平或?qū)挶庵疇睿鸸P藏鋒圓筆,收筆往往草率而鋒不能聚,使轉(zhuǎn)圓厚,行筆流暢,墨的枯潤濃淡自然。此件書跡略有蔡君謨遺法,然圓厚有余而靈動不足。

對于曹秀先書法的評價,時人目之甚高。《國朝先正事略》卷十三謂其“尤工書法,上嘗召問平日究心字學(xué),因進所刻敬恩堂、移晴堂書課。蒙賞御臨黃庭堅尺牘二幅,以公籍江西故也”〔10〕。關(guān)于曹秀先“尤工書法”,其弟子法式善《存素堂文集》卷三亦云曹秀先“以書名于世,其詩文浩博”〔11〕。曹秀先所刻《移晴堂書課》《敬恩堂書課》皆個人叢帖。《移晴堂書課》,曹秀先書于乾隆十八年(1753),其弟曹覲光輯刻。該叢帖共十卷:第一、二卷,書《孔子家語》;第三卷,書羊祜、傅咸、山濤、何充、鮑照、陶弘景、吳均七人之文;第四卷,書《鶴山題跋》《東坡題跋》;第五卷,書《山谷題跋》《止齋題跋》等;第六卷,書韓愈、陸游詩;第七卷,書蘇軾《承天夜游》;第八卷,書《蘇魏公題跋》;第九卷,書歐陽修《學(xué)士院題名跋》;第十卷,書朱熹《二程子像贊》。《知恩堂書課》亦個人叢帖,共二卷,上卷節(jié)書《禮運·樂記》等四種,下卷節(jié)書《兩都賦》等六種。彭元瑞《恩余堂輯稿》亦言曹秀先“書法尤高古。人得片楮以為寶,求者不少吝,碑版照耀海宇。自刻石書課若干種”〔12〕。曹秀先所書碑版,如其書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的《楊韓溪墓志》,有鐘、王之則,俊逸清麗。榮寶齋珍藏曹秀先《移晴堂書課》卷尾中乾隆四十年乙未(1775)自跋云:“余本不善書,而日必有課,計每歲不親筆硯者,或間斷數(shù)日,尚覓晦讀之。”〔13〕曹秀先自評“不善書”,謙辭。其所書碑版、卷軸中確有佳妙者,蓋“日必有課”而致也。

(二)裘曰修《行書詩卷》

裘曰修(1712ü 1773),字叔度,號漫士,江西南昌新建人。乾隆四年(1739)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歷任侍讀學(xué)士、禮部尚書、刑部尚書、工部尚書等,卒贈太子少傅,謚文達。參編《熱河志》《西清古鑒》《秘殿珠林》《石渠寶笈》等,曾任《四庫全書》館總裁。善治水患,亦擅詩文,清代名臣、文學(xué)家。著有《裘文達公詩集》《裘文達公文集》等。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裘曰修《行書詩卷》,紙本,縱29.2厘米,橫232.3厘米,行書,行一至數(shù)十字,共89行。書跡釋文如下:

四牡骎骎敢即安,壯心未覺道途難。所慚對景無佳句,預(yù)喜登程得大觀。東陌西阡歲豐美,左山右海氣高寒。沈陽本是留都地,莫作尋常關(guān)塞看。

一片石(我?guī)熎屏髻\李自成于此)

有明失其綱,群兇洶如沸。闖也何么麼,乃敢干神器。天兵從東來,桓桓三千騎。破賊二十萬,欃槍倏焉逝。俯仰百廿年,恍若前日事。軺車經(jīng)石河,知是戰(zhàn)時地。滄溟靜不波,連峰擁形勢。追憶巍巍功,悠然發(fā)長喟。我朝定鼎初,實與前代異。為彼君復(fù)仇,為斯民吐氣。天與而人歸,大位安可避。宇內(nèi)得真主,自此有寧歲。永永太平基,未可忘所自。小臣溯高曾,食德凡幾輩。何以酬國恩,有觸輒心愧。

天柱山謁福陵恭頌

天東云起出真人,如日初升夜向晨。盡翦荊榛收俊杰,頓開沕穆煥經(jīng)綸。堂堂正正興師日,郁郁蔥蔥望氣辰。何幸小臣瞻拜處,橋山咫尺仰嶙峋。

隆業(yè)山謁昭陵恭頌

海邦振旅義聲揚(既破朝鮮,獲其王李倧,仍釋令歸國),松杏還存舊戰(zhàn)場(擒洪承疇,釋而用之)。當(dāng)日龍髯余想像,至今石馬(大白、小白)儼騰驤。入關(guān)早已無幽薊,得統(tǒng)真堪陋漢唐。聞?wù)f回鞭仍不取,圣人至德信難量。

至盛京有述

開國規(guī)模迥不同,興王寧數(shù)漢新豐。義追二典三謨上,制合東瀍西澗中。車駕兩番臨故里,詩篇幾處詠遺風(fēng)。茲來為僅惓惓念,本計重咨樹藝功。

啟運山謁永陵恭頌

煌煌大業(yè)此開宗,顯號鴻名奠閟宮。畢竟萬方歸有道,不因一戰(zhàn)詡成功。四郊丕著艱難跡,再世終償締造衷。龍篆龜趺幾回讀,小臣垂涕向蒼窘。

自興京回至薩爾滸有紀(jì)

此地天教啟帝京,巍然形勢壓寰瀛。豈關(guān)末世無良將(明時四路出師,號四十七萬,杜松、劉綎皆一時之選,盡殲于此),早識皇穹厭有明。二水(渾河、蘇子河)環(huán)灣分作帶,千山壁立屹為城。峰煙息后時平久,今日書生款段行。

夜雪(十月廿六日鐵嶺作)

薄暮天欲雪,蕭蕭寒有聲。飛空乍搖漾,到眼俄縱橫。入夜已三寸,問人知四更。明晨塵路凈,山好馬蹄輕。

次日晴(開原)

夜雪忽已霽,河冰猶未堅。初陽上霄漢,佳氣滿山川。客路短長驛,人家朝暮煙。時時舒遠眺,得句一欣然。

大雪(十月三十日承德道中)

容易又成雪,川原高下過。連云陰汗漫,似雨勢滂沱。黃屋憂民切,蒼生受賜多。不知畿輔地,待澤近如何。

乾隆壬辰仲冬朔錄近作。豫章裘曰修。

鈐印兩方:款印“裘曰修印”(白文)、“叔度”(朱文)。該詩卷書于乾隆壬辰,即乾隆三十七年(1772)。此詩卷共錄十首詩,其中五律三首、五古一首、七律六首。該詩卷第一首詩載于《裘文達公詩集》卷十二,詩題為《奉命諧內(nèi)務(wù)府總管瓦爾達使盛京九月二十六日啟行作》〔14〕。此詩在國博藏裘曰修《行書詩卷》與《裘文達公詩集》所刊首聯(lián)、頷聯(lián)相異,刊本首聯(lián)作“逶迤秋原曉據(jù)鞍,晴光回望五云端”,刊本頷聯(lián)作“所慚即景無新句”。何以改句?待考。該詩卷第二首《一片石》載于《裘文達公詩集》卷十二,詩題作《山海關(guān)》,詩句為:

我朝定鼎初,事與曩代異。明祚既以移,流賊竟猖肆。舉國徒狺狺,何人正神器。天兵從東來,倒海排山勢。一掃氛祲空,欃槍欻焉逝。為彼明除兇,為天下吐氣。出民水火中,且以申大義。天與而人歸,大位安可避。曠覽史冊間,冠古實無二。宇內(nèi)得真主,自此有寧歲。俯仰百卅年,累洽重熙際。蕓生何林林,食德凡幾世。軺車經(jīng)巖關(guān),詢知戰(zhàn)時地。仰維巍巍功,奮筆謹(jǐn)書事。〔15〕

刊本《山海關(guān)》一詩與該詩卷《一片石》一詩雖有些相同語句,然敘事結(jié)構(gòu)、詩之骨力等皆相異。刊本何以改動如此之大?待考。該詩卷《至盛京有述》載于《裘文達公詩集》卷十二,詩題同。刊本詩句稍有不同:詩卷首聯(lián)尾句“興王”,在刊本作“經(jīng)營”;詩卷頷聯(lián)尾句“制合”,在刊本作“地越”;詩卷頸聯(lián)尾句“臨故里”,在刊本作“臨舊宅”;詩卷尾聯(lián)“茲來為僅惓惓念,本計重咨樹藝功”,在刊本作“帝鄉(xiāng)事事關(guān)宸念,本計先咨稼穡功”〔16〕。該詩卷《天柱山謁福陵恭頌》載于《裘文達公詩集》卷十二,詩題作《天柱山瞻叩福陵恭頌》。詩句稍有不同:詩卷頷聯(lián)首句“荊榛”,在刊本作“狉榛”;詩卷頸聯(lián)“興師日”,在刊本作“興王會”;詩卷尾聯(lián)“何幸小臣瞻拜處,橋山咫尺仰嶙峋”,在刊本作“百五十年思往烈,高山天作矗嶙峋”〔17〕。該詩卷《隆業(yè)山謁昭陵恭頌》載于《裘文達公詩集》卷十二,詩題作《隆業(yè)山瞻叩昭陵恭頌》。詩句稍有不同:詩卷首聯(lián)尾句“還存”,在刊本作“山存”,且詩注“擒洪承疇,釋而用之”亦改為“破明兵十三萬,擒洪承疇”;詩卷尾聯(lián)“聞?wù)f回鞭仍不取,圣人至德信難量”,在刊本作“圣圣相承垂裕遠,萬年于此肇靈長”〔18〕。該詩卷《啟運山謁永陵恭頌》載于《裘文達公詩集》卷十二,詩題作《至興京啟運山瞻叩永陵恭頌》。詩句大有不同:詩卷首聯(lián)“煌煌大業(yè)此開宗,顯號鴻名奠閟宮”,在刊本作“鴻基駿業(yè)追前緒,尊號崇稱晉閟宮”;詩卷頷聯(lián)“畢竟萬方歸有道,不因一戰(zhàn)詡成功”,在刊本作“地指榑桑來王氣,云連大漠敞雄風(fēng)”;詩卷頸聯(lián)“再世終償”,在刊本作“繼世旋酬”;詩卷尾聯(lián)“龍篆龜趺幾回讀,小臣垂涕向蒼窘”,在刊本作“畢竟萬方歸有道,小臣稽首向蒼穹”〔19〕。該詩卷《自興京回至薩爾滸有紀(jì)》載于《裘文達公詩集》卷十二,詩題作《自興京回至薩爾滸》。詩句稍有不同:詩卷首聯(lián)尾句“形勢”,在刊本作“形勝”;刊本頷聯(lián)首句詩注較詩卷更為豐富,作“明季四路出師,號四十七萬,杜松、劉綎皆一時之選。我兵殲杜松于鐵背山。劉綎進至阿布達里岡,亦戰(zhàn)沒。蓋天威所震,無不摧破者”,刊本該詩注敘事更為完整,戰(zhàn)況描述更為具體;詩卷頸聯(lián)首句“緣作帶”在刊本作“分作帶”,尾句“千山”在刊本作“四山”;詩卷尾聯(lián)首句“峰煙”,在刊本作“干戈”〔20〕。該詩卷《夜雪》載于《裘文達公詩集》卷十二,詩題同,詩卷題注“廿六日”在刊本中作“二十六日”。該詩卷《次日晴》載于《裘文達公詩集》卷十二,詩題同,詩卷頸聯(lián)“短長驛”在刊本中作“短長站”。該詩卷《大雪》載于《裘文達公詩集》卷十二,詩題同。詩句略有不同:詩卷頸聯(lián)首句“憂民切”,在刊本作“勤民切”;詩卷尾聯(lián)“不知畿輔地,待澤近如何”,在刊本作“猶思三輔內(nèi),甘澤近如何”〔21〕。將中國國家博物館藏裘曰修《行書詩卷》與刊本《裘文達公詩集》卷十二相校勘比對,可知《行書詩卷》十首詩作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九月二六日至十月三十日。嘉慶八年(1803)刊本《裘文達公詩集》卷十二與《行書詩卷》有較多不同,不知其因,待考。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裘曰修《行書詩卷》,用筆、結(jié)體原自米元章,行筆舍沉著痛快而用其輕靈,字之欹側(cè)之勢含而不露,略有《圣教》及張樗寮法,布局齊整,給人一種瘦硬挺拔、輕松舒適之感。時人沈初在其《四清筆記》中對裘曰修的書法評價很高,謂“裘文達尚書,書法自成一家。其瀟灑拔俗之致,似不食人間煙火者。上嘗評其似張樗寮,得張書《華嚴(yán)經(jīng)》,缺數(shù)冊,令足成之”〔22〕。清高宗乾隆認(rèn)為裘曰修書似張即之,故令裘曰修補張即之《華嚴(yán)經(jīng)》所缺者。裘曰修同年袁枚在其尺牘《與尹相國論書》中記載了裘曰修與袁枚二人平日里論書法之言,文曰:“同年裘叔度常與枚論書法,不必專門名家而后工也,大凡有功德者,有大福澤者,有文學(xué)者,其平生雖未學(xué)書,而落筆必超;若無此數(shù)者,雖摹仿古人,不過如剪彩之花,繪畫之美,謂之字匠可也,謂之名家不可也。”〔23〕由此可見裘曰修的書法觀念。裘曰修認(rèn)為學(xué)書法不必專攻名家而后書工;大凡有功德之人、有大福澤之人、有文學(xué)才情之人,其書必有超逸之氣;而無功德、無福澤、無文學(xué)才情之人,即便模仿古人之逼真,亦不過是剪彩之花、繪畫之美,可謂之字匠,卻不可謂之名家。裘曰修的書法觀念繼承了儒家的文藝觀,立德、立功、立言之后再游于藝,則落筆必超,反之則為字匠。

(三)彭元瑞《行書張丑跋李思訓(xùn)畫語錄軸》

彭元瑞(1731ü 1803),字掌仍,一字輯五,號蕓楣,又號潛園、大椿等,江西南昌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歷任禮、吏、工、戶、兵五部尚書及太子太保等官職,卒贈協(xié)辦大學(xué)士,謚文勤。曾任《四庫全書》館副總裁。參編《秘殿珠林》《石渠寶笈》《西清古鑒》《天祿琳瑯書目》等,參與主持乾隆末年十三經(jīng)刻石。在文學(xué)、史學(xué)、經(jīng)學(xué)、文獻學(xué)等領(lǐng)域頗有成就。有《恩余堂輯稿》《恩余堂經(jīng)進稿》《五代史記注》《石經(jīng)考文提要》《知圣道齋讀書跋》等。其時名士袁枚、紀(jì)昀、蔣士銓、趙翼、阮元等皆與之有交。其與紀(jì)昀合稱“南北兩才子”,與蔣士銓合稱“江右兩名士”。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彭元瑞《行書張丑跋李思訓(xùn)畫語錄軸》,紙本,縱200.3厘米,橫38.6厘米,行書,行十六至二十字。彭元瑞此書書跡釋文如下:

金碧山水始于李將軍,好寫宮殿等圖,其用絹則祖吳道子法,皆以熱湯半熟入粉,捶如銀版,故作山水人物,精彩入筆。五代以來,此法不傳矣。后人收李畫,必以絹辨,其紋粗者,非真也。南州彭元瑞。〔24〕

鈐印三方:引首印“得月軒”(白文),款印“彭元瑞印”(白文)、“內(nèi)廷供奉”(朱文)。彭元瑞此件書跡內(nèi)容自米芾《畫史》至張丑《清河書畫舫》中有言語相類者。米芾《畫史》謂:“古畫自唐初皆生絹。至吳生、周昉、韓干,后來皆以熱湯半熟入粉,槌如銀板,故作人物,精彩入筆。今人收唐畫,必以絹辨。見紋粗便云不是唐,非也。張僧畫、閻令畫,世所存者皆生絹。南唐畫皆粗絹徐熙絹或如布。”〔25〕又王紱《書畫傳習(xí)錄》卷四載:“山人曰:金碧山水,始于唐之李將軍父子,而實本之展子虔也。李固帝王苗裔,生長富貴,喜寫般游宮殿。凡皇家威儀服物,童而習(xí)之。較之揣摩宮禁事情者,其相去奚啻倍蓰也。其用絹則祖吳道子法,皆以熱湯半熟入粉,槌如銀板,故作山水人物,精彩入筆。五代以來,此法中絕矣。”〔26〕又明代張丑跋李思訓(xùn)《云麾將軍御苑采蓮圖》云:“金碧山水,始于唐之李將軍父子。李固帝王苗裔,生長富貴,喜寫般游宮殿等圖。其用絹則祖吳道子法,皆以熱湯半熟入粉,捶如銀版,故作山水人物,精彩入筆。五代以來,此法中絕矣。后人收李畫必以絹辨,其紋粗者非是。”〔27〕彭元瑞該件書跡內(nèi)容最接近于張丑跋李思訓(xùn)畫,故名之《行書張丑跋李思訓(xùn)畫語錄軸》。彭元瑞《行書張丑跋李思訓(xùn)畫語錄軸》,用筆圓柔,結(jié)字用米南宮法而欹側(cè)之勢不足,粗細相間,行草兼用,以圓筆行之,流暢自然。雖才情已溢,卻不免熏染乾隆御書之習(xí)氣。

彭元瑞精于書畫鑒賞,其書法活動亦可略舉一二。乾隆三十三年(1768),彭元瑞奉敕書《華嚴(yán)經(jīng)》,上嘉之。乾隆三十五年(1770),彭元瑞以《唐懷仁圣教序》輯成《萬福集成贊》一文作為禮物呈獻給六旬大壽的高宗皇帝〔28〕。對于彭元瑞書法的評價,時人洪亮吉謂“至若梁文定、彭文勤之楷法,則又昔人所云堆墨書也”〔29〕,今其所存小楷《御制耕耤詩》確屬清代館閣體之典型。彭元瑞行草書有宋人遺法,如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彭元瑞《行書張丑跋李思訓(xùn)畫語錄軸》則擬米元章、保利拍賣2014年秋拍“翰不虛動 中國古代書法專場”所拍《八家詩冊》中第二為彭元瑞《行書元稹〈寄浙西李大夫〉詩札》則全是蘇東坡筆意。

[清]曹秀先 行書姚雪坡平躁箴軸85cm×34cm 紙本 1781年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釋文: 宋姚雪坡平躁箴曰,大賢之度,何所不容。一觸而動,是謂淺中。撓汪汪萬頃,撓之不濁。充量以識,進識以學(xué)。辛丑初秋寓古北口玉塞之興州,七十四老人地山書。鈐印:地山秀光(朱) 大宗伯章(白) 和以天倪(白)讀書堂(白)

三、四庫館臣曹秀先、裘曰修及彭元瑞三人交游考略

四庫館臣曹秀先、裘曰修及彭元瑞三人同為江西籍在京仕宦,三人同是乾隆年間進士,三人亦同為《四庫全書》館總裁。此三人交游密切,筆者于此略作考證。

(一)曹秀先與裘曰修交游考略

曹秀先與裘曰修同為新建人。雍正十三年(1735),朝廷舉博學(xué)鴻詞,裘曰修應(yīng)征入京師,曹秀先亦名列其中。曹秀先為乾隆元年(1736)進士,裘曰修為乾隆四年(1739)進士。乾隆三十八年癸巳(1773)閏三月,曹秀先充四庫全書館副總裁,裘曰修充總裁,二人為同僚。

清高宗乾隆三年(1738),為重修新建會館,曹秀先與裘曰修均助銀兩若干。裘曰修對曹秀先的書法有極高的評價。《裘文達公詩集》卷五有《題曹地山侍御書西池詩》:“嵚?歷落總能奇,亂灑金壺注玉池。俊極神鷹辭紲后,快哉天馬脫銜時。胸中五岳原如此,筆底千鈞信有之。若向先生問書法,車轟蛇斗盡吾師。”〔30〕

(二)彭元瑞與曹秀先、裘曰修交游考略

1.彭元瑞與曹秀先之交游

《國朝先正事略》卷十七《曹文恪公事略》謂曹秀先與彭元瑞為同時同郡以勛業(yè)文章并著之人〔31〕。另,曹秀先與彭元瑞乃姻親。彭元瑞《恩余堂輯稿》卷二《光祿大夫太子太傅禮部尚書曹文恪公墓志銘》:

瑞于公家三世姻串六十年,公聘瑞女為叔子婦,叔子早卒,女守貞,迨公病篤,特以

禮迎女歸,成其志,故于其請不忍辭。〔32〕

又同文謂“次祖德、次師程,俱馬恭人出,皆早卒。師程,即聘瑞女者”〔33〕。即曹秀先的次子曹師程聘彭元瑞女,然曹師程早卒,元瑞女守貞。彭元瑞亦在《新建曹氏管太恭人墓志銘》說“予忝世交,備姻誼”〔34〕。后曹秀先逝,曹秀先子曹師曾請彭元瑞為其父作墓志銘,彭元瑞作《光祿大夫太子太傅禮部尚書曹文恪公墓志銘》。后又為曹秀先夫人、曹師曾生母管氏作墓志銘 《新建曹氏管太恭人墓志銘》,存于《恩余堂輯稿》卷二。

彭元瑞與曹秀先除是姻親之外,亦是同僚。《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卷九百八十一載乾隆四十年(1775)四月丁酉日,時任吏部侍郎之曹秀先與時任內(nèi)閣學(xué)士署工部侍郎之彭元瑞等一同奉敕充當(dāng)年殿試讀卷官。乾隆三十五年(1770)、乾隆四十年(1775)、乾隆四十九年(1784),曹秀先與彭元瑞等人奉敕乾隆御制詩聯(lián)句數(shù)首。

2.彭元瑞與裘曰修之交游

裘曰修向乾隆大力舉薦彭元瑞,沈初《西清筆記》卷一載:乾隆三十二年(1767)十一月,乾隆命內(nèi)廷諸臣舉薦翰林?jǐn)?shù)人以進,裘曰修等聯(lián)名舉薦彭元瑞、曹文埴〔35〕。彭元瑞十分感激裘曰修,對裘曰修及其家人常常作詩以敬,其《恩余堂輯稿》中卷三有《裘漫士先生所藏斷碑硯》二首、《裘太夫人壽詩》四首等。乾隆三十八年(1773),裘曰修卒,彭元瑞撰《代祭裘大司空文》。彭元瑞對裘曰修之史學(xué)尤為推崇,劉鳳誥《存悔齋集》卷十二《五代史記注識語》一文載:“公(彭元瑞)自乾隆癸卯以后,總裁史館者二十年,治官撰書無虛日。間以勉鳳誥曰:‘文章學(xué)問,各有淵源。吾鄉(xiāng)前哲朱文端公名蘇公之名、裘文達公名歐陽之名,其所自待者如彼。文達尤究歐陽史學(xué),以官事劇弗遑數(shù)以責(zé)予,予今又劇矣。? ”〔36〕彭元瑞以裘曰修之文勉勵劉鳳誥,亦以裘曰修史學(xué)勉勵自我。彭元瑞與裘曰修之交游,在彭元瑞所撰《代祭裘大司空文》中最為顯著。《代祭裘大司空文》言:

憶與予家,實維世交。昔先文定,鑑別匪淆。謂后來人,公為卓超。子齒視公,兄弟匪遙。中外出處,匪夕伊朝。溯從丁丑,東南水驕。予撫皖軍,公馳使軺。與公周旋,始締漆膠。同履銀濤,周視金隄。河干風(fēng)雨,寓舍輪蹄。情無齟齬,議絕離睽。同事九人,如星聚奎。望山榕門,二相名齊。張胡白夢,存者惟嵇。暨予兩人,鴻爪雪泥。十七年中,不忍重題。邇經(jīng)離合,歲序其除。人來問訊,月奉音書。〔37〕

在《代祭裘大司空文》中,彭元瑞認(rèn)為裘家與彭家應(yīng)是世交。彭元瑞與裘曰修二人訂交可以追溯至乾隆丁丑(乾隆二十二年,1757)因“東南水驕”,彭元瑞撫皖軍而裘曰修使軺車,從而有漆膠之誼,其后二人更是“情無齟齬”。故而彭元瑞在《代祭裘大司空文》中又認(rèn)為二人乃莫逆之交。對于彭元瑞來說,他“始聞公疾,猶謂偶然。繼而聞劇,則愕以嘆”〔38〕,可見二人之情深。

[清]彭元瑞 行書張丑跋李思訓(xùn)畫語錄軸 200.3cm×38.6cm 紙本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結(jié)語

江西籍四庫館臣曹秀先、裘曰修和彭元瑞三人,其中裘曰修任四庫全書館總裁,曹秀先與彭元瑞任四庫全書館副總裁,三人交游密切,三人之間有同僚、姻親、師友之關(guān)系,又都擅書法。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曹秀先《行書姚雪坡〈平躁箴〉軸》、裘曰修《行書詩卷》、彭元瑞《行書張丑跋李思訓(xùn)畫語錄軸》三件書跡,皆有宋人遺法,又兼具清代乾隆年間之館閣書風(fēng),在一定程度上是清代地域書風(fēng)的縮影。

[清]傅山 草書韋蘇州答李澣詩團扇面 絹本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釋文: 韋蘇州答李澣三首。孤客逢春暮,緘情寄舊游。海隅人事遠,書到洛陽秋。馬卿猶有壁,漁父自無家。想子今何處,扁舟隱荻花。林中觀易罷,溪上對鷗閑。楚俗饒辭客,何人最往還。鈐印:傅山印(白)

[明]王陽明 致父王華書札冊 24cm×18.5cm 紙本 1511年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釋文: 寓都下男王守仁百拜書上父親大人膝下:前月王壽與來隆去,從祁州下船歸,計此時想將到家矣。邇惟祖母老大人、母大人起居萬福為慰。男輩亦平安。媳婦輩能遂不來極好,倘必不可沮,只可帶家人、媳婦一人,衣箱一二只,輕身而行。此間決不能久住,只如去歲江西,徒費跋涉而已。來隆去后,此間卻無人,如媳婦輩肯不來,須遣一人帶冬夏衣服,作急隨便船來。男邇來精神氣血殊耗弱,背脊骨作疼巳四五年,近日益甚。欲歸之計,非獨時事足慮,兼亦身體可憂也。聞欲起后樓,未免太勞心力,如木植不便,只蓋平屋亦可。余姚分析事,不審如何?畢竟分析為保全之謀耳。徐妹夫處甚平安。因會稽李大尹行,便奉報平安。省侍未期,書畢,不勝瞻戀之至。五月三日,男守仁百拜。鈐印:梅梁山人(朱) 注國琛印(白)

[明]王陽明 上急缺地方官員疏手稿卷 40cm×119cm 紙本 1528年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釋文: 為地方急缺官員事:先準(zhǔn)廣西副總兵李璋呈前事,看得柳、慶地方新任參將王繼善近因病故,地方盜賊生發(fā),不可一日缺官,乞暫委相應(yīng)官一員前去代理等因到臣。該臣看得柳、慶地方,近因思、田用兵不息,瑤賊乘間出掠;參將王繼善既以病故,而該道守巡兵備等官又以思、田之役皆在軍門督餉督哨,地方重寄,委無一官之托。為照參將沈希儀雖系專設(shè)田州駐劄官員,然田州之事,臣與各官見駐南寧,自可分理。本官舊在柳、慶,夷情土俗,備能諳悉,而謀勇才能,足當(dāng)一面,求可委用,無踰本官者。該臣遵照欽奉敕諭便宜事理,就行暫委本官前去管理參將行事,聽候奏請外。近該思恩、田州土目盧蘇、王受等率眾歸降,該臣行委右布政林富,閑住副總兵張祜,分投督領(lǐng)各夷各歸原土復(fù)業(yè)安生。今各夷見已賣刀買牛,爭事農(nóng)作,度其事勢,將來或可以無反側(cè)之患;則前項駐劄參將,似亦可以無設(shè)。但今議于田州修復(fù)流官府治以控制土官,則城郭廨宇之役,未免勞民動眾;瘡痍大病之后,各夷豈復(fù)堪此。臣等議調(diào)腹里安靖地方官軍、打手之屬約二千名,隱然有屯戍之形,而實以備修建之役,庶幾工可速就而又得免于起夫之?dāng)_。然非統(tǒng)馭得人,則于各夷或亦未免有所驚疑。除布政林富另行議奏外,看得閑住別總兵張祜才識通敏,計慮周悉,將略堪折沖之任,文事兼撫綏之長,今又見在思、田地方安插各夷,皆能得其歡心。乞敕兵部俯從臣議,將張祜復(fù)其舊職,暫委督領(lǐng)前項各兵,經(jīng)理修建之役。仍令與布政林富更互往來于思、田之間,省諭安撫諸夷。其合用廩給夫馬之類,愁照議處林富事例,于南寧府衛(wèi)取辦。俟一二年后,各夷生理盡復(fù),府治城郭廨宇悉已完備,則將張祜量改他處任用,而田州止存知府理治,仍乞?qū)⑸蛳x或就改駐柳、慶地方守備。惟復(fù)別有定奪,均乞圣明裁處。鈐印:張珩私印(白) 吳興張氏圖書之記(朱)

[明]王陽明 銅陵觀鐵船歌卷 31.5cm×771.8cm 紙本 1520年 故宮博物院藏釋文: 銅陵觀鐵船,錄寄士潔侍御道契,見行路之難也。青山滾滾如奔濤,鐵船何處來停橈?人間刳木寧有此?疑是仙人之所操。仙人一去巳千載,山頭日日長風(fēng)號。船頭出土尚仿佛,后岡有石云船稍。我行過此費忖度,昔人用心無己忉?由來風(fēng)波平地惡,縱有鐵船還未牢。秦鞭驅(qū)之不能動,募力何所施其篙。我欲乘之訪蓬島,雷師鼓舵虹為繅。弱流萬里不勝芥,復(fù)恐駕此成徒勞。世路難行每如此,獨立斜陽首重搔。陽明山人書于銅陵舟次,時正德庚辰春分,獻俘還自南都。鈐印:陽明山人王伯安印(朱)

注釋:

〔1〕 紀(jì)昀等,《四庫全書總目》,中華書局1965 年版,第1 頁。

〔2〕 〔清〕朱筠著《,笥河文集》卷一《,續(xù)修四庫全書》第1440 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年版,第127 頁。

〔3〕 〔清〕覺羅勒德洪等修纂,《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卷九二六,華文書局1968 年版,第13416 頁。

〔4〕 〔清〕紀(jì)昀著,孫致中等校點,《紀(jì)曉嵐文集》卷六,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 年版,第119 頁。

〔5〕 郭伯恭著,《四庫全書纂修考》,岳麓書社2010 年版,第57 頁。

〔6〕 事見《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卷九百三十“乾隆三十八年癸巳閏三月”條:“庚午。諭,現(xiàn)在辦理四庫全書,卷冊浩繁,必須多派大臣,董司其事。劉統(tǒng)勛、劉綸、于敏中、福隆安、王際華、裘曰修俱著為正總裁。英廉、慶桂外并添派張若溎、曹秀先、李友棠為副總裁。”〔7〕 事見《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卷一千一百九十二:“(乾隆四十八年癸卯十一月丁酉)命兵部右侍郎彭元瑞充《四庫全書》館副總裁。”

〔8〕 中國國家博物館編,《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文物研究叢書·書法卷(清代)》,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 年版,第157 頁。

〔9〕 〔宋〕姚勉著,曹詣?wù)洹㈥悅ノ男|c,《姚勉集》卷四十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年版,第488 頁。

〔10〕〔 清〕李元度纂,易孟醇校點,《國朝先正事略》卷十三,岳麓書社2008 年版,第558 頁。

〔11〕〔 清〕法式善著,《存素堂文集》卷三《曹文恪公詩草跋》,程氏揚州刊版,嘉慶丁卯年(1807),第 28 頁。

〔12〕〔 清〕彭元瑞著,《恩余堂輯稿》卷二《光祿大夫太子太傅禮部尚書曹文恪公墓志銘》,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年版,第692 頁。

〔13〕《 榮寶齋珍藏11·書法卷2》,榮寶齋出版社2012 年版,第49 頁。

〔14〕〔15〕〔16〕〔17〕〔18〕〔19〕〔20〕〔21〕〔30〕〔清〕裘曰修著《,裘文達公詩集》卷十二,書帶草堂,清嘉慶八年(1803)。

〔22〕〔 清〕沈初著,《西清筆記》卷一,中華書局1985 年版,第7 頁。

〔23〕〔 清〕袁枚著,《小倉山房尺牘》卷二《與尹相國論書》,大中書局1933 年版,第9ü 10 頁。

〔24〕 中國國家博物館編,《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文物研究叢書:書法卷(清代)》,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 年版,第195 頁。

〔25〕〔 宋〕米芾著,《畫史》,明津逮秘書本。

〔26〕〔 明〕張紱輯,《書畫傳習(xí)錄》卷四,嵇氏層云閣,嘉慶十九年(1814),第 18ü 19 頁。

〔27〕〔 明〕張丑撰,徐德明校點,《清河書畫舫》“花字號”第四,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年版,第156ü 157 頁。

〔28〕《 清史稿》本傳載:“(乾隆)三十五年(1770),恭遇上六旬萬壽,進《萬福集成贊》十章,用《唐懷仁所輯圣教序》,晉王羲之書,排次成文。上嘉之,命以內(nèi)府所藏宋拓本摹勒,頒 賜內(nèi)外臣工。”

〔29〕〔 清〕洪亮吉著,《北江詩話》卷四,粵雅堂叢書本,清咸豐三年(1853)。

〔31〕〔 清〕李元度纂,易孟醇校點,《國朝先正事略》卷十三,岳麓書社2008 年版,第558 頁。

〔32〕〔 清〕彭元瑞著,《恩余堂輯稿》卷二《光祿大夫太子太傅禮部尚書曹文恪公墓志銘》,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年版,第691 頁。

〔33〕 同上,第692 頁。

〔34〕 同上,第694 頁。

〔35〕〔 清〕沈初著,《西清筆記》卷一,中華書局1985 年版,第1 頁。

〔36〕〔 清〕劉鳳誥著,《存悔齋集》卷十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年版,第125ü 127 頁。

〔37〕〔38〕〔清〕彭元瑞著《,恩余堂輯稿》卷二《代祭裘大司空文》,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年版,第698ü 699 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66国产精品视频| 久久免费看片| 国产噜噜噜| 无码不卡的中文字幕视频| 香蕉久人久人青草青草| 国产国模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99久久精彩视频| 国产真实乱了在线播放| 91毛片网| 免费 国产 无码久久久| a级毛片免费播放| 特级毛片8级毛片免费观看| 性喷潮久久久久久久久| 无码免费的亚洲视频| 97狠狠操| 久草网视频在线| a天堂视频在线| 亚洲欧美自拍中文| 欧美午夜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1区2区| 99久久这里只精品麻豆| 亚洲一区二区黄色| 中文字幕va| 国产高清在线观看| 尤物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洲天堂色AV| 人妻免费无码不卡视频| 国产色爱av资源综合区| 国产丝袜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高清无码一本到东京热| 99精品国产电影| 国产不卡网| 免费a级毛片视频| 欧美日韩理论| 色综合网址|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水蜜桃|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影院L| 伊人激情综合网| 国产免费怡红院视频| 丝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 日本a级免费| 99成人在线观看| 久久久91人妻无码精品蜜桃HD| 人妻精品全国免费视频| 99精品免费在线| 久久九九热视频| 毛片网站在线看| 精品精品国产高清A毛片| 中国毛片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亚洲IV视频免费在线光看| 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欧美成人看片一区二区三区| 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欧美成人手机在线观看网址| 9966国产精品视频| 国内毛片视频| 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99激情网| 中文无码毛片又爽又刺激| 天天做天天爱夜夜爽毛片毛片| 国产福利免费观看| 亚洲中文在线视频| 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 精品三级网站| 亚洲精品无码AV电影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一区不卡| 亚洲码在线中文在线观看| 在线免费看片a| 亚洲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免费观看频道| 亚洲中文字幕国产av| 91精品专区国产盗摄| 亚洲国产理论片在线播放|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2020一| 中文毛片无遮挡播放免费| 亚洲另类国产欧美一区二区| 国产真实二区一区在线亚洲| 亚洲成人网在线播放| 国产欧美成人不卡视频| 婷婷色一二三区波多野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