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奇茂 素描教室 70cm×138cm 紙本設色 1985年
李奇茂教授的作品,能反映現實,又能反映歷史,表現法極為豐富,上下古今,人物、山川、花卉、走獸都極為精卓,這與各種修養和藝術功力有關。即使是表達今日的生活,在李教授的筆下都可以精湛地完成。
李教授的作品處處表達自己的風格和面目,他的筆墨和生活渾然一體,看似隨心所欲,卻意到筆隨,這與其獨特的風格和獨特的修養以及獨特的觀察生活的方法有關系。
李教授有他獨特之間的修養,有獨特之見的生活,更有獨到之見的技法,所以他的作品有獨創性,生活難他不倒,反而助他成功地創造了生活。
——程十髮
我和奇茂在8年前認識,同住在香港一家酒店。我們的相貌相似,當時在場的朋友都說我們像兄弟。我是兄,他是弟,我見到他感覺像自己照鏡子。8年來,兩岸交流多了,見面談心的機會也多了,看到奇茂不少畫冊,可惜原作看得不多。我很喜歡他的畫,佩服他的才華和魄力。作品充滿生機,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勇于創新,具有傳統筆墨的表現力。創出自己的路、自己的風格。有些狂妄之徒,聲言不要傳統,不要祖先,說中國畫已經窮途末路,這只能表現他自己的無知和愚蠢,這種人只能是不肖子孫。李奇茂的畫給了有力的證明,證明傳統筆墨的表現力波瀾壯闊和強大的生命力。我們認為一個中國人,首先有責任認真和刻苦研究,認識祖先所留下的深厚的寶貴遺產。我們應該引以為榮,先輩為子孫創造的光輝燦爛的文化是我們的驕傲。當然我們的先輩也從不排斥外來的世界上一切優秀文化,吸收借鑒,豐富壯大自己。為時代、為中華文化做出更大的貢獻。我愿與奇茂共勉之。
——黃胄
李奇茂教授是當代頗負盛名的中國畫畫家,他長期在臺灣藝術院校中執教并進行創作。他有深厚的文化修養、豐富的生活閱歷和長期的藝術實踐經驗。他的水墨畫扎根于民族傳統,呼吸著時代的氣息,表達對土地、對大眾、對現實生活熾熱的感情,有現代形式美感。他之所以鐘情水墨畫創作,是因為他認為水墨畫是最通人性、最富有人情味的藝術。它既包含古典、精致的高雅美,又能為廣大觀眾所欣賞,是雅俗共賞的藝術。奇茂先生深知,傳統水墨畫傳達的人文精神對現代社會的文化建設有不可估量的價值和意義,但水墨的傳承和發揚光大因受到傳統文化的普遍失落和人們追求時尚的心理而遇到相當大的阻力。他獻身于水墨藝術不僅是為娛己娛人,而且還出于一種社會責任感。他認為,文化藝術界的有識之士必須有堅韌不拔的精神,大力宣傳和闡釋傳統中國水墨畫的意義和價值,這門藝術才能富有生氣地代代相傳下去。為此,他認真研究傳統,在文化精神和筆墨技巧上虛心向前輩大師學習,但他又不墨守成規。他在傳承中求突破、求創新。他長期從事書法創作,堅持以書法入畫的傳統。他同時重視對西畫造型觀念和方法的研究,并善于適當吸收其技巧用于中國畫的創造。他很注重對現實社會生活和大自然的觀察,重視寫生。他的水墨畫創作有兼收并蓄、中西合璧的特點。但是,他始終堅守傳統中國畫的精神與格調:自然、和諧、天趣與雅致。
——邵大箴

李奇茂 鴛鴦馬 69cm×34cm 紙本設色 1967年
李奇茂先生是我非常敬仰欽佩的前輩畫家,也是我為人從藝一直學習的好榜樣。他是臺灣當代畫壇執牛耳者,曾與張大千、于右任、黃君璧、歐豪年、劉國松、江兆申等前輩大家并駕齊驅。先生為人熱情、豪爽、正直,其畫亦如其人。他畢生耕耘于水墨藝術,創作深具人文關懷精神,在水墨創作教學、文化弘揚傳承、文化國際傳播及兩岸交流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貢獻??梢哉f,他既是一位出色的畫家,也是一位優秀的教育家,還是一位突出的中華文化傳播的大使。
——盧禹舜

李奇茂 大西北歸來得此 124cm×254cm 紙本墨筆 2011年

李奇茂 臺北美食小吃 91cm×181.5cm 紙本設色 1990年

李奇茂 虎年畫虎 70cm×70cm 紙本設色 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