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辰 中共遼陽縣委黨校
引言:數字經濟在大數據、互聯網以及人工智能技術作用下得到了空前發展,逐漸成為重要的經濟模式。而努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加速實體經濟的發展作為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過程中的重點,需要與數字經濟相融合。二者的融合對于經濟發展勢頭有助力作用,對于提高我國經濟發展質量及效率具有深遠意義。
目前,網絡支付模式已經普及,對于一些不具備網絡收支功能的實體店而言,會造成相對嚴重的經濟損失。這也體現出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相融合的重要意義。通過二者的融合,一方面,能夠給人們消費方式的改變發揮促進作用,給人們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例如:在實體經濟結合數字經濟的情況下,網購更加方便,采買日常所需呈現出便捷性。另一方面,各企業的經營模式也得到了創新。例如:在信息化技術的作用下,很多實體店借助網絡平臺展開網絡營銷,改變了傳統經營模式,有效促進了企業的全面發展。
(一)適應趨勢。適應趨勢是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融合的關鍵點之一,對于目前的經濟形勢而言,信息技術不斷創新,數字經濟逐漸向比拼速度的形勢邁進[1]。而借助信息通信技術并運用數字化知識和手段來優化經濟結構的經濟活動逐漸形成了數字化經濟模式,給我國經濟體制的變革帶來了機遇與挑戰。一方面,實體經濟在面對數字化經濟新形勢的情況下如沒有對數字經濟模式進行學習與接收,則會影響到實體經濟效益。這也給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的融合帶來了挑戰,只有關注信息技術創新并加以合理應用,才能更好的迎合時代發展趨勢,有效促進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的共同發展。例如:企業應認清形勢,加強跨界、跨企業合作,利用互聯網技術實現有效且低成本的溝通。以此在保證企業內部經濟效益的基礎上為行業的進步創造機會。
(二)創新思路。創新的思路是新時期推動企業發展的主要動力,也是推動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深化融合的關鍵點。對于實體經濟而言,應該推陳出新,致力于趕上時代的步伐,在新時期實現實體經濟經營企業的穩定運營。例如:實體店可以對經營模式進行創新,推出產業鏈再造、精準營銷以及共享經濟等等符合自身發展的創新型經營方式,以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結合的形式展開經營,以便于實現創新。同時,在創新營銷模式的同時,企業應該關注客戶服務,注重虛擬網絡平臺作用下客戶心理上的變化,進而提升服務質量,推動行業進步。
(一)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在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過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完善新時期基礎設施建設,以此為實體經濟實力的增加創造有利條件,為深度融合提供契機。實際工作開展中,各實體單位應該注重提高數字經濟意識,對企業發展進程進行合理化調整,將實體經濟與數字化經濟融合視為發展重點,切實促進經濟進步。例如:以目前的情況來看,4G網絡已經全面普及,5G網絡也逐漸得到建設與推廣。實體經濟單位應該注重強化內部基礎設施的及時更新,如積極落實計算機設備的采買更新,為新時期開展網絡與實體結合的商業模式創造條件。同時應強化對新型網絡體系及數字經濟手段的應用,如目前微信支付、支付寶支付等便捷的收費方式應多加應用,并且應健全財務體系,保證實體經濟運轉的效率及規范性。而網絡的更新換代也應該注重效率,網絡技術研發與網絡推廣都應該與時俱進,選取合理方式開展高效率工作,以便于為數字經濟模式應用效果發揮促進作用,推動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的融合。
(二)發揮市場帶動作用。為了更好的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應該充分發揮市場的帶動作用,應該充分意識到市場在經濟發展進程中的主體地位,以市場調配的合理開展作為兩種經濟融合的重要媒介[2]。例如:有關部門應該充分調查市場發展現狀,在遵循當前市場運轉規律的基礎上采取合理方法推進數字經濟的融入。同時,相應舉措應該有針對性,切忌盲目執行,避免影響實體經濟效益。此外,在強化市場帶動作用方面,政府可以出臺相應鼓勵政策,維護數字經濟與實際經濟的穩定融合,以此推進我國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
(三)加強專業型人才培養。人才培養也是加速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融合的重要途徑,特別是在現代信息化技術飛速發展的情況下,交流媒體與大數據以及互聯網相結合的數字化經濟模式對于人才有了新的要求。只有企業員工了解數字經濟的重要性,并且能夠良好的掌握數字化設備開展實體經營,才能維護新時期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的協調發展。具體工作開展中,企業經營管理人員應該注重人才培養戰略的落實,一方面要加強員工的業務能力,另一方面要強化員工對數字化信息技術的掌握。例如:有關企業應在發展實體經濟的同時強調與數字經濟的融合,可以通過組織會議的方式讓員工了解企業的經濟部署以及發展方向,同時加大對數字化信息技能的培訓,以此強化企業的核心戰斗力,為實體經濟結合數字經濟向著良好的方向發展創造條件。
結論:總之,在適應市場經濟發展形勢的基礎上促進國家經濟穩定發展,需要將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進行深度融合,充分發揮數字經濟對實體經濟的帶動作用。在融合過程中,需適應形勢、創新思路,保證協同力度。應該努力通過完善設施建設、健全市場經濟管理及人才培養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