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欣 中國人民大學
金融開放對本國以及世界各國經濟發展和金融全球化的進程都有著重大的影響。金融全球化體現在貨幣、資本、金融市場、金融機構以及金融監管體系的全球化。金融開放對金融全球化以及世界金融市場體系都有著重大的影響,影響了原有的經濟形式。無數的經驗與教訓告訴我們,世界各國不是割裂的個體,而是有著緊密聯系的整體。不管是市場經濟成熟,發展較為快速的發達國家還是在不斷摸索中前行的發展中國家都紛紛主動或被動的加入金融開放的行列,在金融全球化趨勢中尋機遇,求發展。我國也在金融開放的道路上不斷總結國內外的寶貴經驗,并結合我國國情的具體情況,一步一個腳印,堅實的發展。
金融開放是指放松對金融的管制。姜波克(1999)認為,金融開放具有靜態和動態兩個方面的內涵:1、一方面從靜態來看,金融開放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金融市場對外開放; 2、另一方面從動態來看,金融開放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由金融封閉狀態向金融開放狀態轉變的過程。金融開放包括過程和結果兩個方面。Bekaert和Harvey認為金融開放包括以下七個方面:資本賬戶以及股票市場的開放,國家基金發行,金融業進行改革,注重私有化以及資本跨境自由流動和國際直接投資的開放等。
金融自由化也被稱為金融的深化。美國學者蕭(E.S.Shaw)認為,發展中國家要想使經濟得到發展,就應關注金融在國民經濟中重要的影響力,充分發揮金融對經濟的促進作用,實行“金融自由化”。這就要求強調市場機制的作用,減少政府在宏觀上對金融體系以及金融市場過分的調控,放開利率和匯率,讓其充分反映市場上實際的供求情況,有效地控制通貨膨脹。金融自由化能夠擴大金融中介的作用,降低國家對外債和外援的依賴,優化資源配置,充分反映市場的調節作用。金融管制放松后,一些民間金融機構也能在管控下進行合理發展,相對緩解融資難問題,增加多渠道的投資途徑和金融產品,從而促進經濟的發展。
金融開放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而不斷推出的制度建設則為繼續擴大對外開放打下堅實的制度基礎,為金融開放保駕護航。
2013年習近平主席先后提出了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以及“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合作倡議。依靠我國與相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臺,原始于我國古代的絲綢之路在新時期的背景下成了溝通我國與周邊各國政治,文化,經濟的紐帶。在和平互利,共同發展的號召下積極與周邊各國開展全方位的交流與合作。六年過去,一帶一路已經延伸到拉美包括智利、玻利維亞、烏拉圭、圭亞那,委內維拉、薩爾瓦多、多米尼加、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安提瓜和巴布達、蘇里南、厄瓜多爾、秘魯、多米尼克、哥斯達黎加、巴拿馬、格林納達、巴巴多斯、古巴、牙買加在內的19個國家,主要進行基礎設施建設,雙邊貿易,金融信貸和投資并購等活動。“一帶一路”有效促進了我國和拉美國家經濟文化的交流與發展。我國現今已經同138個國家以及20個國際組織簽署了200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遍布亞歐,大洋洲,南美洲,北美洲各國。并且在不斷延展。
2017年,MSCI納入A股、債券通開通等事件象征著我國資本市場開放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在此基礎上,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提出了加大金融開放力度,深化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穩步實現資本項目可兌換,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目標。結合“一帶一路”戰略,形成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金融平臺,以制度建設推動金融業穩定發展,為金融開放保駕護航,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在擴大開放的同時強調加強監管有助于防范風險,有利于中國經濟穩步發展。
2018年4月11日,央行行長易綱在博鰲亞洲論壇上公布了總計11項將在2018年落地的金融開放舉措,包括取消銀行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內外資一視同仁;允許外國銀行在我國境內同時設立分行和子行;將證券、基金、保險以及期貨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上限放寬至51%,三年后不再設限等。將各項目標的實施時間具體體現在時間節點上,一些原定晚些達到的目標也提前實施,加大了金融開放的力度。
2019年3月1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實施條例》,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明確了對外商投資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這在保護外商的合法權益的同時也加強了對外商在我國投資的管理規范。實行投資便利化自由化措施,營造透明,穩定,公平的市場環境,為推動更高水平的開放保駕護航。
2019年7月20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辦公室推出了11條金融業對外開放舉措,擴大外資機構可進入的領域,放寬準入條件,縮短過渡的時間節點,從多領域放寬境外機構在華發展限制,進一步加快了金融對外開放的步伐。增強市場活力,進一步豐富市場主體和業務類型,增加融資渠道,為市場主體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務。
2019年11月,國務院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利用外資工作的意見》,從深化對外開放、進行投資便利化改革、加大投資促進力度、保護外商合法權益等方面,明確了20條穩外資政策措施。表現了進一步進行金融開放的態勢。
在制度的保駕護航下,更多領域在對外開放水平方面實現了質的跨越。在券商領域,2018年11月31日,瑞銀證券持股比例上升至51%,獲得了證監會官宣,成為首家外資控股的券商;2019年8月,由日本財團野村控股持股51%的野村東方國際證券正式成立,并于11月獲準開業;12月中旬,由摩根大通持股51%的摩根大通證券(中國)有限公司宣布獲準開業。由此可見,外資類型橫跨歐美日等多個國家。在保險領域,2019年,首家外資獨資保險控股公司安聯(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獲批開業。在理財公司方面,法國東方匯理資產管理公司與中銀理財公司在上海合資設立首家由外資控股的理財公司也獲準開業。在公募基金方面,合資公募基金上投摩根的外資股東摩根大通拍下上海信托2%股權,成為持股51%的大股東;評級機構方面,標普在華獨資子公司開業;在支付清算領域,美國運通牽手連連數字科技各自出資50%成立公司,切入國內銀行卡的清算和結算交易。金融業處處可見大步開放的步伐。
金融業開放之外,金融市場開放的進展也十分可喜。東方財富網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2019年滬股通累計凈流入1572億元,深股通凈流入1957億元,北向資金凈流入3529億元,大幅高于2018年全年2942億元的凈流入規模,創下歷史新高;上清所、中債登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1月末,境外機構持有的境內人民幣債券規模為21975億元,較2018年末的17299億元增加了4676億元,增幅為27%。二者相加,增量超過8000億元。并且僅僅用了六年時間,“一帶一路”建設已經延伸到拉美19個國家,占拉丁美洲34個國家總數的56%,我國已經同138個國家以及20個國際組織簽署了200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遍布亞歐,大洋洲,南美洲,北美洲各國,展現了“一帶一路”建設很好的未來前景。2019年11月金磚國家領導人第11次會晤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亞舉行,習近平主席強調要提倡并踐行多邊主義,深入推進金磚國家新工業革命伙伴關系,堅持擴大對外開放,努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將進一步提升“一帶一路”全球覆蓋面,提出了中國方案,創造了中國機遇,成為南南貿易投資金融合作的典范。
新的一年,金融開放仍然在穩步進行,向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發展。銀保監會在近期召開的2020年全國銀行業保險業監督管理工作會議上提出,將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加快已出臺政策落地見效。隨著金融開放的一步步發展,中國廣大的人口紅利和市場潛力將吸引更多外資機構來華。在金融業和金融市場將會出現更多外資,外國公司的身影。會有更多的外國保險公司、證券公司、以及銀行相繼進入中國市場,豐富和完善國內的金融市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2020年,對外開放要繼續往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方向前行,加強外商投資促進和保護,繼續縮減外商投資的負面清單。可以預見,為中國擴大對外開放護航的制度和機制必將更加堅實,我國對外開放的步伐也將更加堅定。在對外開放不斷發展的同時我們也看到,對外開放是一把雙刃劍,在促進經濟發展,融入經濟全球化的同時也將帶來一定的風險。在融入全球化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將受到國外經濟波動的影響。一國的經濟危機也將帶來區域性的甚至是全球的金融危機。韓國金融開放所出的問題為我們敲響了警鐘,如果過多依賴市場的調節作用,過多減少政府對經濟的干預,可能會導致金融風險加大,使經濟的短期繁榮破滅。金融開放并不是一個完全自由放任的過程,同時需要政府的積極參與與引導。為了經濟的穩健發展,在不斷促進開放的同時也要強調加強監管和防范風險,堅持擴大開放與深化改革同步推進,不斷進行人民幣匯率改革,進一步規范和完善金融法律體系,健全宏觀調控體制,提高應對重大金融風險的能力。使我國經濟乃至區域經濟得到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