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1.繼續執行下調增值稅稅率和企業養老保險費率等制度,新增減稅降費約5000億元。
2.前期出臺2020年6月前到期的減稅降費政策,包括免征中小微企業養老、失業和工傷保險單位繳費,減免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免征公共交通運輸、餐飲住宿、旅游娛樂、文化體育等服務增值稅,減免民航發展基金、港口建設費,執行期限全部延長到2020年年底。
3.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所得稅繳納一律延緩到2021年。
4.預計全年為企業新增減負超過2.5萬億元。
5.降低工商業電價5%政策延長到 2020年年底。
6.寬帶和專線平均資費降低15%。
7.減免國有房產租金,鼓勵各類業主減免或緩收房租,并予政策支持。
8.堅決整治涉企違規收費。
9.中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再延長至2021年3月底,對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應延盡延,對其他困難企業貸款協商延期。
10.鼓勵銀行大幅增加小微企業信用貸、首貸、無還本續貸。
11.大幅拓展政府性融資擔保覆蓋面并明顯降低費率。大型商業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增速要高于40%。
12.支持企業擴大債券融資。加強監管,防止資金“空轉”套利。金融機構與貸款企業共生共榮,鼓勵銀行合理讓利。
13.今年高校畢業生達874萬人,要促進市場化社會化就業,高校和屬地政府都要提供不斷線的就業服務。
14.做好退役軍人就業保障。
15.實行農民工在就業地平等享受就業服務政策。
16.幫扶殘疾人、零就業家庭等困難群體就業。
17.對低收入人員實行社保費自愿緩繳政策,涉及就業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全部取消。
18.資助以訓穩崗,今明兩年職業技能培訓3500萬人次以上,高職院校擴招200萬人,要使更多勞動者長技能、好就業。
19.推動更多服務事項一網通辦,做到企業開辦全程網上辦理。
20.放寬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登記經營場所限制,便利各類創業者注冊經營、及時享受扶持政策。
21.支持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
22.以公正監管維護公平競爭,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23.推動中小銀行補充資本和完善治理,更好服務中小微企業。
24.改革創業板并試點注冊制。
25.強化保險保障功能。
26.賦予省級政府建設用地更大自主權。
27.促進人才流動,培育技術和數據市場,激活各類要素潛能。
28.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
29.完善國資監管體制,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
30.基本完成剝離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
31.國企要聚焦主責主業,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提高核心競爭力。
32.保障民營企業平等獲取生產要素和政策支持,清理廢除與企業性質掛鉤的不合理規定。
33.限期清償政府機構拖欠民營和中小企業款項。
34.構建親清政商關系,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
35.大幅增加制造業中長期貸款。
36.發展工業互聯網,推進智能制造。
37.電商網購、在線服務等新業態在抗疫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要繼續出臺支持政策,全面推進“互聯網+”,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
38.穩定支持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引導企業增加研發投入。
39.加快建設國家實驗室,重組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發展社會研發機構。
40.深化國際科技合作。
41.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實行重點項目攻關“揭榜掛帥”,誰能干就讓誰干。
42.發展創業投資,增加創業擔保貸款。
43.深化新一輪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新建一批雙創示范基地,堅持包容審慎監管,發展平臺經濟、共享經濟,更大激發社會創造力。
44.通過穩就業促增收保民生,提高居民消費意愿和能力。
45.支持餐飲、商場、文化、旅游、家政等生活服務業恢復發展,推動線上線下融合。
46.發展養老、托幼服務。
47.改造提升步行街。
48.支持電商、快遞進農村,拓展農村消費。
49.要多措并舉擴消費,適應群眾多元化需求。
50.今年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75萬億元,比去年增加1.6萬億元,提高專項債券可用作項目資本金的比例,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6000億元。
51.重點支持既促消費惠民生又調結構增后勁的“兩新一重”建設,主要是: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新一代信息網絡,拓展5G應用,建設充電樁,推廣新能源汽車,激發新消費需求、助力產業升級。
52.加強新型城鎮化建設,大力提升縣城公共設施和服務能力,以適應農民日益增加的到縣城就業安家需求。
53.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3.9萬個,支持加裝電梯,發展用餐、保潔等多樣社區服務。
54.加強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
55.增加國家鐵路建設資本金1000億元。
56.健全市場化投融資機制,支持民營企業平等參與。
57.要優選項目,不留后遺癥,讓投資持續發揮效益。
58.加大剩余貧困縣和貧困村攻堅力度,對外出務工勞動力,要在就業地穩崗就業。
59.開展消費扶貧行動,支持扶貧產業恢復發展。
60.加強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
61.深化東西部扶貧協作和中央單位定點扶貧。
62.強化兜底保障。
63.搞好脫貧攻堅普查。
64.接續推進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全力讓脫貧群眾邁向富裕。
65.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提高復種指數,提高稻谷最低收購價,增加產糧大縣獎勵,大力防治重大病蟲害。
66.懲處違法違規侵占耕地行為,新建高標準農田8000萬畝。
67.深化農村改革。
68.恢復生豬生產。
69.壓實“米袋子”省長負責制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
70.支持農民就近就業創業,擴大以工代賑規模,讓返鄉農民工能打工、有收入。
71.扶持適度規模經營主體,加強農戶社會化服務。
72.增加專項債券投入,支持現代農業設施、飲水安全工程和人居環境整治,持續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
73.堅持生命至上,改革疾病預防控制體制,完善傳染病直報和預警系統,堅持及時公開透明發布疫情信息。
74.用好抗疫特別國債,加大疫苗、藥物和快速檢測技術研發投入,增加防疫救治醫療設施,增加移動實驗室,強化應急物資保障,強化基層衛生防疫。
75.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
76.要大幅提升防控能力,堅決防止疫情反彈,堅決守護人民健康。
77.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增加30元,開展門診費用跨省直接結算試點。
78.對受疫情影響的醫療機構給予扶持。
79.促進中醫藥振興發展。
80.嚴格食品藥品監管,確保安全。
81.有序組織中小學教育教學和中高考工作。
82.加強鄉鎮寄宿制學校和縣城學校建設,辦好特殊教育、繼續教育,支持和規范民辦教育,幫助民辦幼兒園紓困。
83.推進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
84.擴大高校面向農村和貧困地區招生規模。
85.要優化投入結構,讓教育資源惠及所有家庭和孩子,讓他們有更光明未來。
86.上調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
87.全國近3億人領取養老金,必須確保按時足額發放。
88.完善退役軍人優撫安置制度。
89.做好因公殉職人員撫恤。
90.擴大失業保險保障范圍,將參保不足一年的農民工等失業人員都納入常住地保障。
91.擴大低保保障范圍,對城鄉困難家庭應保盡保,將符合條件的城鎮失業和返鄉人員及時納入低保。
92.對因災因病遭遇暫時困難的人員,都要實施救助。
93.要切實保障所有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民生也必將助力更多失業人員再就業敢創業。
94.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展哲學社會科學、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物等事業。
95.加強公共文化服務,籌辦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倡導全民健身,使全社會充滿活力、向上向善。
96.支持社會組織、人道救助、志愿服務、慈善事業等健康發展。
97.保障婦女、兒童、老人、殘疾人合法權益。
98.完善信訪制度,加強法律援助,及時解決群眾合理訴求。
99.開展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
100.加強國家安全能力建設,依法打擊各類犯罪,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
(根據新華社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