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哈楠 崔晶

1月19日,緊急傳達上級疫情防控工作指令;1月20日,迅速啟動實施疫情應急預案;1月21日,開始收治第一例新冠肺炎確診患者……作為新冠肺炎患者定點收治醫療機構,哈爾濱市傳染病院全體醫護人員與時間賽跑,沖在救治患者的第一線,打響了保衛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的攻堅戰。
戰鼓咚咚,黨旗飄揚。
面對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哈爾濱市傳染病院領導班子緊急召開專題工作會議,動員各部門立即投入到抗擊疫情的戰斗中來,迅速成立哈爾濱市傳染病院抗擊疫情指揮部,組建6個應急小分隊,在48小時內清空8個病區用作疫情期間專用病房,系列配備全部落實到位。
在統一部署的同時,哈爾濱市傳染病院第一時間制定實施了《預檢分診的防護標準及工作流程》《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醫務人員布局流程規范和要求》等十余項工作制度,確保更科學規范地應對疫情。
面對艱巨的抗疫任務,全院醫護人員紛紛請戰——“大疫當前,八病區定當不辱使命,堅決完成組織交給的任務!”“我是一名有著15年護齡的黨員,此時必須義不容辭站出來,與一線的戰友們并肩作戰!”……
這樣一封封簡短卻寫滿深情大愛的請戰書、決心書,鋪滿了院黨委書記孫麗銘、院長王靜偉的辦公桌。他倆既感動又自豪——有這樣一支勇于擔當的隊伍,這場戰“疫”一定會取得勝利!
重癥醫學科是第一個全員提交請戰書的集體,也是抗疫戰斗中任務最為繁重的團隊,他們承接了全院新冠肺炎病情最危重的患者。這個集體中,有參加過抗擊非典的科室主任張錚、護士長高玉梅和護士呂玉梅,還有參加過抗擊“甲流”的護士畢月橋、馬睿婷。這些抗擊疫情戰場上的“老兵”,都自告奮勇走上前線,成為戰“疫”的“主力隊員”。
“我們是夫妻,也是戰友。我們都快退休了,這身光榮的白衣也穿不了幾年了,我們抗擊過非典,有臨床經驗,愿意再穿戰衣并肩戰斗!”1月26日,主任醫師李曉東與妻子黃冬梅再次穿上防護服、戴上護目鏡。李曉東感慨:“現在的防護服比17年前先進多了,防護起來也更嚴實了!”
17年前,李曉東、黃冬梅夫婦就一起報名參加了抗擊非典的救治工作。當時,他們的孩子只有13歲。因為夫妻倆同時進了隔離病房,孩子的上學接送、吃飯都成了問題,只好由孩子的爺爺奶奶幫助照顧。“現在孩子長大成人了,這次變成孩子惦記我們了,他每天都叮囑我們一定要做好防護、戴好口罩?!闭f到家人的支持,黃冬梅的心里充滿溫馨。
這對17年間兩次同上“戰場”的伉儷,與戰友們一樣,都把醫者的赤誠寫在被汗水浸透的白色戰衣上。
影像科主任周治學在1月20日接到院里命令后,立即組織科室人員制定影像科工作流程。從那天起,周治學一直把科室崗位當陣地,指導并參與影像診斷,不分晝夜隨時參加院內專家會診。最忙碌的時候,年過半百的周治學連續50個小時沒合眼。
“我是醫生,再累也不能停下來。這個時候,我們就是老百姓的膽子!”周治學堅定地說。
抗疫戰斗打響后,哈爾濱市傳染病院每天都在發生感人的故事——九病區主任金貞子是一位有著30多年傳染病診療經驗的老專家,她的大女兒剛剛生產,二女兒因意外事故正在進行康復治療。此時的她已顧不上這些家事,清空了科室患者,主動擔負起發熱門診的工作;五病區護士孫明鎖為節省穿脫防護服的寶貴時間,毫不猶豫地剪掉了留了二十多年的披肩長發;檢驗科工作人員天天與病毒打交道,無一句抱怨,無一絲膽怯……
8個科室,316名醫護人員,24小時全天候,與新冠肺炎疫情做著最堅決的斗爭。
心之所向,無懼無悔。
1月30日,哈爾濱市傳染病院接到報告,有一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懷孕38周零3天,體溫37.3℃。
接診后,市醫療相關部門緊急行動,齊聚哈爾濱市傳染病院——由120負壓急救車將孕婦患者轉運到傳染病醫院,市紅十字中心醫院派出綜合醫療團隊,市兒童醫院提供新生兒救治技術支持,市疾控中心派出消毒專家現場指導消毒與防護工作。在各醫院的通力合作下,市傳染病院連夜實施剖宮產手術,于當日深夜23時32分順利剖腹生產一名女嬰。經過檢測,確認新生兒沒有感染病毒,患者產后狀況良好。
喜訊傳來,在場的所有醫務人員都露出欣慰的笑容。這份醫者仁心的溫暖,也深深感動著這里的每一位患者。
“很想感謝這些白衣天使,卻不知道她們的樣子……”哈爾濱市阿城區44歲的馬先生說,從武漢打工歸來后,自己一直在懊悔:“如果不回來,就不用給大夫們添麻煩了!”而在哈爾濱市傳染病院醫治的經歷,令他終生難忘。
如今,已經痊愈出院的馬先生內心滿懷感激:“雖然我不知道這些白衣天使口罩下的容貌,但是我記住了她們微笑的眼睛。等隔離結束后,我要做一名志愿者,為防疫宣傳工作出一份力!”
從1月21日收治第一例疑似病例開始,截至3月22日(最新日期?),哈爾濱市傳染病院收治留觀、疑似、確診患者共計377人,累計治愈出院326人,其中有94名確診患者出院。(崔晶再核一下,是否全部出院)
每一個春天,都會如約而至。待到春暖花開,哈爾濱市傳染病院會與龍江人民一起奏響嘹亮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