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東陽
今天是下沉社區參加疫情防控志愿服務的最后一天。
在崗上執勤時,我看到居民們臉上的愁云漸漸散去,露出了笑容;出入卡點不再只是為了購買生活必需品,而是上下班、去遛彎兒、帶孩子玩;紙質登記變成了掃碼查驗;大部分省外歸來人員不用隔離了,疫情漸行漸遠……看著看著,163個小時志愿服務的所見所聞所想,慢慢浮現在眼前。
3月4日,單位組織獻血。登上獻血車,我見到好多領導同事,大家隔“罩”敘舊,氣氛十分融洽。有的是第一次獻血,緊張地向醫護人員詢問注意事項;有的讓其他同事幫忙拍照,回去好給兒子看看老爸的“高光時刻”;也有個別同志因為血液指標不合格,神情有些失落……更多的時候,大家都向我投來關切的目光,紛紛詢問我參加社區疫情防控的情況。
第一天去社區報到時,社區的同志把我們黨員志愿者拉進一個微信群,我這才發現,這里有白天上班、晚上值宿的高大哥,有孩子剛會說話的小宇,有帶著電熱護腰板堅持上崗的鄭大姐,還有經常幫忙清雪的77歲的于大爺……還有很多“戰友”,他們都是“隱姓埋名”的黨員干部。
“小邱來了,我們的大家庭又壯大了!”意外收獲一個“大家庭”,讓我心里充滿激情和力量。
其實,剛成為社區黨員志愿者時,我心里也十分忐忑:如何說服居民換通行證?遇到過激行為怎么辦?會不會被無癥狀感染者傳染?
隨著一扇扇房門被敲開,我此前的擔心逐漸化為烏有。
“要爬30多層樓,辛苦了!”“這個通行證好,小巧方便。”“上次酒精送得太及時了,謝謝!”……沒有一句質疑,沒有一句抱怨,只有關心、感謝和贊許。聽到這些,我心里暖暖的,就像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
但是也得承認,參加社區防控工作很辛苦:各種各樣的大事小情不斷,幫居民扛行李、給居民送物品、跟不同的人耐心解釋……
雖然工作任務重,但也有開心的事兒。3月15日那天,我剛到車庫出口卡點值班,鵝毛般的雪花就像從盆里往外倒一樣,“呼呼”地往身上掉。隨著雪越下越大,睫毛上的霜和眼鏡上的霧越來越重,手腳也都凍透了。這時,一個大哥拎著電熱水壺和一袋紙杯從車庫走了過來。
“先生,車庫出口不能走人,請您從正門出小區。”我提示他。
“哥們兒,我是來幫忙的。你不記得我了?我兒子和我媳婦兒居家隔離,是你和社區書記來接的。因為我得上班,所以住到了父母家,多虧了你們天天幫忙給我媳婦兒、孩子送這送那。趕緊進屋喝口熱茶吧。你放心,掃碼、測溫、發證,流程我都熟。”說完大哥接過二維碼、出入證和測溫槍,我也趕緊把水壺和紙杯接過來。這一刻,雖然我還在雪中,但溫暖已沁入心里。
今天離開卡點時,我回頭看了看眼前的熱鬧景象。這一切變化的背后,是有人在負重前行,才筑起了社區疫情防控的鋼鐵長城,他們是社區工作者、志愿者、醫生、民警、保安大哥、快遞小哥……他們雖然平凡,卻令人難忘。
疫情終將過去。我相信,這段寶貴的經歷會激勵我在崗位上拼搏奮斗,為了初心,為了所愛,為了不再失去暖陽與春風。
(作者單位:省委組織部公務員三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