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婧
摘 要:管理會計作為會計學的一項分支,加強管理會計的研究有效提升企業內部管理水平。在市場經濟不斷發展背景下,高水平管理會計本土化成為了會計領域重點研究的問題。基于此,本文首先提出管理會計本土化概念,進而提出其發展方向。
關鍵詞:管理會計? 本土化? 高水平? 概念? 發展
在改革開放之后,我國關于企業價值管理創新的理念不斷涌現,這些管理方法作為一種企業管理工具,為企業發展提供了理論和技術上的支撐。但是不可否認,這些理論與方法宏觀上較為零散,缺乏系統的管理體系架構作為支撐。而實現高水平會計管理的本土化,不僅能夠適應我國國情,還可以提升我國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我國最新提出的《財政部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預示著我國管理會計朝向高水平、本土化方向發展。這就需要在高水平管理會計基礎上,重點考慮中國市場國情,并以此為基礎加強管理會計體系拓展。
一、管理會計本土化概念
管理會計作為一種會計組織形式、管理工具,是利用會計信息進行企業內部管理、控制、規劃、決策、監督等會計活動。管理會計作為市場經濟發展的衍生品,具有權變屬性,也就是說管理會計想要持續發展,就必須要貫徹“因地制宜”的思想,適應本土環境變化。
會計管理本土化,要貫徹本土的客觀環境,并結合量化關系實時對管理進行調節。在市場經濟飛速發展背景下,加強管理會計本土化研究勢必會強化國際會計知識發展進程。會計管理本土化要考慮諸多內容,包括經濟發展形勢、經濟周期、行為學、心理學等理論優勢,根據行業標高,分析企業和標桿之間存在的共性,結合自身的發展經驗和戰略,對管理會計職能進一步豐富、完善會計管理體系架構,這樣才能夠實現管理會計的本土化。
二、推動高水平管理會計本土化發展方法
(一)管理會計實踐與全方位思維結合
為了推動高水平管理會計本土化發展進程,在理念和實踐中,需要融入我國的客觀環境情況,保證管理會計工作實施的本土性、適應性,構建整個管理會計體系要結合管理會計實踐中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利用全方位思維,實現二者的融合。我國作為多文化國家,同時是歷史大國,因此即使在當今的管理思想、管理工具也十分多樣豐富,而管理會計本土化就是在尊重多樣化的同時求同存異,更好的服務于本土化研究,這就要從會計思維向會計問題方向轉變。以我國市場經濟發展實踐為基礎,在實務中找出管理會計本土化的問題,融合行為學、心理學相關知識找出管理會計問題,構建更加普遍的管理體系,通過實踐指導,實現我國經濟轉型升級。
(二)結合企業組織特征加強本土化研究
管理會計具備權變性特征,所以想要推動本土化發展必須要重點分析企業的權變性,根據企業發展現狀、文化特點、戰略方向針對性制定會計管理對策,實踐中不斷完善會計管理體系,這樣可以提升內部管理的彈性,這樣才能夠發揮本土化管理的綜合效益。如高新技術產業采用“輕資產”管理方案,創造價值層是高新技術企業的核心經營內容;而采用扁平化結構企業,主要采用“項目經營模式”,要落實到市場、客戶身上,為客戶創造價值;對于金融企業存貨管理來說,可以采用“期權”管理理念,通過創新管理工具,實現進一步增值。
(三)結合管理會計需求培養管理會計人才
管理學的本質就是有關于人的管理,也就是注重人之間的相互配合,通過相互對比發揮各個組織的優勢,實現優勢互補,提高企業的利潤空間。但加強管理會計本土化發展終究離不開相關人才的支持,人才作為研究者、執行者,是發揮管理會計本土化功能的主體。財政部最新頒發的《指導意見》中要求在3-5年內培養出第一批管理會計復合型人才,構建會計變革的人才框架體系。在《指導意見》中財政部對高效、社會組織、培訓機構、資格認證組織等人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當今國際上并沒有提出一套公認的管理會計體系,出現了理論落后實踐的情況,這就要結合我國文化背景、經濟他體質、政治因素推動管理會計本土化發展形勢,從全方位思維、企業組織特征、人才培養等方面出發,構成針對我國本土的高水平管理會計體系。
參考文獻:
[1]馮巧根.論高水平管理會計的本土研究[J].云南財經大學學報, 2014(4):855-856.
[2]馮巧根.中國情境特征的管理會計案例研究[J].會計之友, 2016(6):12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