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冠權
摘 要:稅收是我國財政的主要來源,是國家在社會經濟建設各領域能夠有效發揮職能的重要保障,同時,任何企業或者個人在參與市場活動的過程中,都會成為納稅的主體。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國家也針對客觀形勢的變化,從2011年開始在稅務管理領域啟動了“營改增”計劃。在“營改增”推行五年以后,2016年,房地產企業也被納入到了“營改增”范圍。本文主要圍繞“營改增”以后房地產企業如何做好稅務籌劃展開探討。
關鍵詞:營改增? 房地產企業? 稅務籌劃
自2011年開始,國家開始在稅務管理領域啟動“營改增”計劃,以改變長期以來營業稅和增值稅并行的局面,使很多企業尤其是一些生產性服務企業能夠切實減輕負擔。在“營改增”推行五年以后,2016年,房地產企業也被納入到了“營改增”范圍,使得房地產企業受到了這一改革所帶來的影響,那么“營改增”背景下,房地產企業應當如何做好自身稅務籌劃,來把握當前機遇,提升自身財務質量,本文主要據此展開論述。
一、“營改增”給房地產企業涉稅活動帶來的影響
從現狀來看,“營改增”給房地產企業涉稅活動帶來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稅負得到了減輕。在“營改增”實施以后,房地產在樓盤項目推向市場的過程中,無論中間會經過多少環節,都只會針對具體節點征收一定的增值稅,同時,房地產企業在具體的交易環節中,如果能夠獲得增值稅發票,也可以用以抵扣稅額,這就避免了原來重復征稅的現象,賦稅壓力有所減輕。
二是更加重視增值稅發票。正如前述,在“營改增”以后,房地產企業在交易過程中獲得的增值稅發票,可以用來抵扣稅額,但是如果房地產企業沒有獲得應得的發票,就需要自己承擔該部分稅負,無形之中增加了自己稅負,這也就使得房地產企業會更加重視增值稅發票。但是在實際情況中,因為房地產企業在開發、建設等環節中往往會遇到一定程度的資金拖欠,或者是和不具備相關資質的企業進行合作,則有可能會難以順利獲得增值稅發票。
三是對涉稅財務人員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營改增”以后,因為相關的稅收征則和計算方法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房地產企業的涉稅財務人員原先的專業知識和工作經驗在新的形勢下也面臨新的考驗,需要針對“營改增”以后相關政策的變化和計算方法的調整,重新完善自身的工作方式,如果不及時學習,更新認識和方式,則有可能帶來較大問題。
二、“營改增”后房地產企業籌劃設想
(一)要提高增值稅抵扣比例
首先,如果房地產企業在開發項目的過程中,如果需要涉及到有關分包、外包等方面的活動,那么一方面,房地產企業應當要審慎選擇,主要是和一些具有納稅資質的企業進行合作,以減少相關風險;另一方面,在施工的過程中,對于相關的建筑材料采購,盡量有自己進行,這樣的好處是可以獲得16%稅率的建材商增值進項稅票。二在相關采購方面,要圍繞提高增值稅可抵扣比例的目標做好稅務籌劃工作,比如雖然從小規模納稅人處采購承擔的稅率較低,但是有可能無法順利獲得增值稅景象發票,使賦稅增加;而如果從一般納稅人處采購,則雖然稅率較高,卻不存在該類問題。所以要根據采購的規模做好相應的計算和選擇。三是在樓盤建設銷售過程中,盡可能推出精裝房,因為精裝房在建設過程中有更多的交易環節,有可能獲得更多的增值稅票用于抵稅。
(二)完善房地產企業涉說活動管理
一是房地產企業應當要圍繞“營改增”以后的一系列信新的要求,做好業務流程的調整和完善,尤其是在采購、發包、融資等環節,要加強對銷項、進項稅額的管理,同時做好預決算管理,使能夠充分合理地利用政策帶來的實惠。二是要做好對內部涉說財務人員的培訓,使其知識體系和專業能力能夠適應“營改增”帶來的要求變化,同時,在過渡期,可以選擇外部專業的會計師事務所來幫助處理涉說財務的管理,以及幫助企業減輕稅務負擔。
上述是筆者對“營改增”以后,房地產企業應當如何運用政策機遇,做好稅務籌劃的一些思考,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和借鑒。
參考文獻:
[1]趙富明,上官鳴.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實質及改征對交通運輸業的影響[J].財會月刊,2017.
[2]閆秀麗.營改增對企業利稅的影響與對策[J].財會月刊,2016 .
[3]高東芳.“營改增”試點企業稅負增加的原因及對策[J].財會月刊,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