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小蘭
摘 要:本文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重慶體育整體發展的現狀為基礎,對比小康體育在國內外的研究現狀,探究與重慶體育相適應的“重慶小康體育”的整體發展的“一圈兩翼”模式,試圖為破解當前矛盾和挑戰提供新的視角和解決辦法的手段,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和實踐操作意義。
關鍵詞:小康體育;模式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重慶根據中央314的總體部署,要率先在西部和長江上游建設小康社會,也必然會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為重慶小康社會的重要組成子系統,在重慶市體育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中,體育民生、小康體育作為一種新事物,已經引起了人們的關注,這是本課題研究的來源,中央的決策則為本課題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當前,我市體育事業發展還面臨諸多新的矛盾和挑戰。公益性體育基礎設施相對不足,大型體育場館布局不盡合理,設施設備不配套;全民健身服務體系建設滯后,每萬人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人數不到7.8人,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社會化服務網絡和國民體質監測系統尚未建全,使全民健身缺乏有效的指導和科學的監測。競技體育總體水平與直轄市的地位不符,運動項目少、運動員規模小,訓練條件相對落后,后備人才缺乏,制約了競技體育的發展。體育產業起步晚、規模小,市場競爭力弱,占全市GDP的比重極其有限。
本課題認為:從重慶直轄以來體育自身的發展階段看,重慶要建設的小康體育,是指體育與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的體育,是以人為本,著眼于提高重慶3200萬人的素質和生活質量,滿足大眾多層次、多樣化體育需求的體育;是競技體育、大眾體育、體育產業協調發展的體育;也是業余體育與職業體育、公益性體育與商業體育有機融合、協同發展的體育。
因此,本課題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重慶體育整體發展的現狀為基礎,首次明確構建“重慶小康體育”的整體發展的“一圈兩翼”模式,試圖為破解當前矛盾和挑戰提供新的視角和解決辦法的手段,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和實踐操作意義。
1 國內外、市內外同類課題的研究現狀等
通過檢索文獻資料發現:目前學術界關于建設小康社會的研究較多,但關于建成小康社會的還很少,關于小康體育的研究較少,而在建成小康社會背景下對小康體育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近十年來對健康體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對小康體育的形成以及概念的研究。1)任何事物的出現都有它特殊的社會背景,小康體育同樣如此。解毅飛在《中國小康體育的形成與發展》中,從六個方面詳細論述了我國小康體育形成的背景,認為小康體育的形成與發展,既有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發展的動因,又有著深刻的社會背景,小康體育是在政治經濟科技穩步發展,人民安居樂業,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這是目前學術界對我國小康體育形成背景的研究極為深入的一次。2)文獻檢索發現,目前,學術界對于小康體育的概念的界定主要存在兩種觀點。解毅飛在《中國小康體育的形成與發展》中從狹義和廣義兩個方面定義了小康體育,認為:“狹義的小康體育特指小康生活家庭中的體育教育和體育鍛煉。它包括父母或其他年長者在家庭中對年幼者進行的體育教育,家庭成員在家庭生活中的體育游戲和娛樂活動及其家庭成員在同各自的工作、學習、勞動單位里體育活動的配合等內容。而廣義的小康體育則泛指小康社會生活中的體育。它涵蓋了社會體育、家庭體育、競技體育、體育科技、體育產業等內容。”孔慶鵬在《關于小康體育的思考》中指出:“小康體育是一個過程化、階段化的概念,是指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與經濟和社會發展相協調的,與小康生活水平相適應的各項體育事業協調發展的總和。”無論前者還是后者,從小康體育發展的歷程上講,我國小康體育具體表現為工業化和城市化不斷加快,經濟快速發展,社會分層轉型,文化多元融合,人們生活方式和消費結構梯度升級,需求和欲望顯著提升,人均從1000美元增長到3000美元這一時期特定時期的體育。
2 小康體育建設與發展的研究
文獻檢索發現,關于小康體育建設與發展的研究相對較多,比如,張玉生在《新世紀中國小康體育發展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我國小康體育發展就是要實現三個戰略目標的觀點具體內容為:一是以人為本,滿足大眾化、多層次的體育需求二是全面提高我國競技體育水平;三是催動體育與競技的融合,大力發展體育產業。謝衛軍在《小康社會的小康體育發展戰略研究》中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探討了小康體育發展戰略:宏觀戰略———體育與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微觀戰略———群眾體育、競技體育與體育產業協調發展。主冠軍在《基于小康社會小康體育可持續發展問題研究》中提出小康體育的可持續發展的觀點,認為可持續發展是小康體育發展重要內容。此外,趙軍以美德日社區健身設施為出發點,重點研究了我國小城鎮小康體育發展,認為小城鎮社區體育配套設施的建設是利國利民、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為實現“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全面提高中華民族的體質與健康水平,基本建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全民健身體系,必須夯實社區體育配套設施這塊基石。王永生在《構建小康體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一文中提出要建設小康體育,必須構建面向群眾的多元化體育服務體系。張紅巖在《建設小康體育的社會背景及其社會結構分析》中對建設小康體育的社會背景及社會結構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在《我國小康體育的現狀及走向———以大眾體育為背景的研究》一文中,曹原在對我國的小康體育現狀進行分析之后,進而對小康體育的發展進行了展望。
3 結束語
從以上文獻中發現,對于小康體育建設與發展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小康體育的目標以及發展策略上,還不夠深入,需要繼續加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