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松林

2 月3 日,無錫市民中心南大門,市級機關黨員先鋒隊代表列隊成行,無錫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馮軍向先鋒隊授旗。首批410 名先鋒隊員雄姿英發,總隊長毛勤勇帶領隊員們重溫入黨誓詞。
自疫情發生以來,無錫數千名機關黨員干部聞令而動,“我是黨員,我先上!”“我年輕,我先來!”“古有花木蘭,而今豈缺席?”……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先鋒隊員枕戈待旦、沖鋒陷陣,譜寫了一曲蕩氣回腸的戰“疫”樂章。
火車站是防控疫情擴散的頭道屏障。從2 月初至今,已有500多名黨員先鋒隊員日夜值守。
“您好,請出示車票和身份證,配合填寫登記表。”一班6 個小時,無錫市中級人民法院軒波基本說著同樣的話。轉業前參加過海關輯私和眾多大型安保任務的他,毫不猶豫地報名參加了第一批黨員先鋒隊。市人大鄧志峰與軒波并肩作戰,年初二就從老家廣東梅州趕回了無錫。在車站,他們除了做好測溫檢查工作,還要一次次幫乘客查詢車次、打印車票,為乘客做好服務工作。
汽車站是戰“疫”的重要關口。無錫市工商聯副主席蔣誼春帶著部分黨員在中央汽車站參與防守。他們穿著防護服,戴著護目鏡,忙起來鏡子里滿是霧氣。6 個小時測6000多人次,體力和精神的雙重壓力,讓他們有些疲憊不堪。
隨著疫情在全球快速蔓延,境外輸入風險持續加大。無錫市迅速成立由外事、公安、醫療衛生等部門組織的涉外疫情防控工作組,前往機場從嚴把好“入境關”。
“3 月11 日夜里11 點接到通知,第二天中午就上了高鐵。”市外辦姚佶在電話里說,“首都機場有國際航班的旅客要回無錫,我與隊友火速趕往北京新國展集散地。”
3 月14 日,疫情防控北京工作組臨時黨支部成立。在離機場10 公里的新國展集散地,無錫的黨員們已在此等候,防護服上貼著醒目的“無錫”標識。旅客在大廳里遠遠看到,奔跑叫喊著:“無錫!無錫!”一句句濃濃的鄉音,多少游子瞬間喜泣。
社區是疫情防控第一線。幾乎在一夜之間,無錫眾多小區門口添了一頂紅色帳篷,上方插著鮮艷的黨旗。這一“紅色堡壘”成為疫情防控的“望所”,溫暖市民的“連心橋”。
有人反映,凈湖小區籃球場有居民聚集打球。無錫市委組織部的隊員們聞訊后,立即協調“利器”增援。頃刻間,一架無人機飛到球場隔空喊話:“陽光雖好,撒歡尚早,灌籃高手請注意,球技切磋未到時,居家鍛煉少出門,公共場所不聚集……”隨后,無人機又到小區樓棟間巡飛播音,以“接地氣”的方式、“冒熱氣”的服務,燃起了一抹燦爛的戰“疫”紅。
戴黨徽、亮身份,無錫市委宣傳部的先鋒隊中有6 人積極值守在旺安社區。拆遷安置小區外來人口多,防控難度大,隨著天氣轉熱,部分居民進出小區不戴口罩,隊員們耐心勸說,并推動媒體加大防疫宣傳。

“我是黨總支書記,我先上。”市退役軍人局王君接到消息第一時間報名參加;市行政審批局邵夢星帶著小分隊挺進南寺街道,檢查流動人口、搭建社區圍墻、張貼封條、物資配發;市科協的王鎮、王劍、丁偉、談榮康4 名隊員下沉上馬墩,當好安全員、排查員、宣傳員……在無錫市193 個社區,黨員先鋒隊匯聚成抗疫的強大合力,挺在小區門前,保護市民平安。
“產能恢復得怎樣?”2 月14日,無錫市司法局局長楊智敏在錫山區羊尖鎮江蘇愛瑪科技公司生產車間問道。“現在10 條生產線只能開2 條,因為疫情員工回不來。”總經理王海具回答。“能不能包架飛機回來?”楊智敏大膽提出設想。王海具愣了一下:“航空公司愿意嗎?”中午,楊智敏拔通了云南紅土航空公司的電話,說明了實際困難,希望航空公司能為企業開一趟包機。
“民航總局同意包機,時間就定在明晚7 時!”
“謝謝你們的大力支持!”楊智敏掛了電話就把好消息告訴了王海具,讓他迅速確定來錫人數。
第二天下午6 時,工人們整齊地到了機場,測體溫、核身份、過安檢。7 時整,A67147 航班載著133名工人兄弟,從昆明長水機場呼嘯騰空。機艙內,每人手上搖著國旗,舉著“中國加油”的標識,他們沒想到,能以這樣的方式回無錫上班。
晚上9 時40 分,飛機穩穩落在了蘇南碩放機場。從動議包機到飛機著落,前后只用了36 個小時,成為全省首架復工包機。事隔6天,愛瑪公司的第二架包機又順利落地。
在黨員先鋒隊的“導航”下,復工復產正順利進行。市科技局黨員深入新吳區,開展企業復工申報材料審核和現場核查;市工信局黨員干部為工業企業做好物資保障、要素保障、服務保障;市應急局深入濱湖區企業,排查安全隱患,確保安全生產萬無一失……
“烈火見真金”,無錫市級機關“黨員先鋒隊”數千名隊員用“辛苦指數”換來廣大群眾的“安全指數”,為全市疫情防控工作高質高效推進作出貢獻。4 月10 日,集結號再次吹響,80 名先鋒隊員接力出征,誓將戰“疫”進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