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聯心。物聯網、線纜產業、建材行業等21 個特色黨建聯盟積極發揮各自優勢,幫助小微企業增信心、排問題。機關聯動。稅務局、市場監管局、銀行等成員單位基層黨支部實施春風行動、信用授信、法律援助等常態服務項目;機關聯盟親商助企戰“疫”黨員先鋒隊2 人一組對接5 家小微企業“送策進企”,受到1200 余家小微企業好評。基層聯企。依托商圈、行業等基層黨建聯盟“朋友圈”,及時分享復工政策要求、申報流程等信息,并收集防疫物資儲備情況,實現物資共享。
(錫 組)
制定“風險清單”。系統梳理近3 年各級巡視巡察反饋、省市委主要領導在述職評議會上點評、日常“四不兩直”檢查發現的村(社區)5 大類105 個基層黨建方面問題,有針對性出臺20條村(社區)基層黨建風險點清單。排定“項目清單”。按照堅持鞏固類、完善發展類、探索創新類3 個方面,編排21 個村(社區)基層黨建重點項目,做到責任人、推進舉措、完成時限、工作成效“四個明確”。規定“責任清單”。市委黨的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出臺責任清單,明確相關部門單位27 項職責,12 個成員單位各自對照認領。
(張 行 楊 松)
考察內容求“細”。深入考察干部在疫情防控中的態度、行動、作風和實效,明確“五看十察”考察內容。考察方式求“活”。通過上門實地走訪、視頻、電話等多形式調研訪談,通過互聯網、新聞報道、群眾口碑、熱線電話、微信公眾號等途徑聽取外界對干部的反映。明確各單位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如發現有表現突出或較差干部,可直接向市委組織部報送。結果運用求“實”。綜合運用大數據,將掌握了解的各方面信息,結合日常了解情況,及對考察結果綜合分析研判,提出對干部評價意見,作為選拔任用、職級晉升、綜合考核、評先評優等方面的重要依據。
(常 組)
近日,東臺市委組織部探索建立領導干部在線學習紀實“云檔案”,依托“東臺黨建”公眾號,開辟“干部培訓”專欄,明確每名科級領導干部全年需完成10 個必修學時和30 個選修學時,在線測試通過后方可“畢業”。該部干部教育科通過后臺APP 實時監測學員學習進度、互動交流、考試得分等情況,全程記錄形成教育培訓“云檔案”,作為干部大數據信息平臺“子鏈接”,為全方位考準考實黨員干部表現提供依據,確保干部參訓“在線”更“在狀態”。目前,該部已對5 名學習進度滯后、3 名課堂活躍度較低的科級干部“亮黃燈”提醒。
(楊 波)
制定《機關干部樓棟長十條職責》,重點做好信息收集、宣傳引導、代辦服務、弘揚新風等工作,發揮上傳下達、下情上傳作用,及時回應解決居民合理訴求。機關干部樓棟長配置工作證、紅馬甲、“紅寶書”、工作手冊、工作手袋等工具,與優秀社區干部、社工、網格員結成“1+1”幫帶對子,更快進入角色。對黨員樓棟長,在年度黨員評星定級工作中原則上評為三星級以上黨員;對表現突出、條件符合的非黨員樓棟長,優先發展入黨。在年度考核中,對表現優秀、實績突出、群眾滿意、社區認可的樓棟長,同等條件下優先評為優秀等次。
(王業典)
推動村(社區)黨組織與轄區派出所簽訂共建協議,按照“1+1+N”模式,推薦1 名以上黨員民警擔任村(社區)黨組織兼職副書記或委員,并把民警、輔警等基層警務力量統一編排納入村(社區)網格管理團隊,并結合“支部家院”建設,通過“一室多用”織密警務室、警務崗亭等警務陣地網點,構建起“黨建引領、扁平指揮、屬地管轄、網格防控”的社會治理體系。目前,
已推薦49 名基層黨員民警在全區45 個村(社區)兼任黨組織副書記或委員。
(孫 洋)
為確保廣大黨員疫情防控期間黨性學習始終“在狀態”,海安創新黨性教育的方式和載體,推出網上黨性教育基地“紅色地圖”,開設以踏尋初心路、歷史印記帶、教育體驗帶、文明實踐帶等為內容的“云”上“一路三帶”黨性教育線路。線路輻射全市58 個黨性教育基地,引導廣大黨員通過“云參觀”“云互動”“云祭掃”等“云模式”開展黨性教育,實現黨性教育“不斷檔”、成效好。
(於 潔)
一線下沉制度化。建立科室聯系鄉鎮、部長下基層工作制度,組織部長帶頭開展“四不兩直”下基層調研指導,協助各聯系點抓重點、強落實。結對幫扶清單化。圍繞黨建富民、精準脫貧等內容,制定基層工作清單,推進基層黨建工作全面提質增效。素能提升個性化。強化聯系點干部隊伍、黨員隊伍和人才隊伍建設,補短板、強弱項,確保每個聯系點在隊伍綜合素能上提升。重點工作品牌化。實施“一鎮一品”黨建項目工程,抓好創新項目研究部署、重點推進、成果轉化等工作,促進聯系點各項組織工作出新出彩。
(施敏健)
學習內容實用性。借助中國浦東干部學院資源,開設黨性修養、能力素養、應急處突等合計45.5 學時課程,要求學員完成必修22 學時、選修8 學時,且可根據崗位需求和興趣愛好自主選修課程。線上互動便捷性。每期參訓學員100 人,組成10 個學習小組,可在線上討論組發布學習邀請、分享課程感悟。開設“問題答疑”專欄,由授課老師答疑解惑。考核評估多維性。學員每節課需回答2~3 題,答對方可計算學時,此外還需提交一篇500 字以上心得,60 分以上方能結業。每節課后,學員根據老師授課內容、語言風格、課堂氛圍做出評分,雙向互評實現共贏。
(丁云豐)

近年來,連云港市贛榆區探索“協會+人才”培訓模式,以紫菜、電商等產業協會為紐帶,通過以賽代訓、定制培訓、師徒結對等方式,匯聚鄉土人才服務鄉村振興。圖為贛榆區首屆“鄉土人才”炒茶技能大賽現場。
(呂繼剛 李安琪)

泗陽縣將基層黨建網和社會治理網“雙網融合”,深化“紅網格”行動,推行“黨員樓棟長”制度,打通黨員聯系群眾“最后一米”,相關做法獲評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創新優秀案例。
(莊耀中 汪開儉)

徐州市鼓樓區創新“黨員中心戶”工作,聚焦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等群體,通過黨建微項目、公益活動等提供關愛幫扶志愿服務。圖為九里街道九里新苑社區黨支部為留守兒童提供的學習輔導“四點半課堂”活動。
(劉 璇 王月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