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 馮 佳 劉偉彬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電科”)作為主要從事國家重要軍民用大型電子信息系統的工程建設,重大電子裝備、軟件、基礎元器件和功能材料的研制、生產及保障服務的國有重要骨干企業。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電科人始終以“央企姓黨”的高度政治自覺,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與集團公司黨組的決策部署,用實際行動踐行了“責任”“創新”“卓越”“共享”的核心價值觀,創造了一個又一個電科奇跡。這一個個奇跡的背后,不僅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的顯著優勢,而且體現了中國電科背后的文化支撐和文化優勢,彰顯了背后的文化邏輯。
中國電科肩負著特殊使命、傳承著“紅色基因”,始終以保障國家安全和維護國家利益拓展為根本,以支撐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重點,保持國家戰略力量傳承、支撐國家戰略能力實現。在這次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中國電科的“責任”“擔當”文化得到了充分體現,彰顯了央企“頂梁柱”的作用。
1.中國電科黨組充分發揮“主心骨”作用。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國資委以及集團公司黨組關于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的工作部署;為進一步激勵全系統干部職工打贏抗疫斗爭,中國電科黨組還建立了戰時表彰獎勵機制,對奮戰在抗疫一線并作出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進行表彰。迄今已授予20個集體“中國電科新冠肺炎防控戰時突出貢獻集體”榮譽稱號,48人“中國電科新冠肺炎防控戰時突出貢獻個人”榮譽稱號,對13個集體通報表揚。
2.打好經濟“保衛戰”。在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關鍵時刻,全體電科人在戰“疫”中全面復工,做到重大裝備項目不拖延,重大計劃節點要堅守,打好“經濟保衛戰”,為抗擊疫情提供物質基礎,為實現集團公司高質量發展不懈奮斗。
3.積極利用電科優勢,助力戰“疫”勝利。疫情發生后,中國電科第一時間開發上線并免費向公眾提供“一網暢行”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大數據系統;提供紅外熱成像體溫篩查設備,在人流密集場所通過快速掃描,幫助安檢及醫護人員提高疫情檢測與防護效率;研發智能無人運投管控系統,緩解一線醫護人員調配緊張、超負荷工作難題等。
4.搶抓“新基建”窗口機遇期。中國電科敏銳地認識到“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簡稱“新基建”)是應對疫情沖擊、促消費、穩增長的有效手段,也是構筑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的基礎、謀取未來國際競爭優勢的關鍵之舉,所以中國電科決定搶抓“新基建”窗口機遇期,為全面復產復工注入發展動能,為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的建設和數字經濟的發展貢獻電科力量。
1.創新研發抗疫復工大數據“國民爆品”,解決“預測有據、防控有跡”難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一場典型的數字時代戰“疫”。如何做到預測有據、防控有跡是防疫工作的痛點。中國電科研發的大數據系統為解決這個難題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在以往突然爆發的公共衛生事件中,全面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在國內并不多見,并沒有過多的經驗可以借鑒。但擁有“藍色基因”的中國電科人并沒有被困難嚇倒,他們不斷深入思考、開拓創新,決定利用大數據技術進行流行病毒擴散分析模型構建以及病毒溯源。
疫情發生初期,中國電科第一時間整合資源,組織百人大數據攻關團隊投入研發,開發線上“密切接觸者測量儀”,隨后又推出首個“一網暢行”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大數據系統。該系統由一個風險人群感知大數據中心、一個智能指揮平臺、七個應用程序組成(檢查密切接觸人群的“小護士”;用于社區、樓宇基礎信息填報統計的“小管家”;用于交通卡口的站點檢查“小戰士”;幫助企業監測員工風險情況并及時篩查的“小幫手”;用于勞務輸入、輸出地個人健康信息對接的“小達人”;保障學生返校復學的“小班長”;評估小區疫情風險程度的“小雷達”),具有數據權威、精準評估、體系聯動、有效管控四大特點。各級政府及企事業單位可通過互聯網掃碼下載,既可單獨使用,又可組合成管理體系,進而實現精確管控。截止目前,“一網暢行”覆蓋262個地市級以上政府,4200多家企業,累計服務全國超28億人次。
2.研發智能無人運投管控系統,緩解一線醫護人員調配緊張、超負荷工作難題。面對疫情,中國電科秉持科技創新“藍色基因”,密切配合軍隊和政府,廣泛聯合有志于防疫抗疫的無人機企業,發揮優勢、開放資源、形成合力,為更多疫情區構建非接觸式空中應急運輸生命通道,實現精準應對急需物資運輸。由中國電科牽頭研發的“電科鴻雁”智能無人運投管控系統,能夠接入、管理和控制多類型無人機,執行應急物資運輸、隔離區餐食配送、巡查飛行、防疫廣播、遠程喊話、噴灑消毒等任務。2020年2月12日,中國電科聯合順豐速運成功在武漢地區進行首次無人化應急運輸投送,多架無人機降落在武漢金銀潭醫院,將急需的近70公斤醫療和防疫物資送到醫護人員手中。
3.創新優化全過程無接觸測溫安防一體機,解決高密集流動人群監測問題。疫情爆發后,如何及時高效對車站、機場、辦公場所等高密集人群聚集場所的流動人群進行監測,發現疑似人員并切斷傳播途徑,這是控制疫情大規模、大領域傳播的關鍵。中國電科在原有安檢設備的基礎上,結合新冠病毒的傳播特點和疫情防控需求,積極組織科研人員進行科技攻關,在太赫茲人體成像技術功能上進行拓展,增加了“一網暢行”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大數據系統、紅外測溫技術功能,僅需被檢人員以正常步速通過指定區域,即可完成測溫及安檢安防檢查,真正實現“全過程無接觸”,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員與被檢人員交叉感染的可能性。無停留的快速通行效率,將原有的300人/小時增至1500人/小時,效率提升了5倍,有效緩解了公共場所的人流聚集壓力。這些都是科技創新賦能疫情防控的全新實踐,更是中國電科科技創新、忠誠報國的的現實寫照,是中國電科“藍色基因”薪火相傳的重要體現。
中國電科在研發“一網暢行”的過程中,在集團公司黨組統一領導下,電科院、太極股份、電科云、智慧院等單位骨干,以及外部專家迅速集結、協同作戰,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組成了一支以青年博士為骨干、平均年齡不超過33歲的大數據攻關團隊,開展疫情預測、病毒溯源、大數據系統應用研發工作,不同單位的擅長領域在團隊中實現有機融合。
傳染病防治是一個專業性比較強的領域,“一網暢行”大數據團隊此前并沒有這方面的經驗。為使建立的模型更加精準,團隊一方面學習新型冠狀病毒及其防控科學知識、傳染病管理與防控基礎知識。另一方面主動與醫學專家聯系,了解疾病流行病學大數據分析所需基本參數與條件。在此基礎上,他們運用積累的大數據建模分析技術,匯集、整合、分析傳染病相關信息,建立數據模型,并在短時間內將疫情情況可視化的展示出來,為研判當期疫情態勢、未來發展趨勢及控制傳播途徑提供決策參考。
1.“一網暢行”,免費開放。“一網暢行”這款服務全國超28億人次的“1+1+7”抗疫復工大數據“國民爆品”是完全公益性質的系統和產品。中國電科從未希望通過這個產品得到任何物質利益,這不僅是中國電科“大國重器”的責任擔當,也是中國電科為黨分憂、為民解難的初衷,更是所有電科人與疫情賽跑、不舍晝夜的愿望。自組建攻關團隊以來,中國電科投入了難以計數的“成本”,200多人全力研發,60多個日日夜夜的忘我付出,支出了巨大的研發費用,但他們無怨無悔,只因他們心中最樸素的想法——讓每一個無風險的人安心,讓每一個有風險的人得到及時關心。當最樸素的想法最終變成事實后,這些成果也為國家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貢獻了科技力量。
為了更廣泛地惠及于民,“一網暢行”團隊還積極通過各種途徑,向社會和群眾介紹這款產品,希望讓科技造福國家和百姓。他們將全國劃分為四大區域,委任部門黨員領導干部負責各個區域推廣工作,在全國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以及各行各業,全面開展“一網暢行”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大數據系統“全家桶”產品推廣服務。他們通過收集海量的需求信息并進行高效梳理匯總,確保24小時的信息共享、互通有無。同時,充分發揮成員單位的屬地化優勢,針對不同客戶的需求,制定個性化方案,實行一企一策、一省一策。此外,宣傳組第一時間挖掘最有價值的新聞線索,向公眾傳達項目的最新進展。
2.“愛無國界”,中國電科以“技術+物資”援助海外。新冠疫情在全球爆發后,中國電科黨組要求各單位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和相關儀器設備優勢,以“技術+物資”為海外合作伙伴及所在國家提供援助。中國電科以支持全球戰“疫”的社會責任,彰顯了中央企業的大國胸襟與情懷,第一時間發出“愛無國界”對外援助倡議,并迅速集結電科國際、??底蛹瘓F、萊斯子集團、博微子集團、航電公司、聲光電子集團、國睿子集團、真空公司等單位對巴基斯坦、法國、意大利、孟加拉、緬甸、土耳其等19個國家伸出援手,通過提供技術設備、防疫物資等援助。22所向贊比亞國家衛生主管部門捐贈了一套疫情聯防聯控智慧系統;萊斯子集團、航電公司、聲光電子集團、國睿子集團、真空公司、29所等單位積極多方籌措,向合作伙伴捐贈9.2萬只醫用口罩以及防護服等防疫物資,攜手合作伙伴抗擊疫情、共渡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