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漢 王華敏 李 寧 李一紅
液壓傳動憑借自身極高的功重比、無級變速等優勢,在工程機械、鍛壓機械等設備中被廣泛采用。在高端技術領域,電液伺服技術在航空航天、高端機器人、軍工領域也發展迅速,液壓設備維修領域高級技工缺口明顯。目前,液壓與氣壓傳動技術多作為機械類學生的一門專業基礎課,這些學生對液壓技術僅僅是寬泛地了解,液壓行業高級技工的培養仍需相關專業院校積極探索。“1+X”教學模式的提出,為高職類院校液壓技術專業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思考方向。
“1+X”教學模式的靈感來自高考中“3+X”科目設置思路。教育部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意見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中提出了“1+X”課程方案,至此,“1+X”模式在不同方向引起了巨大反響,它在不同層面也出現了不同的內涵。
就課堂教學中的教學主體方面,可以理解為“1”名主講教師+“X”名教學主體,如高治國針對職業院校,提出“1”名主講教師把握教學進程,“X”名學生完成課堂討論。就學生培養指導而言,有人將其理解為“1”名學校導師+“X”名企業導師,如洪霞芳等人針對應用型人才校企合作實踐環節,提出學校派駐企業“1”名教師,完成學生實習期間跟蹤服務,企業根據實訓內容提供“X”名企業導師進行崗位指導與示范教學。
2019年,教育部提出啟動“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自“1+X”證書制度衍生出來的對“1+X”模式在職業教育的應用探索,也是眾多職業教育領域研究人員不斷努力的方向。
通過對相關領域人才需求和崗位專業技術能力的廣泛調研發現,高職院校液壓技術領域人才培養中仍存在一些問題。
1.課程體系構建與任職能力需求結合不夠緊密。目前的課程體系一般采用“文化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實踐課”的順序結構,課程內容以陳述性理論知識為主,與實際工作過程結合不夠緊密,針對性和實用性還不夠強。考慮液壓專業職業能力的形成規律,面向工作崗位的任職能力培養不夠深入,學生在校能力培養與工作崗位要求有脫節現象。
2.學生知識能力等背景層次參差不齊。職業教育面對的學生中一部分文化理論基礎較差,在上課時對基礎理論知識理解能力較差,需要教員用更加簡潔易懂的方式去講解,帶領其入門以掌握崗位需求的基礎技能。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重視程度的進一步加大,目前也有不少已從事相關專業工作崗位的技術人才參加學歷教育,以進一步完成系統化的能力提升完善,他們對專業知識的理解能力和掌握程度較其他學生都有很大提高。在培養期間,更應該針對性地進行深入專業教學,以培養出高能力高素質專業技術人員。
3.崗位專業技能方向需求不一。 目前,校企合作式、訂單式職業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快速發展起來,為對口企業和需求工作崗位培養了大批職業能力契合度較高的學生,這就要求職業院校培養學生時要將對口崗位能力要求、所涉及實際設備信息等實際情況考慮在內。不同崗位、不同工作背景的學生,對專業技能方向和層次的需求都不盡相同,需要更具個性化、更有針對性地培養。因此,我們迫切需要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使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滿足相關崗位任務能力要求,實現與工作崗位“零距離”對接。
液壓技術在各領域應用廣泛,涉及設備種類較多,而有限的教學條件和課時數不能同時開展所有設備的教學。為了能真正實現從崗位職業能力出發,以真實液壓崗位工作任務為載體,課題組探索了“1+X”課程教學模式,其中“1”為液壓技術基礎課程,為各種液壓系統與設備學習打下理論基礎。“X”為設備類型或崗位類型等,具體解釋如下。
1.“X”為崗位類型。崗位類型包括:液壓生產企業特定設備售后維修崗位、普適型設備液壓專業維修崗位、液壓設備使用企業日常維護崗位。不同崗位類型的液壓技術人員能力需求不一。如液壓生產企業特定設備售后維修類崗位,要求對某型設備具有全面系統掌握,并對其液壓功能系統及相關專業方向都有所了解。普適型設備液壓專業維修崗位,需要對某一類型的液壓設備都能夠全面把握,如車輛維修工需要對常見車用液壓功能模塊,能夠做到故障檢修及元器件更換。液壓設備使用企業日常維護崗位對維護知識要求更高,卻只要求能夠排除一般常見故障即可,所涉及專業知識面更寬泛。崗位類型設置需要根據實際對口崗位類型、學生崗位能力培養目標等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學生在學習時可根據自己畢業對口單位類型或職業規劃進行重點系統的學習。
2.“X”為設備類型。設備類型包括:工程機械(推土機、挖掘機、裝載機、起重機等)、冶金機械(鍛壓機等)、精密機械(數控機床、機器人等)、普通車輛等。針對不同設備類型,配置不同授課內容。學生需要掌握不同設備方向的各種維修方法時,可根據個人實際需求選擇不同設備類型進行學習。
3.“X”為系統功能模塊。系統功能模塊主要包括:油氣懸掛系統、操縱助力系統、風扇傳動系統、液壓轉向系統、液力傳動系統、升降系統、起豎系統、調平系統等。液壓設備雖多種多樣,但一般最常用的是系統功能模塊,其基本原理與故障維修方法都有許多相同之處。學生在對特定模塊進行學習后常常可以做到舉一反三,適用不同設備同類型的液壓系統維修。學生在技能培訓時可根據自己能力薄弱環節進行系統功能模塊訓練。
根據以上“1+X”的課程教學模式解讀及實施效果,對液壓專業課程教學改革有如下建議。
1.細化并整合教學模塊。對上述提到的“X”所對應的崗位類型、設備類型、系統功能模塊所對應的專業知識進行分類細化,設置出小的學習單元,根據不同 “X”所對應的教學內容,再以學習單元填充完善,最大限度地利用學習資源。
2.采取多層次混班教學模式。近年來液壓設備種類越來越多,所涉及的專業技術知識面也越來越廣,而教研室教師數量有限,如果要求每名教師都掌握各個方向的最新知識技能,教學壓力較大,掌握深入程度也不夠。針對此種情況,可將同一時間段內培訓學習內容相近的班次先按原班級進行基礎知識授課,再打散后按學習單元模塊重新編組學習,最大程度發揮各教師方向優勢,提高課程教學效果。
3.開展能力升級短期培訓。學生專業技能成長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一名技術工人從最開始的職業教育、若干年后進行能力升級培訓、單位進入新型設備時的培訓,直至其成長為一名經驗豐富、對所在崗位各種設備掌握全面的優秀技工,需要多次參加各類型技能培訓。職業院校可以在校內設技能升級培訓班,針對特定設備或能力層級,開展相應培訓班次,以形成持續的、層次遞進的體系化學習培訓經歷。
液壓技術是一個相對比較專門的技術方向,機械類專業在培養過程中雖然也進行液壓技術方向課程學習,但只是淺嘗輒止,要想真正培養出更多液壓方向的高精尖技工,需要相關院校不斷進行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