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娛
(聊城市人民醫院外科護理,山東 聊城 252000)
二尖瓣置換術是臨床中對于二尖瓣返流、心室功能不全等心臟疾病患者進行治療的常用術式,然而多數患者缺乏對二尖瓣置換術的了解,容易產生負性心理情緒,再加上手術本身的創傷性刺激,也對患者生理和進展,同時也對其手術效果產生一定影響,為了改善該情況還需加強圍術期內的科學護理干預。臨床護理路徑是一種高效的護理模式,是指針對某種疾病由醫護人員根據護理經驗以及臨床研究成果等制定護理計劃方案,并嚴格依據護理路徑表為患者提供規范化和高質量的護理服務[1]。本文將著重探究對于二尖瓣置換術患者在圍手術期內運用臨床護理路徑的效果。
隨機抽取2017年1月~2019年10月我院70例二尖瓣置換術病例,以其圍術期護理方案標準分組,觀察組(臨床護理路徑組,35例):男19例,女16例;手術時年齡27~76歲,平均(52.4±0.5)歲。對照組(常規護理組,35例):男17例,女18例;手術時年齡26~78歲,平均(51.6±0.6)歲。2組線性資料在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在圍手術期內提供常規護理,即做好生命體征監測、藥物護理以及環境護理等;同期觀察組則采取臨床護理路徑,方法有:(1)首先,組建臨床護理路徑服務小組,并由護士長作為組長,對于全體小組成員的護理工作進行安排和指導。由全體小組成員共同結合二尖瓣置換術患者圍手術期內的特點,并參照近年來的研究成果以及臨床護理經驗,為患者制定具有個體化的護理計劃方案,并在術前、術中和術后加強患者的科學護理服務;(2)術前護理:在手術前需要結合患者年齡、患病情況以及受教育水平等科學選擇教育方式,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例如通過口頭的面對面講解、發放健康宣教資料、像患者播放宣教視頻或者開展健康宣教講座等。詳細向患者及家屬普及二尖瓣置換術以及疾病的相關知識,主要有疾病的危險因素、圍術期的注意事項、二尖瓣手術的優勢和術后可能的并發癥及預防措施等,從而提升患者對于手術和疾病相關知識的認知與了解,進而改善其由于錯誤認知所產生的恐慌擔憂等負性心里。與此同時,針對性的加強患者心理疏導,通過與患者的積極溝通了解其內心狀態,并給予針對性的安慰和鼓勵,來幫助其緩解術前的緊張、焦慮等情緒,幫助其樹立信心并提高依從性;(3)術中護理:患者在麻藥生效前需要通過語言、肢體動作等給予患者鼓勵和安慰,來緩解其緊張等情緒。在手術過程操作過程中一方面需要加強患者生命體征的密切監測,另一方面還需要做好術中的保暖護理。對于非手術部位進行遮蓋,同時對于各類沖洗液和輸注液體等實施預加溫,防止發生術中低體溫等情況;(4)術后護理:在手術后需要密切監測相關生命體征指標,同時遵醫囑給予機械通氣。做好患者術后并發癥的護理工作,強化患者巡視確保能夠及早發現異常并立即通知醫生給予相應的處理。觀察患者是否具有黑便和血尿等不良情況,同時密切監測其心肺功能,盯囑患者避免進行高強度運動以及工作。
(1)統計兩組術后的康復時效指標,包括機械通氣時間、離床活動時間以及住院時間。(2)運用問卷法針對兩組患者關于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情況開展調查,0~100分。
本文數據以SPSS 17.0分析,標準差以(±s)描述,行t、x2檢驗,P<0.05為2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機械通氣時間、離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臨床指標比較(x±s)
在二尖瓣置換術患者接受治療的圍術期內開展臨床護理路徑,能夠結合患者圍術期內的患病特點以及身心情況,制定更具針對性的臨床護理方案,有助于對護理流程進行規范,能夠降低各類護理差錯事件,這也是提升護理質量和效率的重要途徑[2]-[3]。特別是通過加強患者手術前的健康教育以及科學的心理疏導,能夠幫助改善患者的疾病和手術認知,更好的提升其依從性和配合度,也為患者手術的順利進行奠定了良好基礎[4]。在手術過程中做好患者的科學護理工作,有利于防止不良事件以及低體溫等情況,同時在手術后做好患者的并發癥護理以及相關指導等工作,有利于加快患者術后康復進程。從本次比較結果中可知,觀察組術后的離床活動時間、住院天數等康復指標優于對照組,并且護理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這也提示,通過運用臨床護理路徑,可顯著提升二尖瓣置換術患者的護理質量,對于促進其盡早康復具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二尖瓣置換術患者在圍手術期內運用臨床護理路徑,可有效提升護理質量有助于加速患者術后康復進程并改善護患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