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玉香
(桂林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廣西 桂林 541004)
胎兒從母體中脫離并形成獨立個體的生理過程被稱為分娩,其主要分為子宮口擴張期、胎兒、胎盤娩出期三個產程。自然分娩具有產婦出血少、創傷小、產后恢復時間短等優點,但產婦如果出現胎位不正、產程推遲、產前出血等現象,往往便需要通過剖宮產的方式進行分娩[1]。很多產婦因缺乏生育經驗,對自然分娩具有較為強烈的恐懼感,使其執意選擇剖宮產,相對于自然分娩來說,剖宮產極易導致產婦產后出現貧血、感染等現象,從而影響產后恢復[2]。
以2018年9月份-2019年9月份在我院進行分娩的80例產婦進行研究,根據其入院時間隨機分為對照組40例,觀察組40例。對照組產婦年齡(27.39±4.21)歲,孕周(39.13±1.17)周,初產婦29例,經產婦11例。觀察組產婦年齡(27.42±4.23)歲,孕周(39.24±1.16)周,初產婦32例,經產婦8例。所有產婦均對本次研究表示知情,通過進一步檢查,將合并其他器官病變、羊水異常、巨大胎兒及溝通能力較差的產婦排除,兩組產婦臨床資料差異不大(P>0.05)。
對照組產婦采用常規產科護理模式,觀察組產婦則采用新型產科護理模式,新型產科護理模式詳細如下:
①科室需定期對護理人員開展培訓工作,護理內容包括自然分娩相關知識、護患溝通技巧及綜合素養等。同時,科室需定期組織護理人員外出學習,參加學術交流會,積極學習新技能,并每月進行考核,在每日開晨會時,組長需對培訓內容進行提問,只有不斷學習,才能擴展自身知識視野,以進一步提高總體服務水平。組內護理人員可通過檢索文獻、上網查閱資料等方式,將取得的信息進行匯總,來制作自然分娩手冊,由科室護士長審核,審核通過后方可下發至產婦及家屬手中。
②在日常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可根據產婦喜好,在病房內添置沙發、綠植、茶幾等物品,并加強病房清潔,以為其營造溫馨、整潔的住院環境。因很多產婦缺乏生育理解,對分娩具有強烈的恐懼感,極易對其心理狀態造成影響,導致其出現焦慮、緊張等負性情緒,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延長產程,加劇其分娩痛苦。護理人員應多與產婦進行溝通,鼓勵其說出自身想法,在了解導致產婦出現負性情緒的原因后,可根據其年齡、性格特點來對其進行心理疏導,多采用鼓勵、安慰性語言,以緩解其內心不良情緒,以良好的心態進行分娩。
③當產婦進入第一產程后,護理人員需正確引導其進行呼吸訓練,并幫助產婦平躺,對其下腹部進行按摩,以緩解宮縮疼痛。第二產程開始后,護理人員應幫助其取合適體位,并告知其正確的用力技巧,并加強心理干預,提高其分娩信心,保障順利分娩。
比較兩組產婦自然分娩率。
將數據納入SPSS22.0軟件中分析,率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并以率(%)表示,(P<0.05)為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產婦自然分娩率更高(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自然分娩率[n,(%)]
伴隨著我國計劃生育政策的開放,使孕產婦數量逐年增加,剖宮產率也在顯著提升。剖宮產是指將產婦腹壁與子宮部位切開,以將胎兒娩出,一般來說,對于出現難產、胎位不正、產程推遲、產前出血等因素的產婦,往往會采用剖宮產方式進行分娩[3]。但此種分娩方式對產婦造成的創傷較重,極易導致其出現各種產后并發癥,從而加劇產婦生理痛苦,不利于產后恢復。因此,對于不存在高危妊娠因素的產婦而言,應盡量采取自然分娩的方式。
自然分娩相對來說具有創傷小、產后恢復快等優點,但很多產婦缺乏生育經驗,對自然分娩缺乏正確認知,且難以忍受宮縮疼痛,往往會執意選擇剖宮產方式進行分娩。為進一步保障母嬰生命安全,提高產婦認知水平,提高自然分娩率,產科應給予其相關護理措施,使其充分了解自然分娩的優點,并保障其順利分娩。在本文中,觀察組產婦采用了新型產科護理模式,護理人員通過制作自然分娩手冊、加強健康宣教的方式,可使產婦對分娩有一個正確的認知。此外,護理人員通過與產婦進行溝通,可充分了解其心理狀態,再結合其年齡、性格特點對產婦進行心理疏導,可有效緩解其內心存在的負性情緒,以正確的心態進行分娩。本次研究結果顯示,采用新型產科護理模式的觀察組產婦自然分娩率明顯高于采用常規產科護理模式的對照組產婦(P<0.05)。
綜上所述,對產婦采用新型產科護理模式,可使其對自然分娩有一個正確、全面的了解,并有效改善其分娩前心理狀態,以提高自然分娩率,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