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品富
(中鐵隧道局集團建設有限公司,廣西 南寧 530003)
隨著近年來國家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信息化管理具有快捷、高效的特點,大大減少了溝通方面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使信息化管理技術在不同領域也得到廣泛應用,其中建筑企業項目施工管理也不例外。
重慶市軌道交通中梁山車輛段位于九龍坡區華巖鎮,線路全長1620m,總占地面積72.7 公頃,主要有綜合基地及改河、場坪土石方等附屬工程,其中綜合基地建筑面積約12萬m2,含運用庫、檢修主廠房、綜合樓等15 棟單體建筑;附屬工程主要含場區地基處理、場坪土石方、橋涵工程、河道改造工程及道路工程、排水溝槽、邊坡防護、支擋工程等。運用庫長339 米,寬72.3 米,高16.5m,為雙層設計,單體建筑面積達49689.48m2;檢修主廠房為大型廠房設計,單層層高15.4 米,最大跨度27 米;該工程的混凝土梁板現澆工程的腳手架及模板支撐體系均為超過一定規模危險性較大分部分項工程,高峰期布置塔機達16 臺,為群塔作業。該工程具有規模大,結構多樣,綜合性強,對人員、設備投入及現場施工組織管理要求高,安全管控風險大等特點更應加強提升現場管理水平。
1) 信息化體系建設目的,為規范項目現場施工管理,提升項目管理水平,建立標準化的信息化指揮中心,作為項目進行現場管理的快速反映機構;2) 資源配置,無線球機攝像頭16 個,無線橋設備6 對、液晶顯示屏6 臺、30M 光纖等連接組成施工區域內全覆蓋的監控網絡系統,網絡硬盤錄像機;無人機1 臺;液晶電視2 臺;塔吊安全監控系統16臺套;安全體驗館1 個;門禁系統1 處;對講機等;3) 建立QQ、微信群等交流和信息反饋平臺進行信息的交流和傳達。
將圖像信息通過網絡傳輸至指揮中心網絡硬盤錄像機并連接至液晶顯示屏。通過設置,采取動態輪巡播放并可以調整監視方向及焦距,抓怕現場圖像。為便于查詢圖像及視頻資料,需確保其可追溯性,網絡硬盤錄像機存儲量需滿足15天錄像回放功能并及時拷貝備份。
在使用前需到當地公安機關進行備案登記后方可進行飛行,其通過手機及液晶電視實現圖像資料的實時共享。無人機主要針對攝像頭的盲區或人員不能及時到達且存在安全隱患的部位進行重點巡查,也可對現場全區域進行整體進展了解。
基于傳感器技術、嵌入式技術、數據采集技術、數據融合處理、無線傳感網絡與遠程數據通信技術,能高效率地實現現場塔機單機運行和群塔干涉作業,防碰撞的開放式實時安全監控與聲光預警報警功能。系統實時智能監測塔機載重、小車變幅、吊鉤高度、吊裝速度等數據,實現群塔監測防碰撞的功能。塔吊操作人員可以通過駕駛室內顯示屏查看塔吊相關作業參數,從技術手段上保障了對塔機使用過程和行為的及時監管、切實預警、控制設備運行過程中的危險因素和安全隱患;監測數據可傳輸至軟件后臺,管理人員通過客戶端軟件或網頁實時查閱塔吊的相關數據,以加強對現場塔機的管理,能有效地防范和規避塔機的安全生產事故發生,實現項目安全管理目標。
結合項目特點配置了平衡木、安全帶使用、滅火器演示、綜合用電、安全帽撞擊、高空墜落、急救等相應的體驗項目。在進場施工前或結合工種分班組每周輪流進行一次安全體驗,讓從業作業人員親身感受違規操作帶來的危害,以強化安全防范意識或熟練掌握安全操作技能,達到加強安全管控的目的。
配置多媒體安全培訓工具箱、安全知識查詢平臺、安全視頻教育平臺等設備,對作業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培訓和安全知識宣傳。利用多媒體安全培訓工具箱對新進場人員進行信息錄入和安全知識教育培訓、考核,考核合格后方能進場作業。在門禁系統處設置安全教育平臺和安全知識查詢平臺,作業人員在進入施工現場前可以隨時進行必要的安全知識要點學習和查詢。在門禁處循環播放安全警示教育視頻,加強對工人進行警示教育。
在現場進出通道口及作業工點處設置二維碼管理平臺,內容涵蓋特種作業、操作規程、作業指導書、技術交底、安全交底等,方便現場管理人員及作業人員隨時查詢相關資料并指導現場施工。
實時掌握現場管理及安全生產情況。可采用對講機實時傳達現場信息,對違章作業、違章指揮、違反勞動紀律等三違現象及潛在的安全隱患通過對講機傳達給現場管理人員及工班長,及時進行糾偏或制止。管理人員可以通過安裝手機app,在手機上進行實時查閱現場作業情況,達到及時掌握現場施工動態,以實現對現場管理能及時做出動態調整或協調;可利用QQ、微信群等交流和信息反饋平臺實時傳送現場安全管理重點及現場資源組織情況,以實現現場信息的及時反饋傳達,達到信息化管理的目的。
中梁山車輛段通過上述信息化建設和運行及安全體驗館等標準化的投入,已經安全、優質、高效的圓滿完成了全部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的施工,取得了良好的結果和社會反響。有幾點體會如下:
1) 加快信息傳遞途徑,實現協同作業,提高了項目溝通效率。利用信息傳遞反饋交流平臺,可同時傳遞信息給多人,減少了信息傳遞和反復交流的次數,使參與相關人員能進行協同工作,且不受時空范圍的限制,大大提高了信息溝通的互動性和快捷性,提高了溝通效率。使項目管理成員間的溝通、決策具有一致性和協同性,更好地實現項目整體目標推進。在運行過程中,也出現過相互推諉和拖拉現象,反饋信息的處置機制和時限性應有明確的管理文件進行要求,并加以考核,否則會出現效率反而降低的現象;2) 實現靠前指揮,提升了項目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信息化的建設和投入,雖增加了項目前期投入成本,但減少了在管理過程中,從事溝通方面而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也大大節約了管理人員的精力,不管在現場或出差,均能實時掌握現場情況,實現了真正的靠前指揮并及時做出管理判斷,提升了項目的總體管理效率和水平,具有可推廣性。
信息化管理具有信息傳遞快,能有效提高溝通效率,提升項目管理水平,在建筑行業正逐漸推廣和應用。因前期投入大,目前多數施工企業以項目為單位,結合每個項目的管理模式及管理目標,僅有針對性的選擇和推廣應用。在當前國內外“大數據時代”的形勢下,做為建筑企業應當正確面對投入與產出的科學評估,并采取循序漸進,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統,加快全面推廣信息化應用以更好的服務于項目管理,為企業創造更多的效益,是當前施工企業項目管理的必然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