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之后,沿線國家學生到中國留學情況呈現蓬勃發展之勢,隨著留學生數量增多,留學生教育和管理問題日益突出。本文立足于現狀分析,結合“一帶一路”相關政策,從教育和管理兩個角度出發,對留學生教育問題、管理問題進行解讀。本文研究主要涉及教育與管理文化差異、程度差異、制度差異分析。然后在這些分析的基礎上提出可供參考的建議,以期促進“一帶一路”背景下留學生教育與管理的改革及發展。
【關鍵詞】一帶一路? 留學生? 教育? 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8.9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22-0020-02
根據2010年教育部《留學中國計劃》,2020年我國將成為亞洲最大目的地國家。這一預測就目前留學生數量增長現狀來看,將很容易實現。留學生人數增多,相關教育和管理問題也會增多。我們需嘗試突破原有的留學生教育管理模式,尋找新的出路。“一帶一路”倡議下,沿線經濟帶的發展對中國培養的人才需求量越來越大,這直接導致了沿線國家來中國留學的學生數量的劇增。“一帶一路”背景下的高校留學生來華留學具有更強的使命感、目的性,這直接給當前高校留學生管理人員提出了新的問題。
一、“一帶一路”背景下留學生教育與管理的文化差異
“一帶一路”背景下的留學生群體,主要是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來華留學生,其中涉及到的國家近64個,從亞洲到東歐,遠至非洲埃及。留學生群體變大,國別變多,雖然極大促進了中國和沿線國家的交流,與此同時,也為留學生教育與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戰。首先,我們在這里從文化方面入手。涉及到的國家越多,文化差異就會越復雜,尤其是東南亞和東歐的留學生,因為地域相差較遠,文化習慣有很多的不同。尤其是在高校中,很多留學生都已經習慣了自己生活的國家的文化,來到中國度過蜜月期之后就是艱難的思鄉期、適應期。由于生活習慣、宗教信仰、文化認同的不同,留學生之間難免會出現交流問題,相處問題。
面對文化差異,通常留學生管理員比較頭疼。首先,我們必須要正視文化差異,尊重文化差異。給予留學生自我文化的認同感,不僅能從心理上解決問題,也能進一步搭建起溝通的橋梁。其次,建立通用的管理制度,加強溝通交流。管理員應該經常關注留學生的生活狀況,對其學習、興趣、飲食、住宿等問題進行深入了解。經常組織集體活動,讓不同文化的留學生相互交換信息,培養多元的留學人才。最后,培養多文化接受管理概念,這要求管理員本身素質較高,能夠包容不同文化,認可文化差異。以管理員為基礎,進一步推動留學生接受多元文化,倡導正確的價值觀,多元的價值觀。管理員應該努力讓留學生深入理解“一帶一路”的概念,以及“一帶一路”能夠帶給他們自己的機會及他們國家的機會,進一步教會他們如何在中國讀書的同時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二、“一帶一路”背景下留學生教育與管理的程度差異
如上所說,“一帶一路”背景下的留學生群體呈現不同的文化差異,更值得我們探討的是文化差異帶來的教育層面和管理層面的程度差異。高校留學生更多是在自己國家接受基礎教育。校園教育的不同,主要體現在基礎教育設施、授課方式、教育管理等方面的不同。留學生在本國教育與管理方面的程度多數都不相同,導致了留學生來華后,給相關工作人員帶來了很多挑戰。當前大部分高校在應對這方面的問題,解決措施依舊顯得傳統。
教學方面,大部分高校留學生教育依舊受限于人數、專業、學習年限等因素。“一帶一路”背景下,留學生數量雖然有所增加,但在教育方面依舊還是呈現出中國傳統式教學方法。在選課、調課、請假、晚歸等應對措施上沒有太大的突破。其次,學生的學籍、專業選擇以及畢業事項,流程和風格依舊顯得傳統。現有情況研究表明,很多高校成立了國際交流處,這極大方便了留學生的教育工作,也推動了來華留學事業的發展。但是很多普通高校,在這方面由于留學人數不多,留學專業受限,國際交流處依然不存在。我們認為,面對這一窘境,我們尤其應該將其和“一帶一路”倡議結合起來,打造極具“一帶一路”特色的來華留學方式。其包括設置相關專業,培養相關人才;吸引沿線留學生,進一步做好留學引導工作;規范教育教學流程,讓留學生感受到“一帶一路”的機遇和希望。
管理方面,由于留學生文化差異,留學生在本國接受的教育管理程度也會不同,這導致留學生來華后管理上會出現一些問題。我們始終認為在管理手段及風格上應該有差異性。“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留學生管理,應該堅持“一帶一路”的倡議和方針,不能和普通留學生管理一致,如果這方面沒有改變,留學生管理無法和“一帶一路”接軌,在留學生人才培養效率上一定會受到影響。沿線國家的留學生由于本國教育影響,相對于中國教育來說,留學生會顯得比較懶惰,尤其是有些留學生來華留學實則為了提升學歷,鍍金身份。這一類學生上課出勤率比較低,管理員很難用傳統的中國式管理辦法對留學生進行管理。我們認為,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了解留學生學習心理,從根本入手;其次,端正老師及學生態度,培訓專業管理教師;然后,建立專業的師資團隊,設計更為實用有趣的課堂;最后,完善留學生管理辦法,堅持文化差異認同,有序推動留學生管理先進化。
三、“一帶一路”背景下留學生教育與管理的制度差異
這里,我們首先要承認,當一個事物還不夠成熟的時候,其一定會存在不完美的地方。國內高校眾多,不同的學校對于來華留學生在教育和管理制度上會有不同的情況。基于“一帶一路”背景下的來華留學生的教育和管理,在制度方面,差異過大可能會帶來不好的影響。尤其是有些留學事業剛剛起步的高校,對于“一帶一路”背景下的留學生教育與管理依舊還是盲目的,制度上往往存在缺陷。相對于此,很多較好的高校,尤其是國內知名大學及一流大學,他們的留學生教育與管理制度相對完善。但是,在基于“一帶一路”背景下來華留學生教育與管理制度方面的改革依然顯得不夠成熟,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制度差異,意味著制度不夠完整健全,所以,我們在面對這個問題的時候,依然需要堅持“一帶一路”的倡議,設置有利于推動“一帶一路”特色的留學事業的發展。其次,要堅持互相學習、開放學習的觀點。鼓勵一般高校向一流高校學習,一流高校向相關政策學習,全力同心,互相溝通,真正實現制度轉變。當前對于這個問題的研究,主要有“來華留學生趨同管理模式”,但是在制度趨同上,我們依舊還有很遠的路要走。
四、“一帶一路”背景下留學生教育與管理的發展趨勢
為了滿足“一帶一路”的需求,與時代接軌。來華留學生的教育與管理理應進一步進行整改。從上文現狀分析來看,這條路依然任重道遠。就目前研究來看,我們認為留學生教育與管理有如下發展趨勢:
首先,針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留學生,成立專門的教學管理機構,或者采取院校分流的方法。比如,根據漢語水平進行分班或者根據不同國家進行分班,甚至還可以根據不同專業需求進行分班。但是始終以“一帶一路”相關政策為指導,促進“一帶一路”背景下留學生事業發展,也進一步推動相關機構的完善。
其次,制定適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留學生的專業培養方案。現在多數高校為綜合性大學,根據不同國家的留學生的不同需求,設置更具有“一帶一路”特色的培養方案。堅持以傳播中國文化為基礎,融合多元文化的方針,讓課程設置更為合理。真正推動“一帶一路”目標下的留學生培養戰略,實現“一帶一路”背景下的留學生培養目標。
然后,加緊培養具有“一帶一路”特色的留學生授課教師,這對我們高校發展提出了挑戰。目前,我們面臨留學生較多,專業授課老師數量少的矛盾;面臨著留學生相關支出較多,教師培養經費不夠的矛盾;面臨著留學生專業分工多,專業教師缺乏的矛盾。要解決這三大問題,我們需要鼓勵相關老師繼續學習深造,最好把老師能夠送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學習訪問,這是我們培養具有“一帶一路”特色老師的捷徑。進一步提升老師的英文授課能力,推動相關教師改革,尤其是培養小語種授課教師。校際交流是推動老師轉型的重要手段之一,不同學校通常有不同的學習氛圍及培養方案,通過校際交流合作,能夠更便于我們培養相關的授課教師。
最后,設置具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特色的課堂管理。其一,嚴格執行出勤管理制度,堅持高校授課文化趨同與文化差異并重。其二,安排中國本土學生對來華留學生進行一對一幫扶,不僅僅讓來華留學生能更快適應中國高校管理制度,也能進一步促進本國學生對外交流能力。其三,深入貫徹“一帶一路”概念,進一步增強來華留學生的學習意識。
五、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立足于“一帶一路”的背景,從教育管理的文化差異、程度差異、制度差異出發進行分析,了解了當前的來華留學生現狀及問題,并且立足于現狀描寫了其發展趨勢,其中,我們還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議。就目前研究來看,來華留學生的教育與管理有很多可供參考的文獻,但是立足于“一帶一路”背景下的相關研究依然還是冰山一角,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去探討的地方。
參考文獻:
[1]牛忠光,丹金.在鄂高校接收來華留學生的歷史、現狀與對策研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14):139.
[2]陳紅梅.新時代我國高校留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問題與對策[J].祖國,2018(17):161-162.
[3]周棟,馬彬彬,謝濟光.廣西高校來華本科留學生“趨同管理”教育/培養模式探析[J].學周刊,2018(30):8-9.
[4]肖晶,曾繁麗.“一帶一路”背景下沿線國家來華留學生趨同化教學管理[J].學園,2017(15).
[5]鄒佳靜,張光明,王宇鑫.“一帶一路”戰略下來華留學生教育發展的機遇、挑戰與對策——以江蘇省高校為例[J].教育現代化,2018(35):175-177.
[6]沈曦,胡新.“一帶一路”背景下來華留學生教育質量保障策略[J].世界教育信息,2017(22).
[7]游菲.“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來華留學生教育管理研究[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5).
[8]李娟梅,胡珣,朱雪.“一帶一路”背景下高職院校留學生教育發展策略分析[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3).
作者簡介:
王湛明(1989-),男,漢族,重慶人,輔導員,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