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光明 豆劍香 茍懷海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展,生態文化建設已經成為重要的工作內容。作為我國生態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村生態文化建設水平直接影響我國生態文化建設的成敗。加強農村生態文化建設,對于推動農村經濟發展有重要意義。分析目前農村地區生態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促進農村生態文化建設的對策,希望可以有效推動我國農村生態文化發展。
關鍵詞:農村;生態文化;建設
文章編號:1004-7026(2020)12-0028-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X321;F302.3? ? ? ? 文獻標志碼:A
近年來,隨著經濟不斷發展和進步,我國能源短缺、環境污染等問題日益嚴峻。在此背景下,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重要講話中強調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性,進一步明確了生態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把生態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有效融合在一起[1]。目前,我國農村地區已經開展了生態文化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我國農村地區生態文化建設起步較晚,在實際工作當中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 農村生態文化建設的意義
1.1? 農村生態文化建設的理論意義
農村生態文化建設主要包括3個層面,即物質層面、精神層面、制度層面。物質層面是指推動農村經濟不斷發展和進步。文化層面是指推動農村地區廣大人民群眾思想境界及思想水平提高。制度層面是指完善和發展農村地區相關規章制度。有效推動農村生態文化建設的發展和進步,是我國生態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構建我國生態文化理論體系有一定的意義[2]。
1.2? 農村生態文化建設的現實意義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在經濟騰飛的背后也存在一些弊端。能源短缺、環境破壞等問題已成為我國當前亟需解決的大事。黨和國家提出了生態文化建設理論。生態文化建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產物,是黨和國家作出的科學決策,是目前的工作重點。加強農村生態文化建設,一方面可以縮短農村與城市之間的經濟差異,另一方面可以著力推動農村制度完善。建設好農村生態文化,對于促進農村生產發展、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實現農業革新進步有著無法替代的作用,同時也是促進國家發展、民族和諧、社會進步的重要手段。
2? 當前農村生態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2.1? 農民生態文化意識薄弱
我國一直在推行生態文化建設,但是由于農民群眾受教育水平相對較低、思想觀念保守,對新知識、新技術的接受相對較慢。再加上受傳統小農經濟思想影響,生態文化意識淡薄,生態文化理念落后。農民群眾不能主動積極地參入生態文化建設,導致農村生態文化建設只是雷聲大雨點小,難以有效落到實處,嚴重阻礙了我國農村生態文化建設步伐[3]。
2.2? 農村生態文化建設體制不夠健全
農村生態文化建設要想進一步發展,就需要建立一個健全的體制。但是,當前我國農村生態文化建設相關理論還不夠成熟,加上農村生態文化建設正處于起步階段,缺乏相關生態文化宣傳與教育、生態文化普及工作和規章制度。體制不健全導致生態文化建設管理工作難以有效實施,同時也影響了循環經濟、低碳經濟的發展。雖然《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對于生態文化建設有一定規定,但是由于缺乏具體實施細則,對于一些違法行為也并沒有明確的處罰條例,缺乏可操作性。農村生態文化建設體制不健全,缺少監督機制,河流污染、耕地廢棄、企業偷排等行為無法得到有效控制。
2.3? 農村生態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缺乏
受我國農村地區經濟狀況及經濟水平的限制,廣大農村地區基礎設施匱乏。雖然各鄉鎮都設有文化站點,但是這些文化站點的實際工作并沒有落實到位。廣大農村地區基礎設施以及文化設施缺乏,使農村地區生態文化活動開展面臨一定困難。
2.4? 缺乏農村生態文化建設人才
農村生態文化建設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工作,需要更多專業人才參與。在我國農村生態文化實際建設中,農村人才短缺,尤其缺乏生態文化建設人才。因此,建設一支系統、專業、高素質的農村生態文化建設隊伍提上了議事日程,這也是推動農村生態文化建設的關鍵環節和必要保證[4]。
3? 農村生態文化建設對策構建
農村生態文化建設事關農村和農業和諧、科學發展。針對以上不足,建議采取以下對策。
3.1? 加大資金投入,確保農村生態文化建設有效推行
為了推動農村生態文化建設發展和進步,要對農村生態文化建設的相關資金進行管理。為此,可以設立專項生態文化建設資金管理委員會,對農村生態文化建設的相關資金進行管理和監督,確保相關資金有效落實到農村生態文化建設工作中。
除此之外,在農村生態文化建設工作中,要把農村生態文化建設與農村經濟發展狀況相結合,確保農村生態文化建設,有效推動農村經濟發展。
3.2? 完善農村生態文化建設相關體制
要想有效推動農村生態文化建設的發展和進步,就需要完善生態文化建設的相關體制。
首先,應制訂和完善生態文化建設考核標準,使各地的生態文化建設有據可依,有規律可循。
其次,應該建立和完善農村生態文化建設的群眾監督體制,讓人民群眾參與到農村生態文化建設工作當中。一方面可以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態文化意識水平,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農村生態文化建設水平。
再次,要加強農村生態文化建設的法制保障,讓農村生態文化建設有法可依、有據可循[5]。
3.3? 加強農村地區基礎文化設施建設
目前,我國廣大農村地區的基礎文化設施以及公共設施還不到位,因此必須著力加強農村基礎文化設施建設工作。政府應該著力在每個村修建一定的基礎文化設施如文化活動室、文化廣場、村中心花園等。只有有效確保農村地區基礎文化設施的完善,才可以讓農村地區的生態文化建設水平進一步提高。
4? 結束語
農村生態文化建設作為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對廣大農村地區的發展和進步有重要影響,更對我國整體生態文明建設及生態文化建設意義重大。農村生態文化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廣大農村地區的人民群眾切實參與到實際工作中才能完成。對我國農村地區生態文化建設存在的不足之處進行分析,提出了應對措施,希望推動我國農村生態文化建設進步。
參考文獻:
[1]楊慧,李婉睿.農村生態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商,2016(12):41.
[2]戴圣鵬.農村生態文化建設研究[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43-45.
[3]郭會平.農村生態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思考——以石家莊生態文化建設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07(24):7641-7642.
[4]高學武,劉麗莉,王吉祥.我國新農村生態文化體系構建研究[J].環境保護與循環經濟,2008(11):45-48.
[5]李恩.中國農村生態文化建設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2.
(編輯:季?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