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茂星
摘 要:在征收集體土地過程中,有效落實補償制度是維護公民合法權益的重要保障,相關單位必須對其加強重視。分析了集體土地征收補償制度的內容,探究其功能定位。
關鍵詞:集體;土地征收;補償制度;功能定位
文章編號:1004-7026(2020)12-0034-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D922.3? ? ? ? 文獻標志碼:A
1? 補償制度內容
關于征收補償的相關法律最早出現于古羅馬時代。隨著歷史發展,土地征收補償制度也得到了發展。在德國,政府部門可以從市區重建發展、調節土地供應、公益用地等方面征收土地。征地補償有多種方式,包括以地換地補償、征后現金補償等。在日本,在行使合法公權力時,個體土地財產方面蒙受的特別犧牲,需要基于全體公民負擔進行一定程度的財產性補償;由于國家合法活動使國民受到損失,需要給予一定補償。在具體實現土地征收補償時,各個國家有不同的定義,但是對于具體征收工作都有較為完善的補償制度,制定相關法律法規的主要目的在于保障國家公共事業。
在我國,土地征收補償屬于公益征收補償。行政主體在落實社會活動管理過程中,基于公共利益角度,遵循相關法律授權強制性損失部分個人利益或占有、使用私人財產,應對其損失給予一定彌補。土地征收補償是為了保障國家公共利益或公共事業。基于相關法律規定,對農民集體所有建設土地或棚戶區實行征收或征用,應按照被征地的原用途給予補償。
2? 功能定位
2.1? 區別于損害補償
通常情況下,對于私人財產而言,損害與征收對其造成的不利影響具有較高的相似性,但在我國土地征收制度方面,征收補償制度和損害賠償制度之間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在填補損害功能目標和范圍方面存在很大程度的不同。相關人員需要以此為基礎,確保征收補償工作制度功能實現。
損害賠償法的主要目的是使被害人達到沒有發生損害之前的狀態,以填補受害人損失為導向,確保行為人在后期從事相似行為時加強重視。相關法律法規的功能主要是消除非法侵害后果,損害賠償義務人需要使被害人回到沒有發生侵害行為的假定狀態,在一定程度內肯定財產發展所具有的可能性。基于此,損害賠償法所具有的補償功能主要目的在于使相關人員財產達到應有狀態[1]。
征收補償的主要目的在于填補損害,同損害賠償之間具有本質性區別。征收是為了達到公共治理目標而采用的一種手段,會對公民造成合法性侵害。征收補償是為了保障公共利益必須選擇的一項措施,被征收人必須同意該行為。基于此,在確定征收補償額時,相關單位需要科學權衡保障所有權和公共利益過程中需要承擔的責任。征收補償額還需要填補被征收者各方面的損失。政府部門在完成征收工作之后,需要在其產生的收益中減去用作支付補償的一部分,進而獲得公共利益。征收是配置社會資源的重要手段,需要衡量成本和利益,使其能夠從經濟學角度達到最佳點。征收補償額是開展征收工作的成本投入,需要高度尊重被征收者的財產權。通常情況下,有多種方式能夠控制征收成本。例如相關人員科學設定補償點,限定補償權利損失的整體范圍。還可以通過先前給付足額補償額,基于被征收財產給予被征收人相對等的替代物,以此為基礎,能夠使被征收人獲得一定的物質補償。征收補償制度的主要目的在于填補征收過程中既有財產受到的損失,確保被征收人經濟狀況達到沒有征收之前的財產狀態,不會填補財產權人未來的收益。權益損失程度具體是指在確定征收范圍,但是還沒有產生征收效果時,不包括財產未來可得利益的損失。
2.2? 公平市場價值
相關單位需要綜合衡量公共利益與征收過程中犧牲的利益,保障公共利益具有明顯的優勢,確保征收工作的公正性。換言之,私有財產權有責任和義務保障公共利益。在諸多情形下,所有權人必須容忍各項法律法規對其施加的各種限制。財產所有人對于財產的特殊依戀和獨特需求無法實現平等轉讓的價值時,公民必須作出犧牲。在補償范圍內,需要排除物品所具有的獨特價值,科學確定市場價值標準。
現階段,我國普遍選擇基于市場價值衡量被征收個體所的具體價值,不能直接將征收補償額和被征收物體市場價值對等。相關單位在確定價值補償標準時,普遍選擇不完全補償。公平交易能夠更為真實地體現財產價值,因此,基于公平交易的市場價格衡量被征收個體所具有的價值時具有更高的公正性。但是在開展具體工作時,公平市場價值僅僅能夠體現征收財產本身的價值,不包括具體開展征收工作過程中產生的間接損失,例如企業商譽損失、未來利潤以及搬遷費用等。土地征收工作的有效開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土地利用率,集中規劃也可以有效提升土地價值。在征收工作完成之后,土地所產生的公共利益通常遠遠高于征收工作之前的市場價值。
2.3? 補償制度目標
在具體實施征收補償工作時,需要深入分析市場價值標準,確定相關部門在征收補償制度中需要承擔的職責。
其一,需要參照物品客觀價值,完全剝離物品上附著的人格要素對產品價格造成的影響。在征收補償額排除主觀價值時具有更為明確的工作制度[2]。
其二,目前,市場上普遍選擇將不動產價值作為認定主體,具有較高的權威性。基于市場角度衡量利益,確保能夠實現定紛止爭。
現階段,不同國家在面對錯綜復雜的征收補償問題時,征收立法工作的補充思維具有差異性。基于此,市場價值是各個國家標準的共同參考,并不是構建土地征收補償制度功能的重點要素,無法確定補償范圍,僅可以作為一項技術標準衡量權利損失。
在開展具體工作過程中,需要為被征收人賦予同等置換能力,確保征收前后被征收人的生活地位和財產實現對等。如果要確保實現該目標,相關單位需要基于結果安定性,科學填補征收工作造成的經濟損失,避免對被征人造成不良影響。
3? 結束語
在集體土地征收過程中,補償制度的功能與損害補償之間存在明顯的差別。大多數國家在具體確定征收額時普遍選擇將公平市場價值作為相關工作開展的主要依據。在制定補償制度時,確保穩定性是工作的主要目標,相關單位必須加強重視。
參考文獻:
[1]高飛.征地補償義務主體的制度困境與對策研究[J].煙臺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5):46-52.
[2]劉連泰,余文清.公平市場價值在集體土地征收補償中的適用[J].浙江社會科學,2019(10):21-29.
(編輯:季?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