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秋亞 蔣雪梅 陳思陸 王倩

摘 要:隨著城市人口增長,生活垃圾急劇增加,城市生活垃圾的處理問題引起各方重視。生活垃圾中存在大量可回收利用的資源,如果能合理回收并利用,會獲得巨大的經濟效益和良好的環境效益。研究利益相關者視角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回收激勵機制,通過研究北京市、上海市、廣州市垃圾回收案例,搜集相關城市的垃圾數據,研究垃圾分類回收帶來的經濟效益,為其他城市提供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垃圾分類回收;經濟效益;可行性建議
文章編號:1004-7026(2020)12-0067-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X799.3? ? ? ? 文獻標志碼:A
1? 研究背景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口快速增長和工業企業急劇發展使得城市生活垃圾快速增長,我國正在逐步成為世界上“垃圾包圍城市”最嚴重的國家之一。當下,我國城市垃圾年產量已經達到了1.5億t,平均年增長率達到8%,使得城市歷年來的垃圾堆積量只增不減[1]。
同時國內城市普遍采用以下垃圾處理辦法:38%的垃圾焚燒,60%的垃圾地下填埋,只有2%的垃圾采用其他處理方式。最嚴峻的問題是我國的土地資源有限而城市生活垃圾卻在源源不斷增加。與此同時,對于可再生垃圾的回收利用率較低,2018年我國可再生資源回收總量為2.97億t,同比增長10%,但從回收的垃圾種類來看,主要是工業垃圾,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較低,不足5%。表1為2017年生態環境部統計數據。
2000年為應對出現的垃圾圍城現象,我國通過頒布相關條例,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進行垃圾分類試點政策。
2? 北京、上海、廣州的垃圾分類現狀
北京市的生活垃圾從2000年的295.56萬t增加到2015年的790.33萬t,北京市采取各種垃圾分類管理措施,使垃圾處理率達到98%。
上海市于2019年實施《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截至2019年5月,上海全市居住區生活垃圾分類投放點已經改造完成約1.03萬個,其中靜安、長寧、楊浦、松江、崇明和奉賢6區已經全面完成改造任務[2]。
廣州市從2014年開始在全市范圍內實施生活垃圾定時定點投放,目前已經形成“白云模式”、荔灣“西村”模式等一批各具特色、各有優勢的垃圾分類再回收利用模式[3]。
3? 垃圾分類回收帶來的經濟效益
通過對3個城市的調查研究發現,在實行垃圾分類后,不僅能產生直接經濟效益,還能產生間接的經濟效益,具體體現如下。
3.1? 直接經濟效益
3.1.1? 垃圾分類回收,充分利用資源
將生活垃圾進行分類處理,既可以針對不同的垃圾采取不同的處理措施,同時也可以在分類過程中發現有價值的資源,最大程度地將垃圾中的可利用資源進行回收,從而完成由垃圾向可用產品的轉變[4]。
3.1.2? 改善生活環境,促進人們健康
垃圾大量產出使得環境與健康問題日益突出。垃圾的處理方式合理與否,關系到政府對環境治理的投入。通過垃圾分類減少垃圾堆放,減少對環境的污染,更有利于人們健康。
3.1.3? 節約土地資源,提高經濟效益
實行垃圾分類,收集有價值的廢棄物,變廢為寶,促進資源循環利用。同時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使人們購買垃圾處理器,形成消費新風尚,促進經濟增長。
從綜合效益方面來看,開展垃圾分類,進行宣傳教育,有助于提升國民素質。垃圾分類體現了一個國家的文明水平,體現著國家對人民生活的關心。通過實行垃圾分類,將垃圾分類落實到實處,不僅體現了人們對于環境建設高度重視,更體現出人們的素質。
3.2? 間接經濟效益
在實行垃圾分類的同時,不僅會產生直接經濟效益,更能緩解未來的資源壓力。一是實施垃圾分類政策帶來新的投資機遇,引導資本關注垃圾分類投資。二是充分利用廚余垃圾生產有機肥料,改善土壤結構。三是開展垃圾分類回收,建立垃圾分類回收體系,合理使用有價值的垃圾,例如廢紙等,減少對國際資源的需求。
4? 對其他城市的建議
通過對3個試點城市的分析,對其他城市提出以下意見。
一是充分利用媒體資源,加入普及垃圾分類和可循環利用科學知識的宣傳教育。二是實施統一規范化管理,出臺相應政策,對于垃圾的回收和售賣實行統一、規范的標準。三是在中小學教育中增加垃圾分類、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知識的內容。
5? 結束語
隨著城市人口增長,解決垃圾問題也越來越重要。其他城市可借鑒試點城市實施的相關措施,培養居民的垃圾分類意識,更好地促進我國垃圾分類工作的開展,促進生態文明建設。
參考文獻:
[1]唐堅.上海市垃圾分類的經濟效益探究[J].上海商業,2019(8):14-15.
[2]張曉厚.特大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的經濟效益[J].再生資源與循環經濟,2016(9):20-22.
[3]湯新云.城市生活垃圾的再生利用研究與效益分析[J].中國科技成果,2007(14):29-31.
[4]姜建生,廖利,畢珠潔.深圳市生活垃圾分類成本效益分析初探[J].環境衛生工程,2012(1):20-23.
(編輯:周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