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耀嘉
摘 要:我國是農業大國,1949年農村人口占我國總人口的90%,改革開放后農村人口占比逐漸下降。目前,全國有3億農村人口在家務農,有3億農村人口進城打工。分析了推進新農村建設的方法,提出了農村經濟快速發展的措施。
關鍵詞:農村經濟;新農村建設;推進措施
文章編號:1004-7026(2020)12-0077-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0.3? ? ? ? 文獻標志碼:A
隨著我國城市發展速度加快,經濟快速發展,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城鄉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我國農村的務農人口占比相對較大,農村經濟發展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因此,應該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
1? 將農村人口轉移到城市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占全國人口的比例較大,但農村人均分配的耕地較少,農村人口想要通過種地達到致富的目的幾乎不可能實現,因此將農村人口轉移到城市是非常重要的。改革開放后,農村人口開始向城鎮轉移。此時,農業經濟得到了發展,使每人分配到的土地增多,農民收入增加。農村人口的注入,帶動了城市各產業的發展,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貢獻了力量。
目前,我國依舊有3億人口留守農村,以種地及養殖為生,我國耕地面積約有1.33億hm2,平均每人不到0.47 hm2。但糧食價格穩定,農民收入仍然很低。因此應轉移農村人口,加快城鎮化進程,由城市帶動農村經濟不斷發展,農村人口進城后可以促進城市經濟發展。
農村人口持續減少,人均耕地面積上升,農村人口人均擁有的耕地增加,才可能通過種地致富,否則只能解決溫飽。同時,解放出一部分農村勞動力發展新農村經濟,雙管齊下地解決農村經濟發展較慢的問題,加快農村經濟發展,才能推動新農村建設[1]。
2? 改革農村土地制度
農業耕地是農村人口賴以生存的資源,因此要想加速農村經濟發展、推進新農村建設,就要改革農村的土地制度。目前,農村土地制度不合理,限制了農村的發展。改革土地制度,將土地三權分置,提高土地的價值,讓農民認識到土地交易所帶來的利潤。農民交易土地后向城鎮轉移,達到了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的目的,既加快了城市化進程,又降低了農村經濟發展的壓力。同時,可以將土地抵押給銀行貸款,用來發展農村經濟,或國家出資合理地回收土地,讓農村人口有資金向城市轉移。
目前,我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政策是三權分置,將農村土地權利分為所有權、經營權和承包權,農村土地權利劃分明確,方便了農民進行土地交易。農民可以通過承包的方式將土地外包給他人,農民不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去經營土地,可以進城務工,實現了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
農村承包土地的農民聚集了大量土地進行耕種,通過耕種土地進行盈利。而且農村土地所有權歸集體所有,這樣可以最大化地利用農村土地帶來利潤。同時,國家可以明確當地土地有償退出承包機制,農民放棄土地,由國家補償農民適當的資金,使其向城市轉移、在城鎮落戶,降低了農村經濟發展的壓力。
部分農村由于地理位置和地方環境的優勢,可以發展旅游業,當地政府可以出臺相關政策扶持。由政府出錢、農村人民出地,共同開發當地農村旅游業,最大化地利用土地資源,發展當地農村經濟。可以大面積種植特色農作物的土地,當地政府可以出臺相關政策,明確土地可以向銀行進行抵押,換取發展農村新經濟的啟動資金,發展當地特色農產品。還可以通過同樣的方式向銀行貸款發展養殖業,為養殖業的啟動提供資金。
發展農村新經濟可以利用農村的剩余人口,如此一來養殖戶、農村剩余人口、土地耕種的農民等都可以發展自身經濟,有利于加速農村的經濟發展,更好地推動新農村建設。
3? 發展現代化農業
農村經濟只依靠傳統的種地很難得到有效的發展,要結合當地農產品種植特點及市場需求,有針對性地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發展現代農業。要詳細了解當地農村的產業結構,詳細調查當地農村地區耕種的農作物和農產品、養殖業的養殖物種、地理優勢、人文環境等因素,選擇符合當地農村現代農業發展的產業,大力發展對應產業。例如某地區的農產品中橙子種植比較突出,當地種植的橙子個大、味甜、皮薄、果肉多,在市場上受到廣泛好評,競爭力極強,就可以發展橙子種植園。國家出資扶持農民發展種植業,幫助農民尋找外銷渠道,發揮當地農產品的種植優勢,用農產品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發展農村現代化農業。
發展現代農業要根據農作物、農產品或種植業建立對應的市場管理、組織、衛生、質量等一系列配套機構,構建現代農村產業結構。種植水果時要保證水果的質量符合標準,有效地組織當地果農統一種植、銷售,保證當地農業經濟發展。同時,保證種植農作物的質量,對農藥殘留等進行檢測,確保當地種植產業的質量安全[2]。
過去,農民各自發展,規模較小,在市場上競爭力遠遠不如大型企業。而現代農業是通過政府或個人進行組織,幫助當地農產業及其衍生行業發展,將當地從事同一種農業種植的農民聚集起來,以企業的模式集中發展相對應的農村產業,將小規模不成體系的農業組織變成大型的有組織、規范化的現代化農業。大大增強了相同農產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使企業整體的經濟得到了迅速發展,從而帶動企業內部農戶戶收入增加。當地政府要盡快組織當地農業龍頭企業,帶動各種農業產品的生產和銷售等,由龍頭企業打開市場,先發展整體經濟,用整體經濟帶動農民的個體經濟,加快農村經濟發展,推進新農村建設。
4? 結束語
地方政府應從農村人口轉移到城市、改革農村土地制度和發展農村現代化農業3個方面進行調整,合理降低農村人口占比,優化農村產業結構,加快農村經濟發展,推進新農村建設。
參考文獻:
[1]敖凱梅.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加快現代農村經濟的發展見解[J].現代經濟信息,2019(15):14.
[2]通化縣新農村建設整縣推進完善提升實施方案[J].吉林農業,2018(1):19-20.
(編輯:周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