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我國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狀況形勢不容樂觀,各種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暗潮涌動。在新時代背景下,為開展大學生心理教育活動提出了更高要求。要高瞻遠矚,充分結合當代大學生心理活動變化過程有的放矢;要由己及人,設身處地以學生視角分析當代大學生心理需求;要兢兢業業,意識到解決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需要長期努力,不懈怠,路漫漫其修遠兮。
關鍵詞:大學新生;心理健康問題;方法論
古語云:“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現代人說:“大學之大在于大師”。不管是“明明德”,還是“大師”,大學,是一個讓高中生向往的地方,一個讓就業者回味的地方,一個讓本科生生活的地方。大學四年,在人生旅途中,不算長,也不算短,占了生命的二十分之一。
一千四百六十天的光陰,怎么打發?在知識時代、信息時代、網絡時代,知識和學問是一條流淌不息的河,一直沒有盡頭。學到知識和學問,乃是大學新生的重中之重。當然,除了學習知識外,在當前大學生中難點中,還有大學生心理問題。心理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財富。對于大學新生來說,心理健康更是學業有成、事業成功、生活快樂的基礎。由于大學新生剛剛從高中環境出來,沒有完全形成獨立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對于事物判斷尚有諸多不足,更需要心理健康。
一、大學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一)心理健康有利于促使大學新生全面素質的提升
健康的心理品質是大學新生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將來走向社會、走向工作崗位,從事社會活動、發揮智力水平、和不斷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重要條件。在當今大學中,充分認識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狀態是直接影響和制約大學全面發展的因素,也是提高我國未來人才的重要保障。推進素質教育,提高培養質量,抓住素質靈魂,緊密結合高校實際,創造性開展工作,才能把素質落到實處,從而培養出具素質全面的優秀大學生。
(二)心理健康有利于培養大學新生生活學習好習慣
大學新生經過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競爭,告別了中學時代,跨入了大學,進入了一個全新的天地,大學新生必須從靠父母轉向靠自己。大學新生面對的生活,是大學中人際關系的復雜與社會中的優勝劣汰。這些要求大學新生要擺脫對家庭對父母的依賴,增強獨立性,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主動適應大學生活,度過充實而有意義的大學生活。心理健康,正是培養大學新生良好生活和學習習慣的重要基礎。
(三)心理健康有利于培養大學新生優秀個性
大學新生從進入大學第一天起,大學新生都是有個性的。大學新生優秀個性心理特征,是指在心理上和行為上穩定地表現出來的各種特征,通常表現為氣質和性格兩個主要方面。氣質主要是指情緒的反映特征,性格除了氣質之外,還包括意志。當代大學新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現為思想活躍、善于獨立思考、參與意識較強、朝氣蓬勃等等。所有這些,有利于大學新生健康成長。上過大學同沒有上過大學的同齡人氣質性格是不同的;大學新生和大學畢業生的氣質和性格也有明顯不同。
二、大學新生心理健康問題現狀分析
幾乎對于每一位大學新生,都是揣著希望與憧憬踏入大學校園。同時,應該肯定,絕大多數的新生心理是積極、健康、向上的。然而,對于一些涉世不深的大學新生來說,感到迷茫、困惑,這種心態被人們稱之為“新生的迷?!被颉按笠滑F象”。
(一)臆想與現實差距的迷茫心理
大學新生在高中的時候,老師和家長們為了激勵他們好好讀書,會把大學描述得十分完美、神圣,從此他們心中有如此烙印。總之,在大學新生看來,大學是一個四處都洋溢著青春、自由和浪漫的天堂。然而,那些大學新生發現大一的生活有的課堂十分乏味;有的條件太差,食堂伙食質量低下,飯菜難以下咽,寢室擁擠不堪;人際關系難以相處等。如此,形成了臆想與現實的落差,致使部分大學新生感到不知所措。
(二)人際交往中的障礙難題
現今,多數大學新生為獨生子女,他們在中學時是學校的重點培養對象,在家里又過慣了“小皇帝”“小公主”的生活。這些大學新生入學后,一方面,面對來自不同地方、不同家庭、不同性格、不同興趣愛好和生活習慣,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才能熟悉起來并建立友誼。但是,一些同學由于缺乏社交經驗和能力,又習慣以自我為中心,與其他同學溝通時難免出現困難。另一方面,大學老師不再進行干預式強制性,而是由自己獨立活動與交往。這兩方面原因交織一起,使得部分同學感到孤單和無助,整天為人際關系而煩惱。人際交往的障礙,同樣會導致大學生心理迷茫。
(三)學習生活方式轉變帶來的問題
大學的學習方式,與高中相比有著天壤之別。大學學習,對學生個體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高中時期,應試教育主導著教學過程,學生唯一的目標是高考。在此教育思想指導下,學校只注重分數高低,而忽視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當大學新生剛進入大學后,沒有高中老師那樣要求嚴格,便不知如何安排學習,如何提升學習,把大量時間用在玩網絡游戲、打撲克、喝酒等,甚至被一些社會上的人帶壞。還有一些大學新生雖然屬于積極進取類,為打發空余時間,當看到學校里多種社團組織,由于大學新生急于證明自己,同時加入四、五個學生組織,被這些活動占去了大量時間,根本沒有精力去學習,而導致掛科。
(四)戀愛引發的心理問題
愛情,無疑是大學新生最為關注的話題之一。對于那些剛剛進入大學的新生,戀愛它撥動同學們的心弦,令人尋覓和向往。然而,戀愛問題恰恰是大學新生們最感困惑的問題之一,嚴重影響其學習、生活乃至人格的健康發展。關注大學新生戀愛心理,培養正確的戀愛行為,成為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內容。還有的大學新生確定戀愛關系后,由于性格特征、教育程度、家庭情況、院系專業不同,容易導致兩人關系不會一直處在“蜜月期”,兩個人之間會有或多或少的拌嘴。拌嘴之后,如果沒及時緩解關系,則會造成關系惡化。
三、大學新生心理健康問題原因剖析
(一)家庭環境對大學新生的影響
有人說,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師。道理不言自明。的確如是。家庭環境,對于大學新生起著非常關鍵的影響,作用極大。比如,單親家庭的大學新生則會獨立性較強,生存能力較強,但考慮問題則會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偏執性。又如,父母照顧太好的新生獨立性較差,生存能力較弱。還如,出身農村的新生,雖說經濟很困難,但可塑性很強,堅忍不拔,等等,都說明了家庭環境對大學新生的影響。因為,一個大學新生,生活了十七、八年的家庭環境,肯定會對新生有著不同一般的影響。
(二)大學教育環境一定的局限性
大學不同于高中,對于大學新生來說,從高中的“圈養”到大學的“放養”,多多少少會有點不適應,然而,這是一個新生必須經歷的過程。通過高考之后,大學新生學習動力仿佛用盡似的,上了大學后對學業就沒有高中那樣認真,對知識的追求沒有那么用心。一些新生聽年級高的學生說“60份及格多1分浪費”的話語,從而認為及格就是大學的學習。還有,大學學生組織的課外活動多,一些大學新生急于想證明自己,加入學生組織,卻因溝通能力不足導致人際交往困難。
(三)大學生自我認識有限和不足
對于大一新生來說,他們總有一種懷才不遇的感覺,有些人認為自己這也好,那也好,其實他們只是有部分的特長;有些人認為自己這也不好,那也不好,其實也是有優點的。優點不是以有無來評論的,而是以多少來衡量的。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優點,同時,每個人也會有自己的缺點。
(四)社會和網絡負能量信息的影響
由于大學多在繁華城市,象牙塔內也同樣會受到社會和網絡負負面信息的干擾和介入。現如今,已經是網絡4G時代,大學新生用手機就可以看到很多網絡上的東西。網絡上的東西,有些很有用,有些有負能量。負能量,多多少少影響到大學新生的心理健康。同時,當大學新生跨進大學校門后,許多新生不再看到高中老師那樣的指揮棒,便不知如何安排時間。于是,把大量時間用來玩網絡游戲,在網絡游戲中迷失自己,尋找虛擬的世界中的快感,令人嘆息。
(五)畢業后找工作和考研難的壓力
現階段,一直是大學畢業生遍地走的現狀,一些大學畢業生在北上廣獨自的漂流;一些大學生為了考研究生,不惜復習兩年三年。這些,對于那些剛剛進入大學的大學新生來說,無疑是在其頭上放上一頂巨大的山峰。更有一些大學新生甚至認為,上大學學了知識,也不定能用得上,社會上也泛起新的“讀書無用論”。此外,影響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的因素,當然還有很多,比如,由于對專業不喜歡,以致于心里郁郁寡歡;由于認識自我不足,性格、志趣、愛好以及其他原因,在老師面前失寵,都會引起大學新生的心理問題。
四、大學新生心理健康問題途徑初探
(一)大學新生自己要重視人文精神塑造
對于大學新生來說,最重要的事情,是適應大學群體生活。適應大學群體生活,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正視自己成長,找到一條通往人文精神之路。在大學之前,無論成功與失敗都已過去,大學是新的一頁。這一頁上的圖畫,由大學新生自己圖畫。大學生是未來。大學生是什么樣子,未來的世界可能是什么樣子。大學不僅是拿文憑的地方,也不僅是對知識加工場所,更是培養人文精神的地方。大學新生,要站得高,看得遠,想得深,心存高遠。這就是夢想,是航標,是動力。大學新生要打牢基礎,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成長觀,為以后成長鋪路。
(二)輔導員老師要給大學新生以具體指導
學生,學“生”;大學生,大“學生”。大學新生一定要盡力把最生疏的知識學到手,把專業知識融會貫通,開拓視野,擴展知識,開拓思路。需要強調的是,其中,輔導員起著承上啟下的紐帶,上可通達學校和教授,下可連接學生本人,位置重要。輔導員最應該做的事情是,教給大學新生們,用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情。對輔導員而言,要把“大學新生”放在首位,考慮的應該是學生如何發展,而不是讓他們“聽話”,要讓他們成為一個理性來思考的人、一個能思想的人。尤其要當好心理導師,留意觀察學生的行為,留心一些特殊的同學,及時找他們談話,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朝著正能量方向前進。
(三)大學教授既要授業更要傳道解惑
大學之大,在于大師?,F階段,大學課堂會有這樣一種現象,老師一個人在講臺上講的不亦樂乎,學生們在課桌上昏昏欲睡。大學老師要做到的不僅僅是授業,還要傳道和解惑?!暗馈笔巧鐣畹臏蕜t。大學新生在大學生活過程中,正處在形成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的重要節點上。大學教授,當然有義務和責任要為其傳道和解惑。針對大學新生關注的熱點難點疑點問題,進行耐心細致的教育,擔當起學生的引路人、引領人、引導人。
(四)社會各方激勵大學新生積極奮發有為
大學新生在大學中到底要做什么?我覺得,應該是各個方面,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擰成一股繩,著力培育大學新生的知識、能力、經驗、協調和性格。知識的學習,是指課本上能學習到的東西,像大學新生天天所學習到的專業知識。能力的增強,就是做事情的執行力和方法,大學不僅是知識加工的地方,更是能力培養地方,大學新生應該多在學生社團中鍛煉自己,為以后工作打下基礎。經驗的提升,通過知識的學習和能力的增強,逐漸發現做事情的規律性,掌握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這就是經驗。良好的協調,協調是人際溝通的關系,更是為人處事的方法,大學新生理應在學校中形成良好、健康的協調方式。大學新生正是由于健康的性格,才會有健康的心理。性格的培養,無限風光不如心里陽光。
參考文獻
[1] 李世芬.試論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現代教育,1999.
[2] 張?,?大學生健康心理養成的途徑和方法[J].中國成人教育,2006.
[3] 黃希庭.心理健康教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 郭建軍.成功心理咨詢[M].華文出版社,2002.
作者簡介:吳雨衡(1992.07- ),鄭州輕工業大學輔導員,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