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憲
摘要: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飛速發展,SPOC 混合式教學在外語教學領域得到更多關注,但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教學設計的研究卻比較缺乏。信息化時代要求重構外語教師的角色,文章針對高校綜合英語課程,研究基于SPOC的教學設計與實踐。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教學設計;SPOC;綜合英語
一、教學技術的發展及其在語言教學中的應用
隨著電子計算機的出現,傳統的課堂形式悄然發生變化,計算機被應用于輔助語言教學。計算機輔助的語言教學最早是基于規程化的學習(programed learning)。20世紀八、九十年代,語言教育者開始設計更能吸引學習者的在計算機輔助下的語言教學新方法,文本層面的練習被加入語言教學中,這樣聚焦意義的練習包含了話語的重要層面,如連貫和銜接,而且也鼓勵小組合作。在這個時期,語言教學深受交際法的影響,教師的角色開始向學習促進者轉變?;谟嬎銠C輔助教學的模擬仿真技術為這一轉變提供了契機,它使學習者在仿真環境中扮演新角色,促進語言習得。伴隨互聯網的發明和超媒體技術的使用,語言教師利用聲音、文字、圖片、視頻圖像等手段為學生提供多模態的學習素材。網絡和信息技術的發展推動著教育領域的巨大變革。近年來,我國高校慕課數量已居世界第一,12 500多門慕課上線,注冊人數超過2 億(鄭詠滟,2019)。然而,慕課學習的諸多弊端也逐漸涌現,如課程通過率低,平臺模式單一,較之傳統課堂教學沒有大的突破,師生之間缺乏互動,不利于深度學習的進一步開展,在實際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并不理想。
二、SPOC混合式教學研究現狀
2013 年加州大學??怂菇淌谔岢鲂∫幠K接性诰€課程的概念,即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力求實現慕課與校園課堂教學的有機融合。SPOC倡導的是線上線下混合課程,結合實體課堂的師生互動和“互聯網 +”虛擬空間的泛在學習方式,能夠有效彌補網絡教學淺表化的缺陷,同時打破學習時空的限制,擴充課堂學習的外延,為指向深度學習的現代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可操作模式(張曉娟、呂立杰,2018)。SPOC 混合式教學在外語教學領域日益得到關注。陳堅林(2015)提出,線上線下結合的教學方式是實現外語高效學習的有效途徑。線上線下的混合也能有效克服單純線上學習中常出現的學生因強烈的孤獨感、缺乏外界協助和激勵而學習效果不佳的情況。在國務院2017年1月發布的《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中,也明確提出全力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利用混合式教學等多種方式,形成線上線下有機結合的網絡化泛在學習新模式。目前,已經有很多關于SPOC 教學方面的實踐和研究,取得了很多成績。然而,這些研究大多只是局限于SPOC本身的特點,對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教學設計的研究卻比較缺乏。
三、混合式教學模式下的教師角色及教學設計
教學實踐證明,即使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語言學習過程中教師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師作為設計者、觀察者、引導者、評價者、促進者、激勵者、輔導者和情感支持者等多重角色是技術無法完全替代的。然而互聯網環境下的SPOC混合式教學,教師也將面臨全新的問題和挑戰,更應通過自我反思、同事互動、師資培訓等途徑尋求解決方法。教學設計作為教學法的一個層面,受教師認知的影響,指導著具體的教學過程,是教學中極為重要的一環。教學設計是一項系統工程,教師要從教學環境、教學對象、教學內容和評價方式等方面展開詳盡的工作。教師應不斷擴充、更新自身教師信息,重構自身角色,順應時代要求,在網絡教學環境下開展系統的教學設計,特別是通過學習活動的精心設計,讓學生主動參與進行知識建構。
四、綜合英語課SPOC混合式教學設計
在高校英語專業的主干課程中,綜合英語課作為語言技能課,貫穿本科英語專業學習始終。傳統的課堂講授一直以來都是綜合類課程的主要授課形式,教師將課程所涉及的基礎知識與技能傳授給學生。當前,傳統單一的課堂講授教學的弊端越來越突顯,學生學習主動性得不到激發,課堂沉悶,高階思考能力、創新能力的提升更是無從談起。綜合英語課程的教學設計應著重培養學生實際英語的應用能力,教師應面向真實世界進行教學問題設計(李逢慶,2016),引導學生解決真實世界中的問題,在必要時提供腳手架,給予適當指導,幫助學生內化知識,提升高階思維能力。下面以《現代大學英語精讀4》(第二版)第9單元The Damned Human Race為例,呈現基于SPOC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設計:
授課形式與教學方法:課前課后通過學校云平臺和慕課堂教學工具輔助開展教學活動,線上推送教學視頻、思考題、練習題等材料;課上進行語篇分析與主題討論。線上、線下各4學時。
授課要點:篇章分析,重難點講解;人類不良行為的案例分析與討論;現實生活中實際案例討論。
教學目標:理解文章主題、結構、含義、寫作風格;掌握文章的語言特色與修辭;理解長難句;掌握重點詞匯、短語、構詞法及有關語法結構;具備相關主題的基本的口筆頭表達能力。
教學實施分三階段:
課前:在異步SPOC平臺,1.推送詞匯語法課件,課文涉及的人類惡習及拓展的真善美主題等相關學習資料;2.發布課前預習任務:了解作者——馬克吐溫的生平及主要作品,關注作者寫作時所處的時代背景及個人生活經歷;3.發布單元思考題,對課文中論及的人類不良的行為進行探討,引導學生利用網絡資源,關注社會熱點,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實際案例進行討論,啟迪思考,做好課堂發言準備,用正確的態度對待正面和負面評價。
課中:通過慕課堂對課前推送內容的學習情況進行測驗;篇章賞析,語篇分析,重點難點講解;思考題討論;真實案例分享、討論。
課后:在異步SPOC平臺,觀看本單元相關教學視頻,完成單元作業、測驗、討論題及課文讀后感分享。
思政融入:深耕教材,將教材內容與價值觀和人文素養緊密融合。教師在講解本單元的課文時可聯系現實生活中真善美,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讓授課內容與思政教育資源緊密融合。
預期成效:教師通過對篇章分析和聯系現實生活中真善美,讓學生學會區分美丑,明辨是非。
自主在線學習完成課前知識傳遞階段。教師在正式授課之前將本課相關學習資源放置于中國大學MOOC學校云平臺的異步SPOC在線課程空間,主要為課件、教學視頻、課文相關主題資料等,并要求學生認真學習。課件主要提供課文涉及的詞匯及語法知識點。優秀的學生在花費較少的時間掌握知識點后還可補充學習額外的相關知識,基礎較差的學生只要愿意花足夠的時間學習就也能掌握相關的知識,仍有理解困難的學生還可通過在線平臺反饋給教師以尋求幫助。這樣能免去課堂中對這類繁瑣重復內容的贅述,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同時,通過預習任務及相關主題學習資料的分享,引導學生結合現實生活及社會熱點,積極思考并搜集資料,準備課堂討論及發言。
課堂教學互動。針對課前學習的學情反饋,教師著重解決重點、難點。同時,學生對課前預習任務進行主題匯報、成果分享;教師可提前布置,分配學生輪流在課堂上充當主要發言人,其他學生則依據隨機點名作為次要發言人;任務包干到位+隨機點名的方式能有效避免課堂展示及討論無法進行或討論欠缺深度廣度等問題。課堂上教師引導下的問題探究和討論交流,能幫助學生修正知識,內化知識;寫作探究、課業答疑等活動均可通過互動共同完成。
課后的移動式合作學習主要通過對學生分組,建立實踐共同體,學習小組中學生對相關主題進行課后拓展及延伸,自主交流、協同合作、共享新知,在語言實踐中運用、內化和創新知識,教師引導并適時參與、給予反饋。通過討論、探究和英語交談等方式讓學生共同提升英語水平。
同時,在構建基于SPOC的綜合英語混合式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教師應將過程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相結合的評價體系貫穿課堂內外(王書蕊等,2019)。信息時代在線教學平臺上的測評系統可以幫助教師收集、分析、管理數據,從而進行學習者分析,對學生學習行為及效果進行有效、合理的評價。
五、結語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指出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的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增加了獲取知識的渠道,為語言教學提供了豐富生動的教學素材?;赟POC的混合式教學模式能將網絡教學具有的資源豐富、時間空間不受限制的優勢,和傳統教學面對面、持續性強、教學系統的優點加以充分調動結合,教師應努力提高應用信息技術水平,更新教學觀念,創建有效學習環境,合理設計教學活動,有效實施教學方案,提高教學效果。信息時代的到來,讓教學設計領域的變革更加深刻,我們在關注促進認知發展的教學設計理論對教學設計影響的同時,也要關注到面向情感與道德學習的教學設計,總之,相關領域也亟待教育工作者們進行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陳堅林.大數據時代的慕課與外語教學研究——挑戰與機遇[J].外語電化教學,2015,(1):3—8+16.
[2]李逢慶.混合式教學的理論基礎與教學設計[J].現代教育技術,2016,(9):18—24.
[3]王書蕊,鄭爾東,王泳欽.線上線下融合式的大學英語教學實踐[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9,(9):79—81.
[4]張曉娟,呂立杰.指向深度學習的課堂學習共同體建構[J].基礎教育,2018,15,(3):35—41.
[5]鄭詠滟.SPOC混合式教學在英語學術寫作課堂中的促學效果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19,(5):50—55.
編輯∕李夢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