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舉世抗疫的日子里,全世界的藝術家群體都在線上線下努力謳歌義無反顧的英雄聯盟。也有一些人性弱點的刻畫和反思,令人感慨。最近,密集觀摩了幾部上海文藝界的抗疫作品。角度不同各有千秋,請容筆者一一道來。
第一部作品是廣播劇《金銀潭24小時》,該劇的劇中人物分別是3位前赴后繼的醫生護士、兩對患者父女。劇情圍繞用生命守護生命的護士長感動了患者家屬最終愿意接受遺體解剖來展開。敘事的心理節奏把握得很好,一位喪偶又身為患者的父親堅持不懈的努力,目的是不讓女兒成為孤兒。研討會上有落淚是金的上海首位援鄂醫療專家鐘鳴,有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領隊鄭軍華(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在市委宣傳部組織下,北京武漢的同行為此劇組織了云端線下研討會。什么是一個真實而善意的謊言?什么是一條永遠不會回復的微信?什么是一場短暫而永恒的邂逅?……一個小時說好了24小時的驚心動魄歷程,聽眾無不動容。無情未必真丈夫,只緣未到傷心處。聽到逝者如斯夫的遺言,眼前是逆行天使堅毅而疲憊的背影。廣播電臺的制作團隊精心打磨認真策劃,沒有浪費一分鐘的鋪墊。為此,我們感謝生活在上海的巴金的繼承者們秉承當年朝鮮戰場上寫下《團圓》的精神,用聲音塑造了和平年代的新英雄兒女!
陳東
上海的醫務工作者是好樣的,上海的文藝工作者也很出色。
第二部作品是在安福路話劇中心看到的,小劇場復工第二天了。何念導演的話劇《熱干面之味》,講述了武漢封城期間一對準備離婚的夫妻婚姻走到盡頭又雙雙患病的故事。劇中3個人物,就是一對夫妻和一位先嫌棄后幫忙的志愿者鄰居。大難臨頭并未各自飛,災難過后會和好如初嗎?婚姻不僅是兩個人的事,合不合適只有當事人知道。編劇很年輕,主演很出色。導演的手法是“苦惱人的笑”,伴之以武漢民謠歌手馮翔《漢陽門花園》歌聲中一抹若有若無淡淡的憂傷,撩起在場觀眾心湖漪漣。男主人翁屬于“鳳凰男”的成長背景,為了給小家庭提升品質拼搏。然而,兩地分居的生活習慣差異日益加大,男方寂寞難耐中劈腿了,女方獨自承擔扶老攜幼的責任而殫精竭慮。當真相浮出水面,雙方會做出怎樣的抉擇呢?這碗熱干面吃出人生酸甜苦辣咸,品出家庭婚姻責任成長的百般滋味。
第三部作品在華山路630號上戲實驗劇院上演。陸軍編劇的話劇《護士日記》,一位醫學院護理專業、正處于逆反心理期的女學生,自發地為患上新冠肺炎的護士長母親開展“流行病調查”。開始為母親忙于工作疏于照顧家庭,頗有怨言。漸漸地在母親的日記中尋找關聯線索而扯出了一連串故事。17年來侵害人類的病毒宿主究竟是否始于果子貍的非典,或許是否能終結于蝙蝠三文魚的新冠?至暗時刻的人心善惡,高光時刻的折翼天使,瞬間令觀眾回望揪心的日日夜夜。上海戲劇學院的師生們積極參與,都有上乘的表現。沒有報酬的排練通告和演出戲碼,召之即來。代購小人物的刻畫栩栩如生,醫鬧邊緣人的形象也很真實。醫護人員中良莠皆有,社會眾生態逐一呈現。女兒對母親的了解步步加深,病人對醫護人員的感佩天天加分。這部日記讀來,掩卷而泣。
上海的醫務工作者是好樣的,上海的文藝工作者也很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