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瑪
在市場運行過程中合理配置社會資源被稱為市場經濟。我國之所以會重視市場化改革,是因為和計劃經濟相比,這種經濟體制能保證經濟效率提升,為社會帶來更多財富。
最初,我國經濟的市場化改革效果較差,依舊由傳統經濟體制占據主導地位。也就是說,在當時的狀態下,我國依舊處于計劃經濟市場狀態之中。經過幾十年的改革與發展,我國市場化程度開始飛速提升,市場經濟成為主流趨勢。
在市場化過程中,表現出較為明顯的改革周期狀態,整體進程呈大幅度波動式上升。這代表著改革進程中雖出現較為明顯的動搖,甚至是大幅度的反復,但整體效果依舊良好。
目前,我國正處于市場化改革的重要時期,還需要持之以恒才能最大程度減少改革時出現的不穩定性。如何保證市場化改革的可持續發展,成為當下市場經濟需要著重關注的內容。
市場化改革對我國經濟運行的影響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對GNP(國民生產總值)的影響。
在研究市場化改革對GNP的影響時,我們可以使用相關模型分析方式對貢獻程度進行深入研究。在實際研究過程中,我們可以將市場化指數當作客觀變量,引入到計算過程中。最終得出的結論為:隨著市場化改革的持續性深入,市場經濟體制的全面運行會直接影響我國經濟增長趨勢。在筆者調查2005-2018年的數據中,GNP約有24%的增長是受到了市場化改革的影響。
第二,對經濟波動的影響,
分析對市場化改革與經濟波動之間的聯系,我們可以利用市場化指數的變化幅度對其進行表示。根據圖1、圖2內容可知,該系數明顯大于經濟增長波動的狀態,兩者之間雖不一一對應,但只要經濟出現下滑,其改革也勢必進入到低谷期。除此之外,市場化改革的情況并沒有加劇經濟波動的幅度,兩者之間的相關性表現較為模糊,因此不能單方面地認為市場化改革一定會引起經濟的大幅度波動。
根據圖表中的內容能夠看出,市場化改革能有效促進我國經濟體制的完善和發展,保證其能夠更穩妥地抵御客觀條件帶來的沖擊與影響。結合相關模型方程分析價格波動、經濟波動與市場波動,能夠看出自市場化改革以來,其經濟體制的特性開始得到不斷完善,整個體制在波動狀態中進入穩定狀態消耗的時間不斷縮短,其震蕩幅度也開始不斷減弱。
結合市場化指數對其進行分析,能看出各變量趨于穩定的時間不斷延長,這也能夠證明市場化經濟改革不但不會導致經濟波動幅度加大,還能保證經濟波動幅度不斷減小,使其在被引導之后能處于平穩狀態中運行。
第三,對物價上漲的影響。
我們可以將市場化指數當作一個客觀變量,在結合相關方程對其運算之后,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在物價零售指數與市場化指數中,貨幣發行的多少對前者擁有較高的解釋程度,對后者則較低。結合相鄰兩年的數據進行分析能夠發現,貨幣發行的多少與物價零售指數之間成正比例。也就是說,貨幣發行越多,物價零售指數越高,反之亦然。而市場化指數與物價零售指數之間存在一定的相關性,但我們不能單純地認為,市場化改革一定會造成市場物價處于上漲趨勢,其上漲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受到了貨幣發行數量的影響。市場化指數與其生產資料綜合價值指數息息相關,因此,市場化改革過程并不會導致綜合價格的上升。
市場化改革為我國經濟帶來了全新的運行機制,導致我國經濟主體行為發生變化,資源使用效率不斷提升,確保在市場大環境下促進資源的合理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