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讀了石英的散文《一片濕地,一片溫馨》,頗有感觸。反復品讀,首先感受到的是:作品突出的特征是新,即立意新、內容新、表現手法新。美文與美圖有機融合,圖文并茂,情景交融,富有鮮明的新時代特色。
過去由于工作需要,我經常去濕地調研,反映濕地的文藝作品也看過一些。但這樣脫塵去俗,銳意創新,富有新時代特色的濕地作品則是第一次讀到。古人曰:“言前人之所未言,發前人之所未發。”石英的這篇攝影散記所表現的思想與情感不同于其他作品,給人一種別開生面的新鮮感,可謂“脫世俗之風”。
立意新是藝術的本質所決定的,藝術是社會生活在人們頭腦中反映的產物,豐富而紛繁的社會,總是在不斷發展,藝術家的作品應表現所處時代的新生活,新事物,大凡成功的作品從不雷同。清人趙翼說:“詩文隨世運,無日不趨新”。石英深諳此道,《一片濕地,一片溫馨》記錄了天翻地覆變化的新時代,反映了新的生活,表現了新的思想,抒發了新的激情。以前看到的濕地作品多是灌叢沼澤,腐泥沼澤,苔蘚沼澤濕地的原始氣味。即使開發后的淡水濕地和濱海濕地,展現給人們的也多是蘆葦茂密、鳥鳴蟲吟,白光浮現,水天一色的原生態曠野韻味。而本文記錄的濕地則是精心改造后的新濕地,園藝后的“園生態”更有園的品位,展現給人們的是清新、溫馨、歡欣的都市情調和韻味。
看石英筆下的濕地是:
“石板路連著棧道和棧橋,棧道棧橋連著長廊和亭閣,漫長而蜿蜒,曲折而有致,古色而古香。花草叢木簇擁著一處處湖泊般的濕地,顯得幽深而幽靜,優美而優雅。人們徜徉這里自然是一幅好心情……遠方的城區樓宇以那高低錯落的輪廓勾畫出了一個現代都市的圖景。它們好像與這濕地緊緊相依。如果用鏡頭呈現,這大美濕地和大美綠地就在社區的腳下。它們的相映相襯構成了一幅江南壯美畫卷……”
傳統的濕地作品主要反映濕地在景觀中為植物和動物區系提供了獨特的生態環境及濕地在魚類和野生動物保護上的價值,還有濕地開辟為耕地、林地、牧場的價值。如三江平原的“北大荒”經過排水后成為“北大倉”;遼寧三角洲低產葦田改造成為高產稻田;蘇北里下河地區通過興建水利,控制河水泛濫和河水入侵等措施,大片沼澤區改造成旱澇保收的高產稻田,珠江三角洲濕地改造成良性循環的基塘系統。石英立意全新,站在新的現實土壤上,對濕地有新的理解,新的感受,站在新時代的制高點上,反映濕地新的時代特征。
品讀作品可感覺到,散記情感真摯飽滿,作家被外灘濕地的景象深深感動,激情滿懷,用文字把它表述出來。由于文字里閃耀著激情的火花,因而能點燃讀者的心靈,由于文字中傾注了深厚濃郁的感情,因而有感動讀者的力量。
同時,散記章法井然有序,層次分明,筆調輕快活潑,筆觸清新,行文節奏自然流暢,生動優美;散記營造出詩的意境,寫景狀物詩意盎然,極具表現力;散記語言行云流水,清新明麗,簡約清雅;散記用準確凝練、生動形象的語言,把外灘濕地描繪得濃淡得當,疏密有致,使作品呈現出一種繪畫美;散記比喻、排比、象征等修辭手法的嫻熟運用更增添了作品的靈動性與美學效果;散記有聲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
作家在美麗的外灘濕地面前,揮灑自如,得心應手,興之所至,筆下如流。
《一片濕地,一片溫馨》的創新更體現在獨具匠心、鮮活傳神的一幅幅攝影圖片上。石英是資深作家,更是著名攝影家。石英運用多種攝影手法,生動地展現城市濕地的特征和風貌。
攝影散記《一片濕地,一片溫馨》圖文并茂,用文字敘事,用圖片敘事。可見圖片主旨鮮明,立意深遠,思想深刻,更具有沖擊力,更突出主題。
意是攝影散記的中心和統帥,在任何一篇攝影散記中都具有決定性的支配地位和主導作用。圖片構思頗具匠心,剪裁得當。攝影家石英把外灘濕地的場景進行分析,選取最合適的素材,選取具有典型意義的畫面進行拍攝,并把它們有機地組織起來。這個剪裁功夫是靠鮮明的立意來統帥的。圖片展現了城市濕地公園的獨特魅力,贊詠了政府以人民為本的理念,歌頌祖國,謳歌新時代。
石英通過對“新濕地”的視覺、聽覺感受,捕捉典型的濕地畫面,表達喜愛濕地公園和贊頌哈爾濱城市發展的情感;通過對棧道棧橋、花草叢木、長廊亭閣、江水波光、城區樓宇、運動身影,不息的人流等典型的畫面,來表現哈爾濱生機盎然,充滿活力,盛世祥和的嫵媚新姿,抒發了藝術家對家鄉和祖國的贊美之情。圖片入詩入畫、鮮活傳神,飽人眼福。
圖片對哈爾濱人的游覽場景和精神面貌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每一幅畫面都有靈魂,有思想,有看點,有神韻,給人以思想的啟迪和美的享受。
此外,通過閱讀石英的攝影散記,不難發現,攝影家石英善于構圖,把部分視覺元素組合,配置并加工整理出一個個有秩序感和藝術感的畫面;善于運用造型的氣勢,把外灘濕地的規模展現出來;善于運用大小結合的手法,有效地表現新濕地的超乎尋常美麗;善于運用特寫的手法,清晰地表現城市濕地的生機盎然景象;善于運用注重細節方法,通過細節的精耕細作,全面細致清晰地表現城市濕地特征;善于在無序的場景中提煉出有序的畫面,鮮明地表現城市濕地的獨特魅力;善于從平凡事物中發掘出有價值的畫面,畫面鮮活生動,透著一股靈氣;善于抓住外灘濕地的特色進行拍攝,生動地表達了對城市的熱愛和贊美之情;善于用獨特視角,創造不同凡響的藝術畫面,讓人們領略到別樣美感;善于發掘題材,找到表達自己思想的典型畫面,運用多種方法拍攝出一幅幅詩情畫意,富有創意的優秀攝影作品,足見石英攝影藝術功底之深厚。
石英運用多種手法進行拍攝,不僅為了營造視覺的“繪畫感”,也是對應文字敘事與表達。運用多種方法進行拍攝,不僅是題材的選擇畫面,更是一種創作態度,是對自然、城市、人的整體認知與表達。一張張圖片如同在讀者眼前展開一幅城市濕地風貌畫卷。石英的鏡頭定格了外灘濕地的清妍,也記錄了無數游客的笑顏。
《一片濕地,一片溫馨》是一篇圖文融合,栩栩如生的攝影散記。作者用筆和鏡頭創作出濕地獨一份的美,作品具有很強的沖擊力。
作品不僅讓人感受到外灘濕地的風貌和哈爾濱城市風光,更讓人感受到作品背后藝術家的思想境界,人生品位和藝術修養。擔任過省直和地市主要領導的副省級藝術家石英對濕地的記敘,對家鄉哈爾濱的贊頌感人至深,催人奮進。作品以激昂的正能量主題振奮人心,以注重創新的藝術尊重讀者審美,給讀者以積極的意義。
品讀作品,處處可見真情實感。藝術創作有其自然規律,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永遠離不開真實感受。無論是文字記敘,還是圖片記敘,創作者都秉持“真”來面對讀者,讀者被創作者的用心、用功、用情深深打動。
藝術家石英在創作時運用獨特視角將感覺凝結為思考,將思考提煉成思想,發出了自己獨特的聲音。作品形象清麗的文字,鮮活傳神的圖片,讓人感受到了城市濕地的別樣風光,讀后使人回味無窮,給人以思想啟迪和藝術感染力。
藝術家石英從現實生活中汲取營養,積極地用心用情用功記錄時代,傳播正能量,力求與讀者進行深層次的精神互動。閱讀作品,感受到作者心里閃耀著灼灼之光,燃燒著燦燦之情。作者見景生情,用形象表達宗旨,寫出精彩美文,拍出精美圖片。閱讀這樣扎根到時代生活深處萃取出來的文學攝影佳釀,在作者對時代的傾情描繪中獲得心靈的滋養和精神的陶冶。
同時,作品是有思想表達,有價值意義,有藝術魅力的精品力作。作品用審美的方式表達,以攝影散記的形式來呈現,思想有深度,價值有高度,文化有厚度,極具感染力。
藝術家石英表現的是新生活,抒發的是新時代之音,作品是時代脈搏和社會現實真實、生動、深刻的反應,彰顯鮮明的新時代特色。石英有為時代畫像的擔當,石英擁抱新時代,抒發時代先聲,做時代的實踐者、記錄者與謳歌者。石英以使命感和責任感投身時代實踐,感受時代脈搏,書寫時代風景,傳遞時代精神,助力時代建設。
從作品中可見藝術家石英胸有丘壑,腹儲詩書,以景寓情,借情抒懷,將攝影、文學與自然完美地結合,字里行間蘊涵著對城市濕地的喜歡與贊賞,字里行間洋溢著對大自然和城市的熱愛與贊美,震撼著讀者的精神世界。石英以美的心靈關照自然,告訴人們:自然不僅供給人類生存的物質,還滿足人類更崇高的精神需求。賞心悅目的自然美,給人以認識自然,感知自然的快樂。濕地展現出人與自然的血脈聯系,綻放出城市與自然命運緊密相連的和諧之花。閱讀作者充滿激情的溫暖文字,充滿詩意和靈氣的鮮活圖片,有身臨其境,物我兩忘的閱讀體驗。《一片濕地,一片溫馨》是境界、藝術與自然完美契合,難得一見的佳作。作品給人以思想的啟迪,藝術的享受,令人回味悠長。
藝術家石英用清澄的目光拍攝城市濕地,用精粹的語言描繪城市濕地,使讀者被作品散發出的情感意境深深激蕩。城市濕地的千姿百態,嫵媚秀麗,讓人賞心悅目,樂在其中,心曠神怡。
藝術家石英有大情懷、大境界,關注民生,走向生活深處,走向時代深處,心系更大的人群和更廣的世界。一位副省級領導、藝術家,在閱盡職場風云退休后,始終保持奮斗者本色,把人生的感悟和藝術的修為,都融入攝影散記的創作中去。這種精神,正是攝影散記藝術風骨的真髓。有理想,有追求的藝術人生是不會退休的,是不會老的。石英的生命正煥發青春的風采;石英的藝術之樹正展現青蔥、蒼翠的景象。
藝術創作方法有千萬條,但最根本的方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石英的藝術之根扎進了生活,扎進了人民,扎進了時代的洪流中。品讀《一片濕地,一片溫馨》和石英的其他攝影散記,內容題材都源自作者在豐富社會實踐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悟。石英深入生活,與時代同步,與人民同步,敏銳地捕捉新生活,書寫新人物,新故事,新風景,將對城市濕地的所見所感凝結成文字和圖片,心懷激情,激勵自己,感染別人。
《一片濕地,一片溫馨》的美是有筋骨、有溫度、有靈氣的。美是文學藝術的最好境界。美是真理,美的核心是向上向善。石英作品一個鮮明特征是格調向美、向上、向善、向社會傳播真善美的正能量,讓人們獲得感動,獲得溫暖,獲得精神的營養和生命的力量,起到以文載道,以文化人,以藝傳道,以藝育人的作用。給讀者一種有所發現,有所領悟的審美愉悅。《一片濕地,一片溫馨》無論是圖片,還是文字,都是我看到表現濕地的最新最美佳作!
同時,品讀全文,可以發現,這是一篇富有社會功能和審美價值的精品力作;是一篇記錄時代,照亮人心的精品力作;是一篇反映現實,記錄生活,歌頌祖國,謳歌社會,謳歌時代的精品力作,具有文獻價值;是一篇有大主題、大境界的精品力作。如果說藝術創作拼的是境界,那么這篇攝影散記絕對是上乘的;是一篇攝影藝術,文學藝術有機結合,融為一體的精品力作。我們在欣賞哈爾濱外灘濕地的美麗多彩時,也感受到石英藝術修養之豐厚,美學根基之深厚,對家鄉情感之濃厚。真切感人,純美動人!
藝術家石英用自己的思想觀念和獨特視角,觀察身邊的人和事,用全新的角度欣賞新生活,記錄新社會,謳歌新時代。石英圖片中和筆下的外灘濕地,是以公園出現的城市濕地,展現的是濕地在現代大都市休閑與游覽的價值。這是一篇難得的濕地創新佳作,攝影散記“圖”和“文”融會貫通,構成一個完整生動的整體。圖片匠心獨運,別具一格,精彩奪目。文字栩栩如生,神來之筆,引人入勝。圖文融合,入詩入畫,傳神逼真,情景交融,意境優美,生動感人,給人以思想的震撼和藝術美的享受。
《一片濕地,一片溫馨》書寫新時代風景,將大主題落實為具有美學效果的文字和圖片,化為生動的形象與意象,散記和圖片各自呈現的風景,組成一幅多彩多姿的城市濕地畫卷。作品在題材選擇和主題開辟上的創新發現,在城市建設上的創新發現,在濕地價值和人物情感上的創新發現,在藝術表現上的創新發現,都為攝影散記創作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對攝影散記創作有指導、引領的意義。我們相信石英不斷堅持思想探索與藝術創新,將更多的精品奉獻人民,奉獻時代。
作者簡介:于士琴,筆名初霞,女,1959年生。系中國詩歌學會、中華詩詞學會、中國楹聯學會、黑龍江省作家協會會員,中華詩詞研習會理事,黑龍江省詩協顧問等。已在省級以上報刊發表詩文300余篇(首),作品收錄于《中華國學范例教材》等50余部書。獲省和國家級詩詞散文大賽金獎40余項,即將出版《于士琴詩選》。
(責任編輯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