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云,扭曲著身子
抱著夕陽緩緩落下
我感受到了冬天的深沉
余暉穿透暮色
幾只鳥兒,嘶啞地穿過房頂
尋找,已經被風雨浸潤的巢
靠在墻角那抹孤獨的千年矮
默默地守候村里靜寂的田園
它雖然比不上
挺拔的蒼松
傲雪的紅梅
卻敢于與風霜同舞
從不認輸的它
因自己的矮小而自卑
而是在冬天低調地
孕育春天的希望
只想輕攬一縷陽光
把自己扎根在美麗的村莊
與那些堅韌的生命
澆灌這片醇厚的沃土
在三月鮮花吐艷的時候
迷住懷春的人
那棵高大的桂花樹
二〇二〇年三月
那株被丟棄在山路旁
奄奄一息的桂花樹苗
被我和黃友成
小心地拾起
帶到板場鎮政府的院落
栽培撫育
吮吸大地的原汁
為庭院增添一點綠色
闊別了十幾年,今年春天的一個周末
我來到板場
看望那棵高大挺拔的桂花樹
耀入我眼簾的是一只只
蜜蜂,彩蝶憂傷地離飛
幾只小鳥在枝丫上
望著樹下一群戴著口罩的男女老少
和戴著口罩走進貧困村的扶貧干部
輕佻地招搖,甜唱
靜寂的村落
房前,屋后
成片的柑橘
掛滿了渾圓而又快樂的果實
清晨,一位老頭從老屋里溜出
望了一下天空
打了幾聲哈欠
伸了一下懶腰
扛著鋤頭,舉著鞭子
吆喝著一群白山羊走進了山谷
村子里,只有幾位老太太
在陽光下守望著一幢幢白墻青瓦房
天黑了? 山谷里那位看羊的老頭
還在急促地呼喚
不知飽足的牛羊
家中,那只衰老的老黃狗
充盈著鄉村的色調
凝望著山里的黃昏
對著夕陽呼喊
盼望主人和相伴的羊群
快點歸來
沉睡在烏江里的古渡
再也找不到烏江下一口古渡
前世的芳華
一條條被汗水浸泡的山路
一幢幢被煙雨纏綿的吊腳樓
古鎮里被千萬雙腳打磨的青石板
一聲聲穿破云層的船工號子
一雙雙侵染在古纖道上斑駁的足跡
回水灘里的輕舟擊浪
南來北往的渡船人
早已成為眾生探尋的密碼
烏江
已將古老的渡口
深情地摟住
擠去了
積攢千年的陣痛
古渡的左岸古渡的右岸
煙波里的古鎮
層層疊疊的高樓
霓虹的靜漫
穿梭在烏江里的汽笛
奔馳在大橋上的車輛
轉移了人們的視線
忘掉了沉淀的年輪
他,第一次來到這條小河
第一次,來到這條小河
浪花就親吻著他的腳趾
心緒蜇痛了微微的冷風
河邊,一塊塊鵝卵石
裹上了一層斑斕的青苔
一位八十多歲老人來到河邊
濕潤著雙眼
干巴巴地望著對岸
老人,光著紫銅色的腳板
多想蹚過這條小河
卻又始終蹚不過這條小河
只好微笑著看著他
他無奈地把老人背到了對岸
老人無奈地看著他
又看了看身邊這條淺淺的小河
悄悄地走了
看著老人離去的背影
他想說什么卻又說不出什么
只好把自己的微靨
種在這條小河里
作者簡介:楊勝彪,男,土家族,貴州省沿河自治縣人,系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中國詩歌學會、中國西部散文學會、貴州詩詞楹聯學會會員,中國人文科學研究院人文科學特約研究員,作品散見于各雜志、微刊和網站,作品入選多部年選?,F供職于沿河土家族自治縣文聯。
(責任編輯 劉月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