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家住大通縣某村的村民劉某某,因不滿其耕地周邊生長的青楊樹遮擋個人耕地陽光,影響了農作物的生長,另外,他認為這些青楊樹屬村集體所有,不能為己所用,于是從家中拿來短斧,將位于其耕地周邊的308棵青楊樹根部的樹皮剝落。
經大通縣林業調查隊出具調查報告,被損毀林木樹皮被環剝后造成的后果是,樹木生長的營養輸送通道被隔斷,對樹木生長造成不可逆的影響,以后的趨向是樹木生長停止直至原有養分耗盡后死亡。經大通縣價格認證中心鑒定:被毀壞的308棵青楊樹價值為5519元。
大通縣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人劉某某持短斧故意毀壞公私財物,數額較大,其行為已構成故意毀壞財物罪,通過接受審判,劉某某意識到自己的行為破壞了生態環境,給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造成了損害,當庭認罪悔罪并簽字具結。法庭在綜合考慮案件的全部事實及被告人的各項量刑情節后,判處其有期徒刑六個月。
辦案法官表示,生態防護林作為綠化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調節氣候、水源涵養、水土保持、防風固沙和美化環境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尤其在地處高原的青海,更是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國刑法規定,故意毀壞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摘自《法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