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鈞平
摘 要:近些年來,各博物館在展陳形式設計方面發展迅速,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可以放松對館內藏品的研究??茖W準確地把握好博物館展陳方向的定位,在系統梳理館藏特征的基礎上明確自身的優勢展陳主題,通過深入研究和挖掘藏品蘊藏的歷史文化基因選擇好展陳重點和內容,預先規劃好易于實現觀眾與文物對話交流的展陳形式設計思路,能夠為后續的工作提供堅實的文本基礎和專業知識保障,并最終策劃出優秀的展覽,實現博物館自身的價值。
關鍵詞:藏品;博物館;展陳;策劃
21世紀以來我國的博物館發展迅猛,2018年全國舉辦展覽2萬余個,累計接待觀眾已超過10億人次。①學術界也緊跟時代步伐就新形勢下博物館的展陳工作展開了方方面面的討論,除了內容策劃之外,有學者從專業角度出發,將展陳設計劃分為“總體形式、空間設計、多媒體及數字化、場景、照明、教育互動”等十大體系②予以研究。這些探索與實踐無疑拓寬、豐富了展陳工作的設計思路和實現形式,激發全社會對博物館展覽的濃厚興趣,使參觀博物館成為人們不可或缺的日常生活體驗。
展陳感官設計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功并不意味著我們可以放松對館內藏品的研究,以歷史文物為主要收藏品的博物館尤其如此。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西安博物院(以下簡稱博物院)考察調研時強調“要把凝結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文物保護好、管理好,同時加強研究和利用,讓歷史說話,讓文物說話”。牢記文博工作者的使命,踐行總書記的囑托,是我們義不容辭責任。本文以博物院館藏西周青銅器為例,就相關展陳內容的構建進行探索,供大家探討。
1 定位展陳方向
絕大多數博物館是以本地文化遺產資源為依托建立起來的,館藏品自然也以反映本地區的歷史文化收藏為主。因此從藏品入手策劃展覽的話,首先要明確本地區的歷史方位或文化特點,給展陳策劃方向提供精準的定位。
就博物院而言,西周是第一個在長安地區定都的王朝,也是首次以國家法定制度確立黃河、長江流域中央王朝與地方封國附屬關系的朝代。發源于豐鎬之地的政治制度、文化思想推動了華夏民族的歷史進程;這里的科技藝術、經濟生活是當時關中周文化的典型代表。博物院收藏有長安地區自舊石器時代以來,各個歷史時期的藏品111457件/套③,是目前西安市唯一有條件展示中國古都變遷歷史的文博單位。對中華文明的影響、對關中周文化的闡釋自然也就成為可供博物院策劃西周展陳的兩個基本方向。
2 分析館藏特征
有了明確的展陳策劃方向,還需要對本館的藏品進行梳理,深入了解館藏特征以便選擇展示主題。系統地掌握、分析涉及展陳方向館內藏品的文物時代、材質、視覺信息、使用功能、文化功能、外延信息等相關資料。藏品信息的匯總可以通過制作表格的方法實現,數據項則根據策展的實際需要進行設置。這些數據的匯總不僅是我們確認展陳主題、斟酌內容設計的依據,也是我們總結館藏優勢、發現藏品構成短板的過程。切合展陳方向的館藏優勢有助于細化主題內容的設計,對藏品構成短板的認識利于規避展覽實物劣勢、確定外借藏品并指導博物館日常文物的征集工作。
博物院可用于直接展陳的西周文物逾400件/套。其中,各類青銅器340余件是藏品構成的主體,玉石器數量有限、器型不全,陶器過少。自身館藏適合展示以青銅器為物質載體的歷史文化內容;玉器精美程度欠佳、尚缺成套組佩,需要借展才能實現更多的展示需要。青銅器中容器與兵器車馬器數量對半,整體特征總結為三點:①能夠反映國家政治、思想的青銅容器,以炊食、酒器較為豐富,重要的盛器簠、盨不見收藏,水器、盥洗器、樂器數量以個計數。②能反映科學技術、生產生活的精美器物、車馬器、兵器、農具類型不全,但不影響展陳效果。③青銅器上帶有銘文的30余件,時代能夠覆蓋西周早、中、晚期,但缺穆王世的標準器,銘文內容涉及冊命、賞賜、宗族宗法、土地制度、對外戰爭這幾個方面。成套組玉佩、青銅簠、青銅盨及穆王世帶銘青銅器屬于牽涉歷史文化內容較多的核心收藏,在展陳中可以用借展、合展等方式臨時解決,不過最好還是通過文物征集工作補齊短板,為以后的科研、展覽、宣教等工作提供更多的選擇條件。
3 選擇展示主題
展示主題的選擇方式比較多樣,可以就社會關注的文化熱點設立,也可以從專業書籍或論文中抽取,甚至借鑒其他文博單位的現成主題。但是在社會文化修養整體上升、人文內涵訴求不斷深化的今天,從館藏品結構特質出發確立展示主題無疑是策劃原創性展陳的有效途徑之一。博物院藏品蘊含的文化功能往往是選擇展示主題的依據,文物越富集的文化功能、內容越容易轉化為策展的主題。主題可以是單一的也可以是多元的,它的設置應服務于既定的展陳方向。
根據上文中匯總出的博物院館藏西周文物特征,可以結合歷史背景提煉出若干相關的潛在展陳主題,供策展人選擇。①青銅炊食、酒器、水器、盥洗器、樂器方面,能夠搭配出重酒器組合、重炊食器組合的文物群,輔助樂器、盥洗器組合,具備策劃西周禮樂制度與禮儀文明主題的要求。②精美器物、車馬器、兵器、農具類型不全,雖能反映青銅器鑄造、車馬器生產、戰爭出行等方面的史實,但藏品材料單薄,形成獨立展陳主題過于勉強。③覆蓋西周早、中、晚三期的有銘青銅器,能夠完整地反映西周金文發展的過程并揭示這種變化對漢字演化的影響,可以作為策展主題;涉及冊命、賞賜、宗族宗法、土地制度、對外戰爭的銘文內容則能夠作為禮樂制度與禮儀文明主題的材料補充。總的來看,目前博物院西周館藏的展陳優勢主要集中在西周禮樂文明和金文演化史這兩個主題上。
4 挖掘文化基因
當前博物館之間的競爭由以往的拼藏品、拼名望,轉變為學術科研與教育服務等軟實力的比拼。①同樣的主題和展品,解題角度的差異、展示重點的不同最后形成的社會效應也千差萬別。數據顯示觀眾們認為“富有教育意義”是一個理想的博物館最應該具備的特質②,這可以看出觀眾最期待的事情仍然是博物館能給他們帶來獨具魅力的文化盛宴以滿足精神上的需要。反映古代歷史文化的展陳免不了要從文物牽涉的古代知識中汲取營養,然而我國歷史悠久、文化發達,如何篩選出合適的解題內容難度不小。在展陳主題的范圍內挖掘館藏文物的文化基因構建解題內容和展示重點,是較為簡便可行的方法之一。
利于策劃展陳的文化基因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要素—影響力和繼承性。首先,應當是歷史上對國家、民族、區域發展產生過重要或直接影響的優秀文化因素。這些內容雖都能或多或少為大家所知,但由于年代久遠早已為世人所生疏。其次,相關風貌或形式在歲月的長河中發生了巨大變化,但融入了華夏民族的文化血脈與現代人的生活依然息息相關。以上述博物院所講的兩個主題為例,西周禮樂文明主題下符合文化基因要求的內容項有宗法宗族、禮樂禮儀;金文演化史主題下符合文化基因要求的內容項有文字字形演化(附帶銘文格式),詳細分析如下。
宗法宗族看似在講天子、諸侯的世系繼承制度,其實現在每個中國家庭的親戚結構關系、祖先敬仰觀念、家族意識、親屬關系在應對社會事務中的作用等與西周時所奉行的原則基本一致。
禮樂禮儀中的等級制度雖然早已廢除,但是日常禮儀流程、處事模式也幾乎相仿。如大家邀請朋友喝酒吃飯,從邀約、回復、迎請賓朋,到就座入席、問候寒暄、推杯換盞,乃至喝到何種程度、致謝、送客、由誰埋單、過后答謝等,這一整套的程序過程與所遵循的禮儀規范、甚至謙辭用語幾乎就是3000多年前西周貴族宴請同僚貴賓的場景再現。
西周金文字形上承商代甲骨文,下接秦國篆書,初步實現了中國文字由象形符號到形聲化的轉變,進一步推動漢字向字形方塊化、字體符號化的方向發展。文字在西周時期形成了以橫、豎、正圓為架構的筆畫結構,奠定了漢字橫、豎、撇、捺、點、折、彎鉤的筆法基礎。西周銘文內容以歌頌做器者或祖先的豐功偉績、功德勛烈為主,鑄于器上傳給后世子孫。將華夏民族善于記事的傳統發揮到了一個新的境界,為之后我國高度發達的文字史學埋下了伏筆。
5 關注精神互動
目前,在高科技和新理念的推動下,良好的參觀體驗和觀眾的參與性已經成為各博物館展陳設計中必不可缺的重要環節,每一個觀眾都希望在博物館里獲得難忘的體驗。①在展陳的方向、主題、解題內容確定之后,我們仍需要在藏品所含歷史文化的體驗及參與上給予必要的關注,使后續的觀感體驗設計有來自藏品文化內涵方面的依托。用于設計的歷史文化內容,如果能與文化基因相契合,更容易使觀眾實現古今文化精神上的交流,以利于形式設計。
如博物院在西周宗法宗族內容方面可以依托善夫吉父鼎來展開設計。善夫吉父鼎能與陜西省扶風縣任家村1940年以來發現的鼎、鬲、簠、盂等16件“善夫吉父”銅器湊成一套,有故事可循。善夫為官職名,吉父為梁其這個人的字。梁其的父親是知名青銅器大、小克鼎的器主克,克出生于名門貴族,屬于華氏家族的小宗,其父后仲、其祖考伯以及曾祖師華父均擔任過大師(太師)的職位。一家五代人世卿世祿,在政治仕途上還得到來自周王公卿華氏本家的庇護與提攜,這與我們現代中國人的家族觀念并無二致。
又如禮樂禮儀中請客喝酒吃飯的禮儀規范,完全可以依托博物院種類多樣的成套酒器,設計出讓觀眾能進行實際體驗的場景。在介紹大家認識烹飪食物的鼎、盛放主食的簋、喝酒用的爵、儲酒用的壺、調酒用的卣、洗手用的盤匜等古代器物的同時,也能讓大家感受到遠古祖先對我們現代社會的文化影響。這種體驗寓教于樂,在拉近觀眾與文物情感距離的同時,強化了現代人的民族認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西周金文方面可以設計的內容更加豐富,雖然金文的字體與現代漢字差別較大,但與現代漢字的形態演化關系是十分清楚和明晰的。將西周到現代字形演化的過程展示給大家即使不加解釋,大多數人甚至小學高年級學生也能看懂??梢栽O計讓觀眾看金文猜漢字的游戲以提升觀眾的觀展興趣。
6 結語
從博物院文化定位出發,確定適當的展陳方向,分析博物院藏品特點,從中提煉出具有優勢的展陳主題,深入挖涉展藏品蘊含的文化基因,科學地確立展陳重點,并關注展覽具體內容與觀眾的精神互動,最終策劃出為觀眾認可的展覽。展陳工作是博物館參與社會分工、助力國家建設、滿足人們精神文化需求,進而實現自身價值的重要實踐活動。博物館人在靈活應用現代化展示形式的基礎上,有必要關注對藏品自身的研究,充分發揮博物館的文化價值②,實踐習近平總書記“讓歷史說話,讓文物說話”的囑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