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娟 閆莉君
摘 要:時代在變化,目前長城防御功能已經消失,人們和長城的關系發生了很大變化。只有將更多具有現代感、時尚感的元素融入到歷史文化遺跡當中去,并且將現實生活當中豐富的元素和歷史遺跡進行整合,才可以讓長城這種歷史文化性遺跡展現出新的面貌。文章以山西長城段為例,對古建筑的活化利用問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山西;長城;活化利用
2006年9月國務院頒布的《長城保護條例》對長城的開發利用行為加以規范,明確了將長城段落辟為旅游參觀區應當堅持的原則和具備的條件。2019年1月,國家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文物局頒布《長城保護總體規劃》,提出對長城要適度開發,合理利用,要以保護為前提,以精神遺產弘揚傳承為目標。旅游業作為山西轉型發展的新型產業,日益為政府所重視,山西文旅產業正在進入一個“地理大發現”的新時代。2017年,山西省提出以“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塊為依托建設國家旅游基地,打造精品旅游區的計劃,更要求對長城旅游資源進行整體評價、規劃和開發。
1 山西長城段概況
山西長城總長1401.23千米,涉及漢、隋、明等多個朝代修建的長城墻體、關堡等遺跡。其中以明長城修筑規模最大,從結構看分為內、外長城兩個部分。外長城長約450千米,起始于河北懷安,一直到黃河東。內長城總長度大致有400千米,起自河北淶源,到了牛幫口的時候則分為兩路,一路沿恒山,最后和外長城匯合;一路沿太行山一直到東陽關。山西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一些長城關隘如偏關、寧武關、雁門關就在山西境內。此外較著名的關隘還有平型關、右玉殺虎口長城、偏關長城等。長城可以說是很多座涵蓋了廣闊內容的建筑類型的博物館。
2 長城的功能
2.1 激發當地居民自信心與自豪感,助力精神教育
長城在最初的階段是作為祖先御敵自衛的盾牌,而現代則是生活在長城腳下世代居民的精神圖騰,“長城萬里長,我那朝思暮想的故鄉,就像媽媽一樣的臂彎,僅僅抱著兒女手不放”。在新的時期將長城蘊含的歷史、文化和社會經濟等價值充分發揮出來,對于激發當地居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進文化認同和歸屬、產生凝聚力量有重要的作用。長城是當地群眾對于家鄉面貌的記憶中不可抹去的一部分,人們生活在長城周圍,世事滄桑,人情冷暖,無不在這兒留下不同程度的記憶。長城寄托著人們豐富的情感回憶,讓人有強烈的歸屬感。長城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的象征。長城精神更是中華民族自信、自強精神的體現。領悟長城精神,可以體會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和中華民族的寬大胸懷,可以激發祖國年輕一代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奮斗的堅定決心。
2.2 開發長城旅游資源,增加旅游收入
旅游業是帶動性極強的一門產業,可以帶動該地區相關產業如餐飲業、服務業、交通運輸業等的發展,實現文化搭臺、經濟唱戲。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發展,人們休閑時間越來越多,人們喜歡走進大自然、回歸大自然,走進鄉村旅游觀光,鄉村旅游日益受到人們關注。加大長城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對于帶動其周邊鄉村的發展,推動鄉村振興具有重大意義。長城是自然資源與人文資源相結合的景點,是集歷史、文化、科學、社會等價值于一體的歷史遺跡。旅游是使長城歷史價值融入現代人的生活中被更多的人認識和體會的方式,可以讓歷史文化遺跡煥發出更新的文化魅力,而且還可以切實地實現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的目標。近幾年來,眾多旅游愛好者的旅游方式有了很大的轉變。以前,人們在去到歷史文化景點旅游的時候,基本上都是看看文物、看看遺跡,而現在,不僅僅是參觀文物,也對那些歷史文化遺跡的生活民俗、藝術等進行深刻感受,旅游的范圍更小,但是深度變得更深了。因此,全方面開發長城相關歷史文化資源對于地方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3 新時期山西長城資源的活化利用
3.1 活化利用與生態保護相結合
山西長城沿線植被破壞和水土流失情況嚴重,在這樣的現實背景下,可嘗試將長城與森林公園、遺產廊道等結合,實現歷史文化體驗、生態保護、促進地區經濟發展等多種功能的統一。可以在長城周邊植樹造林,綠化環境,清除空氣污染,美化景區環境。山西長城除墻體外,還有一些烽火臺、關隘、寨堡等防御設施,可以嘗試構建長城遺產廊道,將整個長城防御體系一起納入文化遺產統一的保護網絡中,構建一個具有多重功能和作用的系統。在這個生態系統當中,需要將文化、娛樂、休閑等各種內容都包含在內。
3.2 活化利用與鄉村發展振興相結合
山西長城歷經千百年的發展,大多已成為現代的城鎮或村落。新時期對于長城的活化利用應與村鎮的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相結合。對于經濟較為落后地區,要開發利用已有的旅游資源,將當地已有的長城資源作為依托,針對性地大力發展旅游產業,進而極大地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另外,可以積極地開展有特色的鄉村旅游,還可以建設具有歷史文化底蘊的文化旅游項目,如可以搭建古代戰場、設立長城拍攝景區等。這樣就可以讓游客們在旅游觀光的同時,感受到更深刻、更深層次的歷史文化。
3.3 打造影視與民俗體驗基地
在長城保存較完整、安全形勢良好的地段可打造影視基地。這個影視基地可以讓一些劇組來拍古裝影視劇,通過影視劇的形式更加全面地將城塞的歷史文化展露在世人的眼前。如根據文獻記載,演繹還原歷史上某一場景,再現歷史。山西晉北長城不僅是防御的屏障,在和平時期也是長城內外群眾貿易交流的通道。如大同的得勝堡馬市,可依據文獻記載,搭建一些和古時候比較像的貿易情景,在這個情景中讓游客們進行貿易交流和溝通。通過這樣的形式讓游客們切實地感受到古代人民的生活情況和貿易往來狀況。在長城附近的村鎮建設具有當地獨特韻味的居住場所,這樣一來不僅可以幫助解決當地民眾的住房的問題,還可以形成一個極具濃厚文化氛圍的地域文化住宅區,這樣的住宅區能夠體現民族風情與邊塞風情。晉北地區民俗民風淳樸,人民勤勞善良、待客熱情。體驗長城風情的旅游也可與山西省其他旅游資源相輔相成,如晉中晉商大院游、晉南古建筑游等,游客在這些民俗體驗基地能夠感受到當地服飾文化、飲食文化、貿易文化等。
3.4 開展形式多樣的“長城+”活動
長城+戶外旅游:隨著人們生活工作壓力的增大,越來多越的人選擇野外徒步來釋放壓力。今天的長城應在戶外活動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如可以建設長城游步道,在保證長城本體安全的前提下,供旅行者徒步感受長城風光。長城+繪畫寫生與攝影活動:長城具有雄偉的實體、深沉的內涵意蘊,是進行藝術創作的重要對象,長城蘊含豐富的美學價值,給人以震撼的精神享受。如由山西省太原理工大學師生創作的《偏關長城攝影長卷》,再現了偏關境內明長城的宏偉面貌,畫面極具藝術感染力和沖擊力。長城+研學活動:研學活動可以接觸廣闊的大千世界。山西省旅游發展委員會曾于2018年組織港澳青少年山西長城游學活動。學員徒步走長城,沿途張貼宣傳海報,發放宣傳手冊,傳播長城文化,讓青少年在此過程中領略偉大的長城精神,激發其保護意識。
4 結語
山西長城歷史和文化內涵豐富,以前的狼煙戰火早已遠去,今天的長城更多的是一種精神象征。只有讓歷史照進現實,在今天人們的生活中發揮一些作用,才是其再生的應有之道。長城古建活化利用的目標是在保護基礎上發揮其潛在的經濟和文化價值,讓長城保護成果造福社會。
參考文獻
[1]山西文物局.山西省明長城資源調查報告[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9.
[2]裴小瓊.論長城山西段的美學價值[J].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8(4):109-112.
[3]范文虎,劉雅麗,王旭,等.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野長城的開發與利用研究[J].經濟問題,2018(10):85-8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