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世烈
摘 要:娘寨的保護修繕,采取“修舊如舊”原則,重點修繕現存建筑,部分已失去原狀有充分依據的可以實施適當修復。在做好娘寨安全維護的前提下,積極向公眾開放,讓娘寨走近百姓。娘寨保護修繕后,社會效益明顯,村民發自內心地認同這里,認識到娘寨是寶貴的歷史文化財富,要保護利用好它,要對它有敬畏之心。
關鍵詞:保護修繕;活化利用,社會效益體現
娘寨坐落于福建省閩清縣璜鎮良寨村,建于清代,相傳為一婦女所建,故名“娘寨”。娘寨坐西北朝東南,土木石混構,外觀近方形,長約53米,寬約40米,占地面積2120平方米,由外圍一圈寨樓(分門樓、左右樓、后樓四面圍合)、子院、過雨廊、主厝等組成。主厝面闊五間,進深四柱,穿斗式木構架,懸山頂鵲尾脊。正座外為環形天井,天井外構筑二層全木結構樓房(也可稱“橫厝”),其闊20柱,深12柱。寨四周墻基以溪卵石壘砌,高約4米,上筑夯土墻;土墻與二樓房間之間設走馬弄環形貫通全寨,形成圍合;二層四面寨墻上開設數十個外小內大呈漏斗形小窗,可作通風采光,也可觀察敵情,每個窗臺下設斜口槍眼,用以射擊狙敵。寨開東西向二寨門,寨門以青方石構成門洞,門洞上方設有注水孔(防御之用),并裝三重雜木厚門扇,堅實牢固。前大門門額上嵌《張氏娘寨支祠》青石石匾,后大門門額上嵌《娘寨》石匾。整體構架用材合理,風格古樸,為閩清山區典型的寨堡式建筑,反映了當時閩清工匠的營造技藝。
1 保護階段
剛發現娘寨時,建筑看起來很陳舊,甚至可以說是破敗,兩廊廡的一層立面門窗,二層走廊立面木板壁、灰板壁、花窗,二層樓楞、樓板、過水廊美人靠、主厝前兩側子院均無存,僅?;?,是20世紀六七十年代寨內住戶將其拆除。近些年來,閩清縣文化體育和旅游局、省璜鎮政府、良寨村積極投入資金維修娘寨,以良寨村為業主單位,縣博物館對維修全過程進行技術指導,大到房屋梁造,小到窗花、美人靠、草泥灰工藝等都進行嚴格把關,選用本地材料按照本土工藝修復,良寨村成立管委會全程參與工程質量監督,積極推薦動員本土老藝人參與修復。娘寨保護修繕過程中主要做法如下:
①聘請熟悉閩清縣古建筑特色的文物修繕設計公司進行測繪設計,做足修繕前期工作。梁思成先生20世紀40年代曾提出,研究古代建筑的首要任務就是“明了傳統營造技術上的法則”,只有充分地了解了,才有科學施工的依據,否則即使有心嚴格落實“修舊如舊”的原則,但缺乏具體的標準,也是做不到的。娘寨的設計文本按照文物保護法的“搶救為主、保護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方針,本著原形制、原結構、原材料、原工藝及最小干預的原則,分期修復,施工過程要嚴格按圖施工。
②娘寨的保護修繕,采取“修舊如舊”原則,重點修繕現存建筑,部分已失去原狀有充分依據的可以實施適當修復。娘寨的修繕過程中嚴肅對待現狀中保留的歷史信息,充分掌握修復依據,修復完成后,讓娘寨能夠保留和體現其原有的形制、結構、材料和工藝技術的地域特征、時代風格與獨特個性。
③娘寨修繕過程尊重使用本土建筑風格與傳統建筑工藝,修繕過程盡量保留舊材料與舊構件,修繕過程使用傳統手工技藝,做到隔間壁板的拼鑲不采用鐵件用竹梢,不用射釘用竹釘,雕花件采用手工雕刻,脊件、檐頭附件不以水泥倒制,而是用石灰紙漿手工制作。
④修繕過程中充分發揮當地老匠人的智慧,在修繕過程中隨機應變。其中有一扇墻由于年久失修、漏雨造成墻體歪斜,匠人采用局部落架,在墻體外部采用木柱支頂固定,在墻內部用鋼絲繩葫蘆機緩慢、均勻地用力內拉,把一堵歪斜的墻扶正。這種技法正是充分發揮村民匠人的主人翁精神,學新法以修舊屋。
⑤在修繕過程中更加注重消防設施建設,投入資金建設水電設施,新建兩個消防水池,解決消防用水問題,按照“室內線套管、室外線地埋”的要求,對建筑進行電路網線改造,消除電路“火患”問題。
2 “活”化階段
娘寨修繕后,并不是簡單地把娘寨封存起來。我們保護娘寨,既要注重娘寨本體的保護,也要注重傳承娘寨所承載的鄉村歷史文化信息,在做好建筑安全維護的前提下,充分發揮其歷史文化資源的優勢向公眾開放,讓娘寨走近百姓。以往娘寨除了婚喪、祭祀、省親之外,都是“鐵將軍”把門,造成資源嚴重浪費。修復后的娘寨在縣文物部門引導下,老建筑走“活態”利用之路,主要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①在娘寨內部設置閩清縣圖書館良寨村分館(農家書屋),添置圖書,設置閱覽室、報刊閱覽室、棋牌活動室,并定時與縣圖書館總館進行輪換。村民在勞作之余可以在此閱讀一些農家常用的書籍,放松心情,開闊視野及見識,同時也可以在此得到一些農家常用知識的補充。
②將娘寨布置為鄉村博物館,收藏展出農耕民俗用品、生活器具等,將民俗實物、器具和資料進行收集、整理、展示,如設置土灶、犁、耙、鋤頭、谷礱、床、風銑等。這些展品的設置能夠勾起人們對曾經的歲月的回憶,感嘆時間飛逝,讓現代的年輕人能夠體會到農耕社會生活的艱辛。
③將娘寨布置為家族文化館,院子內部設置圖片展,展出娘寨的家譜與契約文書、良寨村的村史、優美的良寨村風光、近年來村中舉辦的民俗活動等圖片。講好娘寨故事,結合娘寨故事中“勤儉持家、誠信為本、仁愛孝悌、謙和好禮”的文化內涵,賦予其新的時代意義,升華創新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讓族人村民更加團結在一起,使核心價值觀教育生動落地。
④作為學生研學基地,學生們在此學習優秀傳統文化、古建筑營造技藝、古建筑木構件的識別和參與斗栱拼裝、木作刮刨子等體驗活動,學習了解古建筑保護和修繕的意義,近距離感受古建筑修繕技藝,尤其是傳統材料和傳統工具以及古建技藝現場操演,讓他們第一次領悟到了中國古建筑文化和藝術魅力。學生在娘寨的研學活動,內容豐富,動手動腦,參與性、互動性、體驗性強,游中學、學中游,不僅幫助孩子們增長知識,開闊視野,提高動手操作和團隊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更是活化利用文化遺產的優秀實踐。
3 社會效益的體現
保護修繕后的娘寨展現出老宅的歷史面貌,成為良寨村、省璜鎮,甚至整個閩清縣的文物建筑的亮點、名片。娘寨村的文化氛圍很快得到附近村民的喜愛,書法家在這里義寫迎新春聯,老人在這里傳家風家訓。娘寨以前作為張氏宗祠,在村里是最高等級的公共建筑,起著團結宗族、維護封建的人倫秩序的作用,如今作為村公共文化服務場所,舉辦各種傳統民俗文化活動,把對鄉村文化地標的保護宣傳同當地文化底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結合起來,增強群眾的保護意識。
娘寨修繕保護后,社會效益明顯,村民發自內心地認同這里,他們對娘寨很熟悉,有感情、有認同感。村民認識到娘寨是寶貴的歷史文化財富,是一種不可再生資源,要保護利用好它,要對它有敬畏之心。他們主動捐獻原先老宅內的舊家具、生活用品及與娘寨有關的文物,作為展品進行展覽,豐富其內涵。縣文旅局及時將修復后的娘寨申報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提高其保護等級和知名度。同時良寨村也結合美麗鄉村建設,美化周邊環境,重新整修舊時通往良寨村的古道,著手進行良寨村旅游開發事宜,娘寨這一特色歷史文化資源的價值在現代旅游中日益凸顯,游客慕名來領略娘寨的文化魅力。良寨村還計劃利用娘寨開發研學旅游、民俗旅游、體驗旅游、休閑旅游等,讓這個文物建筑在新時代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
娘寨的修繕保護活化,是我縣對集體產權的鄉村古建筑修繕保護的一次嘗試,采用由村級組織主導實施,政府提供政策資金技術支持,本地居民進行現場監管的修繕模式,對屬集體產權或私有產權的鄉村建筑維修保護有一定的推廣意義。
參考文獻
[1]林躍先.閩清文物史跡[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1.
[2]浙文.傳統村落文物建筑保護利用的成功案例[N].中國文物報,2018-09-14(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