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興揚 廖俸
【先鋒人物】
劉光榮,男,漢族,1965年7月出生,四川榮縣人,現任四川省榮縣雙石鎮黨委書記。曾于1997年榮獲全國農業普查辦公室“國家級農業普查先進個人”稱號、1998年榮獲省農業廳“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先進工作者”稱號、2003年榮獲縣委、縣政府“榮縣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先進個人”稱號、2015年榮獲榮縣縣委、縣政府2014年度“信訪和群眾工作先進個人”稱號。
在今年初春的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中,劉光榮以對人民極其負責的態度,始終戰斗在第一線,帶領全鎮人民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確保了疫情防控與生產建設兩不誤,被四川省總工會評為省級先進工作者。
具體算下來,今年已經是劉光榮回雙石鎮工作的第20個年頭,從而立之年到頭發花白,劉光榮見證了家鄉從傳統農業鄉鎮到民間藝術特色鎮的蛻變,更踐行了一個共產黨員的誓言,把青春和激情灑在了故鄉的土地上。
作為雙石鎮黨委書記,從疫情打破全鎮的春節活動、到有序恢復重要項目的生產建設,工作幾乎占據了劉光榮的所有時間。來不及整理這第20個年頭的內心感慨,時間就已過去了半年。
劉光榮(右一)在雜柑基地調研指導 虞林 攝
“全鎮人,同行動,眾志成城抗病毒”“咱雙石,共攜手,齊把病毒趕起走”,2020年初,一段榮縣鄉音的打竹板順口溜通過鄉鎮廣播和擴音喇叭等設備,在雙石鎮的田間地頭不斷傳播,緩解了疫情帶來的緊張感。
竹板的創作者是雙石鎮76歲高齡的農民作家吳錫昭,這段名為《同心協力打好這場全民戰爭》的作品后又經雙石鎮望佳灘社區歌舞隊改編。創作者們說:“面對嚴峻的形勢,每個人都應該響應號召,貢獻自己的力量。”音頻迅速在網絡上流傳,網友們紛紛為雙石鎮親切、團結、樸實的氛圍“點贊”。
劉光榮說:“特殊時期,書記帶頭沖鋒是要求更是責任。”
往年的農歷新年是雙石鎮一年中最熱鬧的時節,趕集的村民和慕名而來欣賞漫畫藝術的游客絡繹不絕,共同組成一幅幅“年味兒十足”的幸福圖景。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原有的期待和準備,冷清的正月彌漫著焦慮、恐慌,村民們不知所措。疫情就是命令,阻擊疫情就是責任。為此,劉光榮在村社間來來回回地跑,對村社干部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控制疫情傳播,必須做到讓100%的群眾知曉,還要100%的群眾行動起來,99%都不行。”
據雙石鎮政府的工作人員回憶,疫情阻擊戰打響后,劉光榮主動承包流動人口最多、工作量最大的蔡家堰村、插旗村兩個村的疫情防控任務,哪怕下班時間再晚,也要到自己的責任村了解情況,與村“兩委”碰頭分析、解決難題。
1月28日,石塔村18組返鄉人員肖某突發高燒,村里干部先后4次上門,要求送他到鎮中心衛生院就醫確診,對方就是不肯。劉光榮知道后,趕忙聯系鎮中心衛生院,同時苦口婆心地向肖某宣傳疫情防控的要求,講清利害關系。隨后,肖某提出要住縣城最好的醫院,劉光榮又聯系縣疾控中心,安排鎮中心衛生院救護車將肖某送到縣人民醫院進行醫學檢查。檢查完畢后已經接近凌晨,經醫生同意,劉光榮開車將肖某送回石塔村18組。
最初的那一個月,“學習、傳達、檢查、聯系、勸說”是劉光榮的大部分工作。在他的組織下,雙石鎮的抗疫工作做到了絕對的精細,全鎮完成摸排20123戶,做到不漏一戶一人,并重點摸排武漢返鄉及途經湖北(武漢)人員638人,建立臺賬,進行全面監測、管控。
春節期間,劉光榮面對面向群眾宣傳普及防疫知識?虞林 攝
劉光榮(左)看望慰問老黨員? 虞林 攝
雙石鎮“漫畫小鎮”外景? 虞林 攝
每一天,醫護人員都會到村民家中檢測身體情況,一天測量兩次體溫并做好相關記錄;黨員干部和志愿者對來往車輛和人員執行嚴格的監控檢測,在各村社卡口設檢查點,為過往乘客檢測體溫、發放溫馨提示,對走親訪友的進行勸返;重點場所、敬老院、公廁等實行全面定期清潔消毒;嚴格落實“七暫停三禁止”要求,暫停3個場鎮趕場,取消宴席30余場……全體鎮機關干部和村社黨員簽訂了《疫情防控工作紀律承諾書》上千份,保障了雙石鎮的抗疫萬無一失。
春節過后,隨著疫情的有效控制,村民們有了返崗工作和開展生產的愿望。根據上級要求,劉光榮果斷調整了全鎮疫情防控工作重點,將應急措施和常態化防控相結合,適時組建農業農村農民工服務、企業項目復工復產等9個服務工作專班,保障農民工安全順利返崗,在鎮里實行分區分級防控。考慮到雙石鎮的文化特色,劉光榮在第一時間組織農民藝術家創作“農民漫畫”,宣傳“十二個規范”“十大行動”等疫情防控重要舉措。
與此同時,為解決當地農產品滯銷的問題,劉光榮通過多種渠道聯系電商和外地客商,化解雙石鎮7000余噸“不知火”滯銷危機;先后協助金龍水泥等37個企業復工復產、重大項目順利復工復產,涉及復工人數1037人,確保了農業田間管理和春耕生產滿栽滿插,三產業復工有序推進。
劉光榮(前排左二)現場指導產業基地建設? 虞林 攝
截至4月末,雙石鎮未發生一例確診或者疑似病例,生產建設有序,全鎮5.8萬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得到保障,全鎮經濟社會穩定發展。
3月19日,雙石鎮大竹林村的雜柑基地完成了機械整理,劉光榮忙著組織村民進行果苗移栽。
劉光榮老家在雙石鎮石塔村,父親過世得早,母親在老家獨居。“先是忙疫情,后要搞生產,劉書記有好幾次路過家門,看到母親孤單一人坐在門前,他只隔著車窗向母親揮一下手,就算打了招呼。”雙石鎮工作人員向記者感嘆,“也不知道老人家有沒有看到兒子,車子每次就那么匆匆而過。”
在劉光榮看來,鄉村振興,產業是關鍵。這幾年,雙石鎮成為自貢市的鄉村振興示范鎮,3萬余畝的優質雜柑就是產業布局之一。
劉光榮算了一筆賬:新發展的優質雜柑每畝投入約1.8萬元,而提升改造的雜柑每畝投入約3000元——3.05萬畝優質雜柑產業園的發展,改造投入就將達到3.2億多元。目前,全鎮雜柑產業提升改造的資金全部由果農自己承擔,新發展的1.55萬畝優質雜柑則申請到政府給予總額1.14億元的補助。
目前,除了陶然公司流轉土地5500畝、大唐公司流轉5000畝集中成片發展優質雜柑外,雙石鎮還引進了樹人公司同樣發展雜柑5000畝。劉光榮說:“這兩年,以大竹林村為中心,輻射石羅、長沖、蔡家堰、金臺4個村,1.5萬畝的改造面積已經完成三分之二,今年,我們還要完成新發展的1.55萬畝苗子移栽!”
除此以外,雙石鎮的養殖項目也風生水起,建成了年出欄30萬頭的仔豬繁育項目,生豬養殖、肉雞養殖、“稻蝦、蟹、魚”水產養殖等項目進展順利;文旅融合發展上,“玉章故里·漫畫小鎮”項目二期工程完工,玉章培訓學院、動漫婚慶村、情漫童樂谷、花漫大才寨等項目正在開展。
不久前是劉光榮母親79歲的生日,忙于工作的劉光榮只是略有遺憾地說,“能回去陪母親吃頓飯就不錯了”。對此,他不愿意過多談及,轉而向記者介紹鎮里這兩年垃圾分類工作的亮點和難點。
2019年,雙石鎮爭取項目資金600萬元實施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在金臺、蔡家堰、大竹林三個核心村實施垃圾分類處理,共建了30個垃圾分類亭;在長沖村建設地埋式垃圾壓縮站一個,目前每天壓縮垃圾約7噸;同時配置60個垃圾鉤臂箱,方便收集農村垃圾和運輸垃圾;配置清掃車、灑水車、壓縮垃圾運輸車各一輛,保障衛生保潔和垃圾清運;對玉章故里風景區內的蔡家堰村46戶農戶配置了分類垃圾箱,指導垃圾分類放置、集中時間清理。
“垃圾分類是好事,可以有效改善村衛生環境。”劉光榮坦言,“要求村民做到垃圾分類還需要時間,需要干部的引導,還有進一步的宣傳。不過,我們有信心和決心做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