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圣燦 羅剛
海藻場和海草床
目前,海洋牧場在國際上還沒有形成統一的定義和解釋,其內涵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不斷深化。綜合目前國內對海洋牧場的認識,可將其定義歸納為基于海洋生態系統原理,在特定的海域,通過人工魚礁、增殖放流等措施,構建或修復海洋生物繁殖、生長、索餌或避敵所需的場所,促進海洋生態系統的養護和恢復,實現漁業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漁業模式。
等待投放的人工魚礁
一片海藻場
簡單來說,海洋牧場就是通過人工手段或措施(主要是投放人工魚礁、開展海藻場和海草床建設、珊瑚礁移植等),營造良好的海洋生態系統,以實現漁業資源的可持續產出。為了合理養殖更多的牛羊牲畜,人類在陸地上建立了草原牧場,挑選出合適的牛犢羊羔,用牧草來慢慢喂養它們長大,并建立大棚來為它們遮風擋雨、躲避敵害。同樣,海洋牧場與之類似,通過海上“放牧”,給魚蝦蟹貝喂食,為它們建造躲避敵人的房子。
海洋牧場的建設主要包括生境構建、資源養護以及管理維護等方面。生境構建就是為海洋生物提供適宜的環境,通俗地講就是為它們“搭房子”,搭建方法包括投放人工魚礁,建設海草床、海藻場、珊瑚礁和牡蠣礁等;資源養護則是通過苗種培育、資源增殖、資源采捕以及音響馴化等措施,科學保護和合理開發水生生物;管理維護是指對構建的生境和養護的資源進行監測、評估和維護,需要進行信息化建設、調查評估、生境與設施維護等。
人工魚礁,是為了保護和改善水域生態環境、養護增殖水生生物資源而在選定的水域中設置的人工設施。它是我們為海洋生物蓋的“房子”,不僅能夠保護小動物,還能改善海洋環境,把周圍環境變得更漂亮,吸引更多的海洋動物。
穿行在鰻草中的魚
根據不同的海底環境,人類設計出各類功能不一的人工魚礁。人工魚礁首先在陸地上用鋼筋混凝土等材料搭建完成,然后用運輸車和船裝載到海上的指定位置,再用吊機投放到海里。人工魚礁慢慢地下沉,在海底著陸后,海洋生物的房子就造好了。目前,大部分的人工魚礁材料是鋼筋混凝土,也有部分是石塊、鋼材等其他材料。
人工魚礁在海底建造完成后,會發揮三大效應。
兩種不同樣式的人工魚礁
兩種不同樣式的人工魚礁
一是流場效應:人工魚礁憑借其獨特的結構,在其周邊及內部形成上升流、加速流、滯緩流等流態,從而提高各水層間的垂直交換效率,形成理想的營養鹽轉運環境,把沉淀在海洋底層的營養物質帶到上層,為上層的浮游生物提供重要的營養物質。
二是生物效應:一方面,很多喜歡附著生活的海洋動物,如藻類、貝類等,會固定在人工魚礁表面,在這里安家,就像為原本的房子開辟了一個小花園;另一方面,藻類可以通過光合作用,吸收水中的營養物質和二氧化碳,釋放氧氣,起到凈化水質環境的作用。同時藻類也是許多草食性動物的餌料。
三是避敵效應:許多魚類會選擇礁體及其附近作為暫時停留或長久棲息的地點,自然而然,礁區就成了魚群密集區。由于有礁體作為隱蔽庇護場所,幼魚被其他魚類捕食的概率降低,從而使幼魚的存活率大大提高。
海洋牧場除了在海里蓋“房子”,還會在海里“植樹造林”,也就是采取人工方式種植海藻或者海草。
海藻場是在近海淺海區的硬質底上生長的大型海藻與其他海洋生物群落所共同構成的一種近岸海洋生態系統。海藻場可分為自然基質海藻場、人工浮床式海藻場、人工藻礁式海藻場等,可以通過大型海藻自然附著和人工栽植等方式進行建設。根據海洋牧場中海藻場的功能定位及海域環境,篩選適宜本地物種為目標藻種。海帶、裙帶菜、羊棲菜等都是常見的海藻。
海草床則是在近岸淺水區域沙質或泥質海底生長的高等植物海草群落。種植海草一般選取海洋牧場海域本地海草床或周邊海草床的海草種類,如鰻草、海菖蒲、貝氏喜鹽草等都是常見的海草。根據海洋環境的不同情況,選擇通過植株移植或者種子種植的方式進行種植—有時適合將培育好的海草草塊移植到海底,像種樹一樣種下去;還有時適合將海草的種子播種到海底的泥沙中。
海洋牧場除了放魚苗、建房子、植樹造林外,還搭載了很多前沿的高科技。
通過信息系統,我們可對海洋牧場生態環境進行實時在線監測,就像看電視直播一樣,實時觀看到海洋動物的狀況。我們不僅能“看”到海里的視頻信息,還能看海里的天氣預報,我們的“千里眼”能夠觀察到海水的溫度、鹽度、波浪、溶解氧、葉綠素、酸堿度、濁度等海洋要素,當“天氣”不好時,信息系統會做出預警,我們就能提前保護海洋動物了。
陸地牧場中我們常能看到牧羊犬放牧牛羊,在海底則有另一科技來充當牧童的角色。音響馴化系統可以利用魚類對聲音的特殊反應,用水下揚聲器播放固定頻率的聲音,并結合投餌對魚類進行馴化,使魚類對馴化聲音產生正趨向反應,向聲源聚集成群。這樣分散的個體魚就可以被誘集成群,而在海洋中放牧的魚也不會跑出去,就在這片海洋牧場區域生活。
從遠處看,它就像是海上龍宮。海洋牧場平臺被設置在海洋牧場區域內,可以提供生產管護、生態監測、安全救助、能源補給和海上看護等服務,同時還能開展海上垂釣、觀光等休閑旅游活動,是集多功能于一體的海洋牧場平臺綜合體。
延伸閱讀
海洋牧場vs傳統海水增養殖
常規的網箱養殖
現在海洋牧場發展火熱,大家都把相關內容往上靠,并將一些不相關的內容也放進來,這就導致了海洋牧場概念被泛化。比如部分地區將單純的底播增殖、網箱養殖、吊籠及筏式養殖也稱作海洋牧場。
這里要說明的是,雖然海洋牧場和海水增養殖兩者有一定的聯系,但是實際上是有所差異的:海洋牧場主要包括生境構建、人為活動、持續產出3個特征要素,其中生境構建是海洋牧場的核心要素,而海水增養殖沒有生境構建的相應要求。因此,海水增養殖和海洋牧場不能完全劃等號,海洋牧場是海水增養殖的高級發展階段,是基于生態系統水平的資源增殖,具有其特有的核心要素,更注重于生態修復和資源養護、生態環境的適宜性和承載力以及先進科學技術和管理方法的應用。
(責任編輯 /陳瑩 美術編輯 /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