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結束對中國為期9天的考察后,中國-世界衛生組織新冠肺炎聯合專家考察組2月24日在京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考察情況以及對中國及全球疫情防控的建議。
聯合專家考察組由25位來自流行病學、病毒學、臨床管理、公共衛生等領域的中外專家組成。在華期間,考察組與國務院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相關成員單位舉行座談,赴北京、廣東、四川和湖北實地調研,全方位、深入了解全國和相關省市疫情形勢、防控措施、醫療救治、社區(農村)防控、科研攻關等情況。
考察組認為,新型冠狀病毒是一種新的病原體,對病毒傳播機制和疾病嚴重程度的認識還在不斷深入,全球防控工作仍面臨嚴峻挑戰。中國采取了前所未有的公共衛生應對措施,在減緩疫情擴散蔓延,阻斷病毒的人際傳播方面取得明顯效果,已經避免或至少推遲了數十萬新冠肺炎病例。此外,中國也在保護國際社會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為各國采取積極的防控措施爭取了寶貴的時間,也提供了值得借鑒的經驗。中國正在采取謹慎、分階段、有序的方式,逐步恢復社會、經濟、教育和醫療等各部門的正常秩序。其他國家應迅速重新評估對中國采取的措施。
考察組建議各國開展積極主動的監測,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嚴格追蹤并隔離密切接觸者。對有輸入性病例或疫情暴發的國家,考察組建議立即啟動國家應急處置方案,確保各級政府采取必要的干預措施,阻斷疫情傳播,做好相應準備和應對預案,必要時采取更為嚴格的措施。考察組呼吁各國加強對疫情信息的共享,團結一致,共同應對新冠肺炎的挑戰。
考察組中方組長、國家衛健委新冠肺炎疫情應對處置工作專家組組長梁萬年在會上通報:考察組有五個方面的主要發現,分別是關于病毒的認識、對此次疫情的判斷、疫情傳播特點也就是其傳播動力學,疾病的嚴重程度,以及中國政府的應對策略和措施。
1、關于對新冠病毒的認識:通過對不同地點分離出的104株新冠病毒株進行全基因組測序,證實同源性達99.9%,提示病毒尚未發生明顯的變異。
2、關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流行病學特征:根據傳染病網絡直報信息系統數據以及湖北武漢、廣東深圳和廣州、四川成都等現場考察,聯合考察組對新冠肺炎流行病學特征有以下認識:
一是人口學特征。患者平均年齡51歲,30~69歲患者占77.8%,77.5%的病例來自湖北。
二是動物宿主。目前的研究表明,蝙蝠有可能是新冠病毒的宿主,穿山甲可能是新冠病毒的中間宿主之一。
三是傳播途徑。目前認為,呼吸道飛沫和接觸傳播是主要的傳播途徑,已從一些確診患者的糞便中檢測出新型冠狀病毒,存在糞-口傳播風險。新冠病毒可能通過氣溶膠傳播,但在中國這不是主要的傳播方式。
四是家庭聚集性。從廣東和四川的現場考察來看,78%~85%的聚集病例發生在家庭。
五是密切接觸者管理。在廣東和四川,現場流行病學工作者幾乎對所有已發現的密切接觸者進行了追蹤和醫學觀察,大約1%~5%的密切接觸者實驗室確診為陽性。
六是易感性。新冠病毒是一種新的病原體,因此,各年齡段人群均對新型冠狀病毒沒有免疫力,普遍容易感染。
梁萬年介紹,無癥狀感染者是否能夠傳播疾病、在疾病傳播中的作用也有待進一步研究。從病死情況來看,全國的病死率大概是3%-4%。全國除武漢外,其他省市的病死率在0.7%左右。從發病到實驗室確診平均間隔時間,最早全國為平均12天,2月初已經下降到3天。武漢已從早期的15天,下降到現在的5天。這說明我們對疾病的發現和診斷效率大幅提高。現有資料表明,輕癥患者從發病到康復平均時間是兩周,重癥患者需要三到六周。截至2月22日,全國已經有1.8萬余病例康復。
梁萬年介紹,關于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傳播動力學分以下四種:
第一種是武漢傳播。武漢早期發現的病例大多與華南海鮮市場的暴露有關。隨后,病毒通過接觸海鮮市場的人群擴散到社區,形成社區傳播。自2020年1月23日起,在武漢及周邊城市采取的交通管制等措施有效阻止了疫情向全國及全世界其他地區進一步擴散蔓延。
第二種是湖北除武漢外其他地區的傳播。在緊鄰武漢的湖北孝感、黃岡、荊州和鄂州等地,傳播流行強度略低于武漢。該省其他地區,因武漢的交通管制,人口流動減少,其傳播動力與全國其他地區更為接近。
第三種是湖北省以外其他地區的傳播。武漢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再加上疫情發生時恰逢中國農歷春節,人口流動性大,疫情有可能迅速從湖北省擴大到我國其他省區。為了阻斷疫情蔓延,全國采取了一系列強有力的公共衛生干預措施。截至目前,絕大部分報告病例與湖北武漢有關,其他省份的社區傳播非常有限,大部分為家庭聚集性疫情。
第四種是特殊場所和人群的傳播。我們注意到有聚集性疫情發生在醫療機構、監獄等特殊場所。但總的來看,不是影響傳播動力學的主要因素。關于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感染,據報告,全國共有3000多名醫務人員感染新冠肺炎病例,絕大部分醫務人員感染病例來自湖北武漢。
考察組外方組長、世衛組織總干事高級顧問布魯斯·艾爾沃德在通報考察組現場調研情況時指出,面對未為人知的新型病毒,中國的反應和措施是恢宏的、是靈活的、是大踏步的。(據《人民日報》海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