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對話:華語文學與卡夫卡

2020-07-14 05:56:47曾艷兵曾曉文
南方文壇 2020年3期

曾艷兵 曾曉文

隨著“卡夫卡熱”在全球范圍內的逐漸升溫,卡夫卡及其作品或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無數作家的寫作,從而使得“今天一切文學都與卡夫卡不無關系”。對卡夫卡以后的作家而言,卡夫卡就像他筆下那道“法門”,時至今日,仍然“一如既往地敞開著”,迎接著世界范圍內的文學朝圣者——只要作家們愿意,終有一天他(她)們就會發現這道“敞開的門”,從而不管愿不愿意,都會給自己打上“卡夫卡式”的印記,加拿大華語作家、《卡夫卡式婚約》作者曾曉文就是其中之一。2018年11月29日,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卡夫卡研究專家曾艷兵教授特邀曾曉文展開對話,探討華語文學與卡夫卡之關聯。

曾艷兵:2013年,曾曉文在《小說月報》上發表短篇小說《卡夫卡式婚約》,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在研究生課堂上專門給學生講過這篇小說,并寫了一篇評論文章《卡夫卡式婚約》(見《南方文壇》2018年第4期)那么,請曉文談談你的人生經歷,你的文學創作與外國文學、與卡夫卡之間的關系吧。

曾曉文:作為華語作家之一,世界文學特別是俄蘇文學對我的影響深遠。我父親出生于湖南,從東北師范大學畢業之后就被分配到了黑龍江(1956年),后來認識了我的母親,所以我是“一半湖南人,一半東北人”。我出生在一個地理位置比較特殊的地方——佳木斯,它與俄羅斯隔江相望,這對我以后的生活產生了重要影響,使我的人生選擇與文學創作都與俄羅斯有關。我在佳木斯一中讀中學時就開始學俄語,當時學俄語是“主流”,我們年級只有二十幾人學英語。學俄語奠定了我對俄羅斯文學的興趣和關注。我父親熱愛俄羅斯文學,他曾獲吉林省舉辦的“斯大林文學獎”,他心懷一個作家夢,常常在家里背誦普希金的詩歌和中國古典詩詞,這在我的童年里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后來我在散文《背靈魂回家》中也引用了父親最喜愛的普希金的詩《紀念碑》:

我為自己建立了一座非人工的紀念碑,

在通向那兒的路徑上,青草不再生長

它抬起那顆不肯屈服的頭顱

高聳在亞歷山大的紀念石柱之上……

這首詩給我的印象特別深。后來我就從佳木斯一中考上南開大學。現在想來挺不容易的,當年考大學的錄取率只有百分之六。我報考時十個志愿填寫的全部是中文系,鐵了心一定要學中文,因為太熱愛文學了。

曾艷兵:那個時候很少有人上法律系和經濟系的,文史哲專業,尤其中文常常是首選。

曾曉文:對。當年北京大學中文系在黑龍江只招一名學生,沒錄取我,南開大學覺得我考分很高就招收了(我當年語文成績是全省最高分)。在南開讀了四年本科后就被免試推薦,直讀研究生,師從崔寶衡教授,攻讀世界文學碩士學位,專攻俄蘇文學。我的碩士畢業論文研究的是艾特馬托夫的《斷頭臺》。其實我當時最喜歡的作家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可能我天生有一種悲劇感吧。我在生活中雖然看上去很外向,但我的文字是比較沉重的。此外我很喜歡契訶夫,他的短篇小說對我的影響也非常大。屠格涅夫對我也有一些影響,我寫過一部短篇小說《黑樺》,描寫一個十歲的小女孩和一只名為“黑樺”的小狗之間的故事。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首席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趙稀方教授認為《黑樺》視角獨特、獨辟蹊徑,對歷史進行審美關照,相當不易。《黑樺》也許會使人聯想起屠格涅夫的《木木》。總之,在我的創作中的很多內容,好像都可以追溯到俄蘇文學。

研究生畢業后,我認為人應該“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沒想繼續讀書,就去了國家教委工作,與一位同事合作創辦了《中國職業技術教育》雜志(1992年)。在我的人生中,有兩個關鍵詞:“選擇”和“勇氣”。當時我覺得我的個性不適合機關工作,于是離開了機關去電腦公司工作了一段時間,后來以陪讀夫人的身份去了美國。在“新移民文學”中,很多內容都是關于新移民登上新大陸之后的生活,關于他們經歷的種種挫折、掙扎、文化休克、語言障礙、失業等。為了獨立,我決定外出打工,在新大陸上尋找一個屬于我自己的角色。因為我是學俄語的,根本不懂英語,像一個“聾啞人”,所以在美國很艱難。每當在生活可進可退的時候,我要選擇“進”,憑著堅強和倔強的個性開始學習英語。因為當時是窮留學生,交不起學費去正式的英語學校讀書,就去免費的學校。

我那時生活的城市叫作錫拉丘茲(Syracuse),別名“雪城”,冬天雪下得特別大。有一年大雪下到幾乎齊腰深,全城停課停工四天。最糟糕的是那里的公共汽車很少,每天好像只開兩趟,大部分人都是自己開車。我要到一個黑人區的免費班學英語,大冬天走路去上學。我經歷了精神上非常掙扎的一段時間,以為這大概就是我生命中的低谷了,但我的一個朋友跟我說:“當你跌入生活低谷的時候,你應該感到欣慰,因為你不可能比這走得更低了,從今天開始,你的生活就會一天天往高處走。”我以此給自己一個鼓勵。我從頭學英語,用了一年半時間考過了托福。我有那樣的學習環境,就是為生存而學習,所以每天逼迫自己學英語。與此同時,我想到自己如果去大學讀書就要存一筆學費,所以就在學英語的同時去餐館打工。

這時候發生的一件事情給了我很大的激勵。臺灣有一個文學副刊,具有很高的文學水準,每年都頒發文學獎。我就試著投了一部短篇小說。其實我在讀研究生時專注于文學研究和文學評論,并沒有想到自己要寫作,但因為這個文學獎有獎金,我想就試一下吧,畢竟是中文系畢業的,就寫了一篇《網人》,講述留學生網戀的故事。這個故事在當時是有點超前性的,因為1995年在中國大陸電子郵件尚未普及,更沒有網戀,在美國留學生圈子里用電子郵件的多數是理工科生。我投稿的《網人》獲得了短篇小說獎(1996年),與我同時獲獎的還有兩位,她們后來都成為華語文壇大名鼎鼎的作家:一位是嚴歌苓,另一位是虹影。這次獲獎,讓我明白自己并不是一個既不懂英文又無工作的家庭主婦,我還有一點才氣。從《網人》開始,在過去的二十多年中,每當我在精神跌入低谷的時候,總是文學將我從低谷中解救出來,所以我說“文學是我爬出精神低谷攀援的青藤”。每次都是文學使我重新發現了自我的價值。獲獎后我開始陸續進行散文寫作,同時還在餐館打工,最高紀錄是學三門課、打三份工。

過了英語關之后,我很現實地去學了IT專業。畢業后到波士頓一家電腦公司工作。“9·11”之后很多高科技公司都倒閉了,包括我供職的公司,導致了我的失業。后來我就去德克薩斯州與人合伙開了一家中餐館。在開張那天,臨時從職業中介所請了兩個墨西哥工人來救急,結果當天晚上我們的中餐館就被移民局查封了,說我們涉嫌雇傭非法移民。我在德克薩斯州有過一段被監禁的經歷。在被監禁的大約三個月的時間里,我這個人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我在監獄里對自己的人生做了很多思考。我的長篇小說《夢斷德克薩斯》有五萬字是在監獄里寫下的。如果沒有在那里寫成的五萬字,是不可能有這整部作品的。當時想傾訴,有話要說,這是我能夠在那里生存下去的唯一精神支撐,唯一的前提條件。如果沒有文學,我一定支撐不下去的。

曾艷兵:那里是可以寫作的嗎?

曾曉文:可以,可以買本子。剛進去的時候會發一些宣傳材料,讓囚犯注意安全,因為里面有性騷擾和暴力。我就在這些資料的背面開始寫作,我甚至把這部小說的主要人物框架畫了一個表格(我都不記得在哪里找到的格尺)。我把《夢斷德克薩斯》的手稿一直保存到現在。那段生活讓我有幾點思考:首先是關于“美國夢”的思考,我們幾代華人追逐的這樣一個夢想,“美國夢”的價值究竟是什么?其次就是我作為一個“人”存在,來到這個世上,“我”想要追求的到底是什么?當你在沒有自由的時候就會發現,以前你看重的很多東西都變得無足輕重。即便我在高墻之外有一座豪宅又能怎樣呢?我連自由都沒有。在這部作品里我融入了很多思考。有人說我寫《夢斷德克薩斯》寫得太早了,如果今天重寫這部作品可能會不一樣,應該會上升到哲學高度,可能會把人物安排得更合理,把情節處理得更精練,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那樣的寫作是不可能重復的,那時有一種激情,真的想把心里所有的話都說出來。這就又驗證了我前面所說的:在我跌入生命低谷的時候,又是文學拯救了我。無罪釋放之后我重新陷入了一無所有的境地。說起來話長,我在雪城大學讀書時,一位好朋友建議我去辦一個加拿大的技術移民。正好加拿大大使館給了我一個面試通知,這次面試對我來說很簡單,因為“練英語最好的地方是在監獄里”,在那里需要與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多多少少也會有一些辯論。

通過面試后我就決定離開美國,搬到加拿大。在走出多倫多國際機場的那一刻,我就想起了亞歷山大·格雷厄姆·貝爾(Alexander Graham Bell)說過的一句話:“When one door closes,another door opens,but we so often look so long and so regretfully upon the closed door,that we do not see the ones which open for us.”(一扇門關閉,另一扇門敞開,但我們總是長時間地悔恨萬分地凝視那扇關閉了的門,而沒有留意到那扇向我們敞開的門。)所以我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夢斷德克薩斯》還有一個名——《命運敲兩次門》,就是“Opportunity knocks twice”,其靈感來自我聽到的一句話,大意是Opportunity may knock twice,but you dont know which one is the second time,so you have to catch whatever opportunity you get(命運可能敲兩次門,但你不知道哪一次是第二次,所以你要把握每一次機會)。你需要一直努力,就不會錯過機會,也許第一次機會對你來說不是一個正確的機會,但第二次一定是了。

我在多倫多一無所有,必須從零做起。在加拿大通過網絡找到工作的概率是百分之八,我最后通過網絡,找到了一份在一家建筑管理公司做項目助理的工作。老板覺得我有兩個碩士學位,應該不會錯。雖然公司小,薪水低,但我腳踏實地,努力工作。后來老板想買一套信息系統,正與我的IT理學碩士專業對口,他認為我可以管理這套系統,所以我從無到有,一手創立了公司的IT部門。十幾年來,公司得到很大發展,并在溫哥華、渥太華等地開了分公司,我也一直被升職,直至去年我們公司被美國一家建筑巨頭收購。去年美國一家建筑行業雜志遴選建筑業杰出女性,在加拿大選擇的唯一一位女性就是我。我雖然離開了美國,現在間接地成了美國公司的管理人員。所有這些生活的變化都表明了一點:人要有勇氣堅持,要有一種堅韌不拔的精神,才能改變自己的生活。其實別人很難改變我們的生活,我們必須改變自己的生活。

我到多倫多之后,比較集中地業余進行文學創作。作為一個新移民,我走出了自己的圈子,每天使用英語,我工作的環境也是西方文化的環境,這些都使得我有可能在寫作中表現中西文化的融合,而較少體現兩種文化之間的沖突。通常在大家的印象中,我們這一代新移民可能是“受難型”的,一走出去就被歧視。其實不然,關鍵在于你是如何展現你自己的。若要談到“歧視”,其他族裔的人也受過歧視,希臘人、意大利人、愛爾蘭人都受過歧視。“文學反映人生”,我的生活經歷使我有機會了解多元文化,并在作品中表現出各族裔文化之間的交流,如《移民歲月》和《重瓣女人花》這些后期作品,更多地體現不同族裔之間相互幫助、相互理解的友誼。

在海外寫作,我也考慮過到底做一個“專職作家”還是“業余作家”。很多朋友認為我既然在文學上有些天賦和成就,寫過劇本,也翻譯過作品,就建議我去專職寫作。但在這一點上我與卡夫卡有共同之處——卡夫卡是“白日的保險員,夜晚的寫作者”,而我則是“白日的IT人,夜晚的寫作者”。我在做IT工作之余想找出寫作的時間特別難,像體制內的作家那樣在星期一早晨泡一杯茶悠閑地寫作,這對我來說是永遠不會擁有的一種奢侈。

曾艷兵:早上喝一杯茶,過著很幸福的生活,然后去寫人是怎么痛苦的。

曾曉文:以前年輕的時候我還可以下班后熬夜寫作,現在沒法熬夜,只有周六和周日早晨寫作,有時甚至在外出度假的飛機、火車或郵輪上寫作。有一次在加勒比海坐郵輪,最后一天乘客從早晨九點就開始在游泳池旁喝酒狂歡,中午十二點時很多人已經喝得爛醉如泥,但當時我在修改我的小說《移民歲月》,我是唯一一個拿著自己小說打印稿在那里修改的人。我是完全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寫作的,但有一點我很自豪,那就是我可以不為商業而寫作,不為生存而寫作。因為有這樣一份薪水不錯的工作,我可以到世界各地去旅行。每到一個地方,作家故居我是一定要看的。在這樣精神輕松的前提下,我可以自由地選擇自己想寫的東西。如果一個人物感動了我,我就把他寫下來。我不會因為出于暢銷的考慮而寫作,不用等著稿費來維持生活,因為“等米下鍋”的感覺是非常糟糕的。另外,我在從事IT工作的時候有一種自我實現感。曾教授,卡夫卡在從事他的職業時也是很負責任的吧?

曾艷兵:對,他很負責任。他有時候想退休,專門去從事寫作,就打了辭職報告,結果上司以為他可能是嫌工資不夠、級別不高,于是就給他漲薪、升職。如此卡夫卡也就不好意思再提退休之事,只能更勤奮地工作了。后來他覺得自己介于工作和寫作之間確實有一種撕裂感,于是又想退休,并與上司說明真的不是因為工資的問題。上司覺得卡夫卡雖然否認是工資的問題,但在他心里說不定真是因為工資的問題,于是又給他漲工資……

曾曉文:工作會給人以一定的成就感,在工作中也可以觀察到很多的社會與人生現象。比如說我寫的一個短篇小說《特洛伊木馬·2015》,講述電腦病毒來襲時,一家公司里職員們的反映。我是從身邊生活中汲取靈感的,因此對自己寫的作品、自己把握的題材有一份自信。在短時間內我是不可能去寫一個歷史題材的作品的,因為那需要做很多調研工作,而寫我身邊讓我感動或震動的人或事時,我就比較有信心。

在過去的這些年里,外出游歷也使外國文學對我產生了很大影響。我去西礁島海明威的故居后寫了一篇游記散文,并且每次去過作家故居之后我都會把該作家的作品再重新讀一遍。2007年我去了布拉格,我覺得每一個喜歡和研究卡夫卡的人都應該去一趟布拉格。曾老師您是哪一年去的呢?

曾艷兵:我是2015年去的。

曾曉文:您去了卡夫卡的墓地,是嗎?

曾艷兵:是的,我找了一張地圖,與卡夫卡相關的路線我都走了一遍——他的出生地、住過的房子、上學的學校、散步的道路、安葬的墓地等。還去了捷克卡夫卡學會。

曾曉文:我看您有一張照片是在拜謁卡夫卡墓,很遺憾我沒有去卡夫卡墓。

曾艷兵:去卡夫卡墓地是比較困難的,因為不在市中心,需要專門打車去。

曾曉文:在我去過的所有城市中,布拉格是我的最愛——不是“之一”,而是“唯一”。我愛布拉格有很多很多的原因。你可以在這個城市里慢慢地游走。2007年我去布拉格的時候,下榻的酒店正好與卡夫卡博物館只有兩三條街的距離,我就走過去了。卡夫卡博物館給我留下非常深的印象,用多媒體圖像和音樂來重現卡夫卡的一生,尤其是他的童年、他常走的那條小路。這些設計把他心里的恐懼和對世界的認識都表現出來。

我認為卡夫卡就是文學界的凡·高。每次見到卡夫卡和凡·高的作品,聽到卡夫卡和凡·高的名字,讀到一些和他們有關的事情,我總是有一種想流淚的感覺——“心有戚戚焉”。他們在生前都沒有享受到他們的作品帶來的巨大聲譽,但他們給后世人留下了豐富珍貴的文學文化遺產。在阿姆斯特丹有一個凡·高博物館,我去過三次,其中一次因為裝修沒有開館而未能進去。在這個博物館地下室展出凡·高的兩千多幅素描作品。我能感受到他那孤獨的心靈在浩繁喧鬧城市中的追求。凡·高與卡夫卡,一位是偉大的畫家,一位是偉大作家,他們雖然使用不同的表現手段來表達內心的意識,但他們有很多共通之處:他們在愛情上都很失意,生活中都有誠摯的友情,凡·高的弟弟支持他的創作并把他的作品留下來,卡夫卡也有朋友保存他的作品。

曾艷兵:對,馬克斯·布羅德。卡夫卡本來想把自己的手稿都燒掉,而布羅德則違背他的遺囑將它們保存并整理出版了。

曾曉文:如果卡夫卡當年燒掉手稿的話,就不可能有我們今天的“卡夫卡學”了。但我對目前世界上“消費卡夫卡”這一點還是持保留意見的。

曾艷兵:現在“消費卡夫卡”很嚴重,與卡夫卡有關的景點其實就是一種消費他的方式。實際上,布拉格給我印象很深的就是它已經與真正的卡夫卡沒太多關系了。我從布拉格回國后寫了一篇文章《卡夫卡的布拉格》(見《讀書》2016年第1期),通常人們認為“卡夫卡屬于布拉格,布拉格屬于卡夫卡”。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但其實是不完整的,還應該說“卡夫卡不屬于布拉格,布拉格也不屬于卡夫卡”。因為最后卡夫卡的親戚朋友基本上都與布拉格沒關系了,他的父母先后于1931年、1934年去世,而三個妹妹都死在集中營里了。他雖然有過婚約但沒有結婚,沒有留下后代(有流傳說他曾與格蕾特·布洛赫有一個兒子,但也在七歲的時候就夭折了,只是一種傳言而已,不足為信),所以卡夫卡本人是沒有后人在布拉格生活的。卡夫卡當時是用德語寫作的,而現如今布拉格懂德語的人很少。所以我認為布拉格的“卡夫卡博物館”之類其實都不屬于卡夫卡了,唯一屬于卡夫卡的大概就是卡夫卡墓地,以及墓地上的那塊墓碑吧。

曾曉文:卡夫卡是猶太人,由于家庭信猶太教的原因,他在宗教上是否有一種很錯位的感覺?

曾艷兵:卡夫卡對猶太教是有看法的,但他也沒有明確地表示自己完全不信教,他對激進的猶太復國主義也不太贊同。卡夫卡對基督教有一定的認同感。卡夫卡把文學看得很重,所以我認為他把文學看作是他的宗教。卡夫卡曾說:“一本書必須是一把能劈開我們心中冰封大海的斧子。”“寫作是一種祈禱方式。”實際上他就把文學當作信仰來看了。

曾曉文:這一點我很有認同感。雖然不能說文學是我的宗教,但文學對我來說是一種融入血液的存在,是一種生存姿態。很多人問我為什么要這么苦自己,在郵輪上別人都在玩在唱歌或跳舞,而你為什么要抓緊時間修改作品,自討苦吃。但實際上這對我來說文學就是一種生存的姿態。

曾艷兵:這一點是你與卡夫卡相似的地方。有人問卡夫卡:“你活著的目的是什么?”一般人可能會說是為了寫作。卡夫卡回答:“我活著本身就是寫作。”生命本身就是寫作。不過,即便如此,卡夫卡也要找一份工作,并且他堅持自己的工作一定不能與寫作有關系,否則寫作就成了謀生的手段。馬克斯·布羅德曾受卡夫卡影響,在郵局找了一份與寫作沒有關系的工作,后來他覺得這樣不行,最后走上了戲劇評論和音樂評論的道路,他認為卡夫卡在這一點上的嚴格態度是一種“高尚的迷誤”。卡夫卡在保險公司的工作跟你現在的IT工作相似,跟寫作是沒有什么關系的,寫作是純粹的寫作,工作是為了掙錢,基本能養活自己就可以了,只是這樣的選擇并非完全沒有內心的糾結與矛盾。你在《卡夫卡式婚約》中也寫到他與菲莉斯·鮑爾的婚約,1914年,婚約解除后,卡夫卡曾想離開布拉格去柏林或萊比錫找一份與寫作有關的工作。但是卡夫卡正準備去柏林的時候,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邊境線封鎖,最后他只好留在原處。試想1914年卡夫卡如果真的去了柏林,還能否寫出《訴訟》和《城堡》這么偉大的作品?也未可知。作家的有些際遇真的可能是命中注定的。

曾曉文:這一點我深有同感。如果沒有從美國搬到加拿大的話,我或許未必會成為作家。加拿大是一個特別適合寫作的地方,雖然只有三千多萬人口,但是作家很多。人在那里會比較平和,少有攀比心理,大家過得差不多就可以了。有這樣一個沉靜的環境才能安下心來寫作。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卡夫卡寫作的語言與他的生活環境用語之間的沖突。他用德語寫作,而當時布拉格人日常用語是捷克語。

曾艷兵:當時奧匈帝國以德語為官方語言之一,掌握德語有助于去政府機關工作。卡雷爾·恰佩克用捷克語寫作。而里爾克也是用德語寫作,他與卡夫卡都是布拉格人,但他游歷各國(法國、俄國、瑞士、意大利、北非等),而卡夫卡這個作家很特殊,他一生主要生活在布拉格,他是“不要行萬里路”的。

曾曉文:卡夫卡一生幾乎沒有離開過布拉格,他的生活圈子其實是很小的,但他的作品《中國長城建造時》體現著他對“中國”的想象,中西方文化在卡夫卡作品中有著深刻的表現。此外,卡夫卡的長篇小說《美國》(1912—1914)寫的其實是“新移民”登上美國新大陸的故事,但他根本沒有去過美國。

曾艷兵:這也是我一直思考的一個問題,比如說你要理解卡夫卡的《美國》,到底是去一趟美國好呢,還是不去好?

曾曉文:這就是一個悖論。

曾艷兵:對,你去了之后看到的是一個真實的“美國”,然后你去理解卡夫卡的《美國》可能就會有問題,你會受現實的影響;但是你都沒去過“美國”,怎么能理解卡夫卡所寫的“美國”呢?所以卡夫卡總是將人置于一個“悖論”之中,這是卡夫卡最顯著的一個特點,要理解卡夫卡就得盡可能地進入“悖論”中去。而曉文你的小說《卡夫卡式婚約》也是一個“悖論”的產物,請你介紹一下該小說的創作背景,當年為什么會想到這樣一個題目?

曾曉文:《卡夫卡式婚約》其實是一篇半自傳體小說,與我自己的婚姻生活有關。我到多倫多之后閉門苦思,潛心寫作《夢斷德克薩斯》,后來覺得這樣一個人生活下去不夠幸福,后來就認識了我現在的先生。其實我們對一紙婚約不是很在意,但我畢竟是中國人,要給父母親一個交代。就像《卡夫卡式婚約》中所寫的羽彤和凱文一樣,由于不同國家(中國、美國、加拿大)有不同的婚姻法規定,我們兩個人想結婚而不得,我先生就說這簡直就是“卡夫卡式怪圈”。

曾艷兵:他先說的?

曾曉文:對,他先說的,而他是一個不太愛文學的人。哈哈。

曾艷兵:那他竟然也知道“卡夫卡”和“卡夫卡怪圈”。

曾曉文:因為我們在布拉格旅行時去了“黃金巷22號”——卡夫卡曾經寫作過的那間小屋,現在成了一家書店,我在那里買了一本《城堡》。在我們回加拿大的飛機上,我先生就把《城堡》讀完了,所以他對“卡夫卡”和“卡夫卡式”有一種直覺上的了解,他覺得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的遭遇就像是陷入了“卡夫卡式怪圈”。與此同時,2012年還有一樁沸沸揚揚的案件:有一對女同性戀者在加拿大多倫多登記結婚,但她們不住在加拿大,最后她們想離婚的時候加拿大法律認為無權給一對不居住在本國的夫妻辦理離婚手續,而她們的居住地則根本不承認“同志婚約”,因此不可能解除一樁根本就不存在的婚姻。于是她們兩個人就陷入了想離婚而離不了的“卡夫卡式怪圈”。

曾艷兵:也就是說在小說《卡夫卡式婚約》中,你把現實中的兩個女同性戀寫成兩個男同性戀了。

曾曉文:對,我寫成了一個越南裔俊男和一個粗獷的英國人之間的故事,我覺得這樣更有戲劇性。多倫多支持同性戀愛,這是加拿大文化中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我就是把自己的經歷以及那對同性戀情侶的故事糅合起來,最終創作出《卡夫卡式婚約》這篇小說。在您對我小說的評論文章《卡夫卡式婚約》中,認為作品本身很寫實,但缺乏一點悠長的意味。我覺得您的評論是很中肯的。

曾艷兵:是的,我認為你的小說中卡夫卡悖謬式的成分還可以更多一些。兩對主人公在遭遇了各種“卡夫卡式”的阻礙之后,最終還是有一個完滿的結局:想結婚的都結了,想離婚的也離了。這在卡夫卡筆下是不可能的,他一定要把“悖論”走到頭,最后一定是沒有結尾的——不管你怎么努力,想結婚的還是結不了,想離婚的更是離不了。這才應該是卡夫卡的風格,是一直寫不完的。卡夫卡本人有過三次“婚約”,但都解除了,所以他是沒有“婚姻”的。

最后,感謝曾曉文給我們這個契機,讓我在“卡夫卡式寫作”“卡夫卡式審判”“卡夫卡式遺囑”等一系列“卡夫卡式”基礎上,對“卡夫卡式婚約”也作了進一步思考和研究。卡夫卡是說不盡的,期待我們明年相約再談另一種“卡夫卡式”。■

(王曉林記錄并整理。曾艷兵,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曾曉文,加拿大華語作家、編劇。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卡夫卡與中國文學、文化關系之研究”階段性成果,項目批準號:17AWW00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不卡| 国产人成在线观看| 久青草免费在线视频|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无码| 成人夜夜嗨| 呦女精品网站| 国产综合色在线视频播放线视|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精品| 久久精品人妻中文视频| 精品福利视频网| 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5555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5388| 亚洲欧美在线看片AI| 国产第八页| 国产黄在线免费观看| 久久婷婷色综合老司机| 国产在线自在拍91精品黑人| 午夜少妇精品视频小电影| 国产一区二区福利| www.精品国产|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在线播放| 欧美三级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无码综合亚洲日韩不卡| 久久99蜜桃精品久久久久小说| 亚洲无码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国产小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人成aaaa| 高清免费毛片| 67194亚洲无码| 国产黑丝视频在线观看| 经典三级久久| 91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女人呻吟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彩在线视频50| 久久综合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综合色吧| 国产精品第5页| 亚洲天堂首页| 色综合中文| 青草国产在线视频| 亚洲第一视频网|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a高清| 色噜噜久久| 2020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 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午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欧美中文字幕| 九九这里只有精品视频|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三区| 国产成人亚洲无吗淙合青草| 成人毛片在线播放|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在线不卡视频| 日本五区在线不卡精品| 伊人无码视屏| 最新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 四虎影视库国产精品一区| 久久久久国色AV免费观看性色|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一区二区| 色爽网免费视频| 露脸国产精品自产在线播| 欧美啪啪一区| 国产手机在线ΑⅤ片无码观看| 国产免费自拍视频| 久久77777| 亚洲天堂啪啪| 91国内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a级片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欧美日韩| 无码中文AⅤ在线观看| a免费毛片在线播放| 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日韩成人在线一区二区| 国产极品嫩模在线观看91| 毛片大全免费观看| 亚洲三级电影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不卡| a级毛片在线免费| 五月婷婷导航| 国内熟女少妇一线天| 国产精品美乳| 蜜臀av性久久久久蜜臀aⅴ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