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全 李艷萍
摘 要 近年來,藝術類畢業生規模隨著高校招生數量的擴張而不斷擴大。在社會經濟高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的新時代大背景下,藝術教育正處在由傳統的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迅速發展階段,一方面畢業生就業機會增多,另一方面社會對藝術類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畢業生就業問題突出,就業形勢嚴峻。本文基于藝術類畢業生就業現狀分析,深度挖掘他們在就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探究“全過程”就業指導與幫扶舉措,通過完善培養機制、轉變就業觀念、提高全方位就業指導和服務、關注特殊畢業生、建立就業信息數據庫、實現多元化就業等舉措,幫助畢業生實現高質量就業。
關鍵詞 藝術類 畢業生 就業幫扶
中圖分類號:G647.38??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z.2020.05.086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scale of art graduates has continued to expand with the expansion of college enrollment.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a new era of rapid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art education is at a stage of rapid development from traditional elite education to popular education. On the one hand, graduates have more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on the other hand, the society requirements for talents are increasing day by day, the employment problems of graduates are outstanding, and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is grim.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employment status of art graduates, deeply digs out their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employment process, explores the "full process" employment guidance and assistance measures, by improving the training mechanism, changing the concept of employment, improving all-round employment guidance and services, focus on special graduates, establish employment information databases, and achieve diversified employment to help graduates achieve high-quality employment.
Keywords art; graduates; employment assistance
1藝術類畢業生就業現狀
(1)就業難問題凸顯。從藝考生的來源看,主要分為兩種類型:一是出于對藝術的熱愛和追求而選擇藝術方向,他們往往屬于“童子功”類型,專業基礎扎實、專業優勢明顯;二是出于升學的壓力,避開文化課基礎差的現狀,在短時間內通過高強度的藝術培訓,加入藝考大軍走向藝考之路。隨著藝考報名人數的持續攀升,與之相對應,高校在招生專業設置上有了較大變化,不僅師范類、綜合類高校開設了藝術類專業,一大批理工類、社科類高校也設立了藝術學院。藝術學科的增設和招生數量的增加,使得藝術類畢業生規模不斷擴大,在就業崗位短時間內無法大規模增加的前提下,藝術人才趨于飽和,畢業生就業困難凸顯。
(2)就業不穩定性加劇。藝術類畢業生專業對口的就業渠道較單一,主要集中在學校教師、社會性藝術培訓機構等。從藝術類畢業生就業情況、簽約類型、人職匹配等因素的影響來看,就業系統中的統計結果并不能系統反映全部問題,多數畢業生初次就業單位集中在小型培訓機構、小企業或與所學專業非相關性臨時崗位,與自己心儀的就業目標差距較大,頻繁跳槽的畢業生大有人在,總體來看,藝術類畢業生就業不容樂觀。
2藝術類畢業生就業問題探究
2.1? 就業能力不足
(1)專業水平不高。藝術專業的學習對自身專業條件及專業悟性要求較高,對于大部分因升學壓力而選擇藝術專業的學生來說,由于自身專業基礎較差、專業條件與悟性不高等因素,進入大學后存在學習興趣不高、學習主動性不強、專業發展緩慢等問題,同時又缺乏系統的學業規劃和職業規劃,掛科、補考、重修等問題嚴重,有些學生甚至無法按時獲得畢業證和學位證。
(2)綜合能力有欠缺。綜合素質較高的畢業生近年來越來越受到企業的青睞,特別是既有專業特長又有較強的組織管理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的畢業生具有更強的競爭優勢。藝術類畢業生多為“95后”獨生子女,從出生開始便處在我國經濟高速發展階段,他們普遍條件優越,但自我約束力、挫折承受力較差,存在以自我為中心、依賴性強等特點,多數學生只關注本專業的學習,不主動學習鍛煉自身組織、協調、管理等職場必備的能力。
2.2 就業觀念有偏差
(1)缺乏就業危機感。慢就業緩就業問題嚴重,目前,藝術專業畢業生多為家庭條件優越,多有一定的人脈資源,并普遍存在就業依賴心理,有些畢業生缺乏主見,聽家長安排,不急于找工作,等到最后學年把希望寄托在老師或家人身上,部分獨生子女畢業生直至畢業離校后才恍然若失,不愿承認自己已經失去在校大學生的身份。
(2)就業期望值過高。部分藝術類畢業生對自身定位不準確,認為“高投入”就應該對應“高產出”,在求職過程中,將大城市和高薪資作為就業首要目標,同時對自己的能力缺乏正確的認識,高不成、低不就,屢屢受挫。在就業市場供需矛盾突出的大背景下,部分藝術類畢業生對就業形勢缺乏清晰認識、就業期望值過高,錯失了就業良機。
2.3 就業心理準備不充分
(1)內職業生涯規劃不系統。職業生涯規劃可以分為外職業生涯規劃和內職業生涯規劃,其中外職業生涯主要涉及個人所從事職業的單位、地點、內容、職務、環境、工資待遇等要素,而內職業生涯則是與個人所具備的知識、觀念、心理素質等要素有關的心理準備。內職業生涯的發展比外顯性職業生涯更為重要,它關乎畢業生在求職過程的選擇和判斷的能力和心理準備,而這方面恰恰是藝術類畢業生所欠缺的。
(2)就業心理壓力過大。藝術類畢業生個性特征明顯,常常表現為獨立、好強,抗挫折能力不足,存在心理異常的畢業生比例越來越高,部分學生受情感困擾或專業水平不高等因素的影響,產生焦慮、抑郁等一系列心理問題。在初次求職失敗后便一蹶不振,不敢再次進行求職嘗試,或者再次求職因壓力過大發揮失常,從而與理想職業擦肩而過。還有部分畢業生在看到同學求職成功后,在對比中產生較大心理壓力,對求職帶來負面影響。
2.4 家庭因素的困擾
(1)家庭經濟壓力大。部分藝術類畢業生家庭條件相對較差,家庭對他們的教育投入占家庭總收入的較高比例,甚至是舉債求學,該類學生在畢業求職過程中更傾向于高收入高回報的崗位,以便在短期內彌補家庭經濟投入損耗,改善家庭經濟狀況,最后往往因為就業目標定位偏差,無法實現人職匹配,就業困難加劇。
(2)家庭就業期望值過高。受傳統“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庭教育觀的影響,一些父母始終認為既然子女讀了大學,就理所當然的成為國家干部,期望找到一份輕松體面待遇好社會地位高的職業,導致與眼下更適合的崗位失之交臂。
3 藝術類畢業生就業幫扶舉措
(1)創新藝術生培養機制,提升專業水平和綜合能力。提升藝術類學生專業水平是解決就業問題的前提和基礎,要從源頭上完善培養機制,以就業市場為導向,進一步推進招生、培養、就業一體化發展模式,提高專業設置與市場需求的匹配度。高校在追求生源數量的同時,要把好生源質量關。強化培養模式創新,加大課程改革力度,實現課程內容與課程功能的有機結合,增加實踐課程比例,提升畢業生專業水平。重視綜合能力培養,有針對性開展相應的團體活動,并形成常態機制,積極鍛煉學生的言語表達、組織協調和管理能力,培養一專多能的藝術應用型人才。
(2)強化思想引領,轉變畢業生就業觀念。幫助藝術類畢業生順利就業,轉變就業觀念是關鍵。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新時代,高校畢業生數量逐年遞增,就業形勢日益嚴峻。高校要強化對藝術類畢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大力宣傳國家相關就業優惠政策,幫助學生樹立響應國家號召、服務社會發展的就業意識,擺正就業觀念,引導他們向西部、向基層、向中小微企業就業。幫助他們認清當前就業形勢,提前做好求職準備,做到準確定位、理性就業、先就業再擇業,不盲目追求高薪資高待遇。
(3)完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提升學業、就業指導服務水平。做好大一新生的學業規劃指導,注重自學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打好專業基礎。做好職業生涯規劃指導,重視內職業生涯規劃,將職業能力提升教育貫穿整個大學階段。加強大二、大三學生的實踐訓練,鼓勵參加專業技能比賽,積極參與社團活動、集體活動,在提升專業水平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組織、管理等綜合能力,為考研或就業做好準備;幫助大四學生認清就業形勢,開展更具針對性的就業幫扶,指導他們迅速高效收集就業信息、制作個人簡歷。充分發揮專業教師就業指導功能,結合教師自身職業發展軌跡,做學生人生發展的導師。
(4)關注特殊畢業生群體,開展精準就業幫扶。所謂特殊畢業生群體,主要是指存在一定就業障礙的畢業生,他們或是因為性格、觀念、經歷等產生就業心理障礙,或是因為家庭貧困選擇退縮或者等待被就業。這類畢業生不僅僅是就業問題,更是心理健康問題,如何幫助他們順利就業,走出心理困擾,是高校必須首先面對的課題。特殊畢業生群體的順利就業需要專業教師、心理教師、就業指導教師的通力配合,通過就業全程指導、心理疏導相結合的方式,幫助他們順利就業。
(5)建立就業信息數據庫,實現多元化就業。就業信息數據庫是是基于人職匹配而建立的高效檢索平臺,將每一位畢業生的基本信息和求職目標與用人單位招聘信息有機整合。通過就業信息數據庫,能夠迅速實現藝術類畢業生就業目標信息檢索,并在較短時間內建立包括單位性質、招聘專業、人數、薪資待遇等目標要素的匹配,實現對口崗位信息及時有效推送,實現多元化就業。對于那些不著急就業、期待值更高和特殊群體畢業生,方便教師開展精準指導幫扶。
參考文獻
[1] 蔣大銳.新時代大學生就業面臨的困境及解決路徑[J].西部素質教育,2019(8).
[2] 唐慧琴.探索對高校就業困難畢業生群體的就業指導與幫扶[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19(32):9.
[3] 高洋.新時代大學生就業前景綜合分析——以高校藝術類畢業生為例[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9(18):18.
[4] 徐進.藝術類畢業生就業困境與對策探析——以中央民族大學美術學院綜合實踐教學體系為例[J].人民論壇,2014(32):3.
[5] 周素娜.大學生就業的現實困境與突破[J].教育評論,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