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睿斌
摘 要 中職教育作為我國教育中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是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中、高級技能型人才。在此基礎上,“雙師型”教師是中職院校實現教育目標和特色教學的關鍵。但調查統計,大部分中職院校“雙師型”教師數量嚴重不足,建設機制僵化,嚴重制約了中職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本文主要分析了“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具體的建設機制。
關鍵詞 雙師型教師 中職院校 建設機制
中圖分類號:G451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z.2020.05.027
Abstract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education in China, aims to cultivate middle and senior skilled talents for the country and society. On this basis, "double teacher" teachers are the key to achieve the educational objectives and characteristic teaching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colleges. However,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and statistics, the number of "double teacher" teachers in most secondary vocational colleges is seriously insufficient, and the construction mechanism is rigid, which seriously restricts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 teacher" teachers' team, and puts forward the specific construction mechanism.
Keywords double type teacher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construction mechanism
中職教育是教育事業發展的基礎,是促進教學質量提高的重點。近幾年中,隨著我國教育行業改革,中職院校規模逐漸擴大,學生數量增多,但是就業情況卻不樂觀,多數學生實操能力弱,不符合社會企業的招聘需求,究其原因是中職院校“雙師型”教師比例偏低,院校整體實訓課效果不理想。因此,新時期下,如何培養 “雙師型”教師團隊,成為了中職院校現階段發展研究重點。
1 “雙師型”教師概述
“雙師型”教師一詞最早出現在我國教委頒布的《關于開展建設示范性職業大學工作的通知》中,近年來,“雙師型”教師仍沒有一個統一標準,學術界對其概念界定仍在探索中。現階段,人們對“雙師型”教師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幾種:
第一,以資格而言,“雙師型”教師擁有“雙資格”。而此資格則是指教師擁有雙職稱或雙證書,證書為技術等級或學歷證書,職稱則是技術專業技術職稱及學術專業職稱。第二,以素質而言,“雙師型”教師指的是教師不僅擁有理論教學素質,同樣可對學生進行實踐教學。第三,“雙師型”教師是指具備“雙來源”的教師。是指源于學校的、理論知識扎實,任教經驗豐富的“理論型”專任教師,或源于企業的、具有較高實操能力兼職教師。
綜上所述,筆者將“雙師型”教師概念歸納總結為:“雙師型”教師是具備教師素質和行業素質,并具有教師職稱和行業技術職稱的高素質教育工作人員。
2“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機制中存在的問題
(1)“雙師型”教師概念界定不清,認證、評審不統一。現階段,培養“雙師型”教師隊伍,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是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重點內容,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于教師隊伍建設意見》中,提出中職教師隊伍需落實“雙師型”教師培訓,并完善相關培訓體系。但由于相關部門并沒有明確“雙師型”教師的概念及相關標準, 導致不同地區對“雙師型”教師存在不同認定標準,部分地區認為作為“雙師型”教師必須具備講師和技師資格;[1]有些地區認為只要有雙證就是“雙師型”教師,認證標準過于籠統,而且認證機構也不統一,缺乏權威性,導致“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與達到預期不符。
(2)“雙師”隊伍結構不合理。據調查,目前中職學校教師超過半數都是在普通高校大學畢業后直接任教的,究其原因是,學校對應聘者學歷較為看重,對“雙師型”教師的認定并無明確的標準,對其工程實踐能力方面的考核要求也不高。大部分教師是從校門都進校門,缺少企業工作經驗和實踐操作能力,在專業課和實訓課上的教學效果并不理想,無法適應中職教育 的“學科體系”向“工作導向”轉化,教學效果并不理想,[2]制約了中職教育改革的發展。
(3)“雙師”建設機制不健全。雖然我國教育部門大力提倡中職院校培養“雙師型”教師隊伍,但是部分院校對“雙師”建設不夠重視,對“雙師型”教師的專業發展和發展規劃關注不足,學校資源大都傾斜在擴大辦學規模和增加學生招收量上,有關工作也只是淺嘗輒止,達標即可。而且部分院校“雙師”培養機制不健全,當下培養中職“雙師型”教師主要有四種方式,分別是師資基地培養、教師自主培養、校本培養和校企合作培養,由于投入經費有限,多數院校采用師資基地培養和校本培養,但培養形式仍以理論學習為主,真正能夠參加技能實踐的機會較少。
還有在校企合作培養中,校企合作不緊密,教師參加企業頂崗實習的機會少,即便能夠到相關專業企業進行實踐,但缺少充足實踐,難以真正了解其發展現狀、市場形勢和發展前景,也無法接觸到時下先進的核心技術。部分教師雖然重視培養“雙師型”教師,但是缺少相應的考核,多數情況下是教師自行聯系企業提交實踐實習的材料,缺乏有效的監管,也并未制定有效目標任務書引導教師發展學習方向,致使教師培訓效果不佳。
另外,中職院校在進行“雙師型”教師團隊培養過程中,缺少必要的激勵機制,由于院校學科眾多,課程也十分復雜,導致多數教師將更多精力投入到教學任務之中,壓力巨大,很少有時間和精力參加培訓,而“雙師型”教師在薪資和福利待遇上,并沒有體現出任何差異性,在支撐評選方面“雙師型”教師也并沒有任何優勢,這在無形中降低了教師的積極性。
(4)“雙師”發展意識不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不僅僅是學校改革的要求,同樣是順應時代發展的必要舉措,而部分教師對于“雙師”發展意識不足,缺少職業規劃,職業觀念淡薄,對自身職業定位缺乏專業意識,缺乏主動性,形式化嚴重,導致教師并無向“雙師型”發展的學習動力。
3 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機制創新措施
3.1 完善“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政策法規
在中職院校教育改革中,建設“雙師型”教師是重要內容,各級政府均應對此加以支持和關注。政府應不斷完善中職學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相關標準,制定政策保障機制,[3]在政策上體現政府、企業、學校和教師的相關責任、義務和權利,做到有法可依,違法必究,這樣才能確保“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順利進行,中職教育才能穩步發展。
例如統一“雙師型”教師的認定標準,認定基本條件為:有教師資格證書;獲得初級及以上教師職稱,或擁有碩士學位可從事專業課教學,能負責學生實訓課教學,負責理實一體化教學;每年在企業中有一個月時間進行實踐鍛煉。
嚴格規范“雙師型”教師考核標準,第一,在“雙師型”教師考核期間,能夠獨立負責學生的專業理論學教學和實訓課教學;第二,在企業內實習期間能夠完成教師任務;第三,能夠獨自發表一篇學術論文,或參與其他科研項目。
3.2 革新人才招聘機制
傳統中職院校招聘教師對于學歷比較重視,常常是從師范類學校招聘,這就會造成“招聘進來的人才實踐能力弱,而經驗豐富的人才不具備報考條件”的現象。為此,新時期下,中職院校可以一改以往的招聘方案,一方面提高招聘教師的專業針對性,每年畢業季到存在職業教育專業的師范大學進行招聘。
另一方面,學校可以針對企業優秀的技術人才,進行單獨招聘,建立穩定的兼職教師隊伍。在此基礎上,應建立嚴格的兼職教師聘用條件,一是思想覺悟高,政治素質過硬;二是專業水平高、實踐能力強、企業實踐經驗豐 富;三是在企業工作滿一年以上,且具有中級以上職稱、高級工以上等級職業資格證書。同時學校也要對兼職教師開展崗前培訓,使其了解相關法律法規,具有基本教學能力。[4]還應對兼職教師制定科學的考核制度,在其教學期間實行動態評價,幫助其不斷提高執教水平。
3.3 完善“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機制
學校應提高對“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視,將更多資源投入到校本培訓中。第一,建立“雙師型”教師培訓中心,讓具有豐富實操經驗的“雙師型”教師利用校內現有的實訓設備對實踐能力弱的教師進行培訓。第二,以賽促教,學校要鼓勵教師參加校內、校外的各種技能比賽,使之在比賽過程中積累實操經驗,同時在同行比賽競爭中,發現自身現有不足之處,以激發教師學習動力。
同時,學校還應當與企業進行深度合作,借助企業中的崗位、設備和管理幫助學校培養“雙師型”教師隊伍,開展師生實習活動。企業借助學校的人力資源優勢,提升企業在市場的核心競爭力,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和互利共贏。[5]
3.4 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發揮教師主體作用
“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主體是教師,政府、企業和企業都只能從旁協助,要向建設成功,關鍵是主題要發揮作用。所以,學校應當定期開展相應思想政治專題活動,有助于教師體驗職業幸福感,樹立敬業精神及責任意識。一是強化理論方面培訓,學校黨委會組織領導,引領教師學習《教師法》《教育法》及《教室職業道德規范》等文件,樹立正確教育觀念,明確自身價值。二是發揮榜樣模仿引領作用,加大“雙師型”優秀教師的宣傳力度,以教師職業成就感、自信心及幸福感為原動力,促使教師對自身“雙師”發展具有高度認知,以思想為先導,強化教師“雙師”專業發展的意識需求。
4 結語
總之,“雙師型”教師是中職學校師資隊伍建設的重點,關系到學校的健康發展,也是體現中等職業教育特色、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新時期下,各級政府應提高對“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關注,完善培養“雙師型”教師的政策制度,中職院校也健全相應“雙師型”教師團隊建設機制,一方面革新人才招聘機制,另一方面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發揮教師主體作用,集政府、學校和企業合力打造一支高質量“雙師型”教師隊伍。
課題:2019年甘肅省職業教育教學改革項目“中職學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研究”課題編號2019gszyjy-94
參考文獻
[1] 劉寶強.中職學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探究[J].教師,2017(8):124-125.
[2] 許雅麗.淺談中職學校畜牧獸醫專業“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J].好家長,2017(55):61-61.
[3] 白玲,張桂春.雙元結構教師共同體:職教“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之“錨地”[J].教育評論,2017(4):8-12.
[4] 唐冬雷,唐詩.新時代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思考[J].廣西教育,2018(47):124-126.
[5] 劉東菊,孟志咸,黃旭升等.技能大賽引領職教師資隊伍建設的研究[J].職教論壇,2017(2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