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等職業院校是為社會培養人才的一個重要教育基地,而德育課也是學校展開德育工作的一個重要渠道,在學校進行德育工作時,應該要注重中職學生的個體差異,根據學生之間的不同點訂立不同的教育培養目標,只有對學生因材施教,才能使得德育課課程的教學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從而在促進中職學生知識面擴大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能力。
【關鍵詞】中職院校;分層德育;意義
中等職業學校是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等各方面綜合教育的場所,在這里,我們會根據學生的健康生長以及興趣愛好等方面的特長進行分析,這樣在對學生進行智育、體育以及美育的教學時,才能根據他們各自的個體特征進行針對性施教。在中職院校的教育過程中,我們還應該把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規律和學校進行教育的目標考慮進來,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中職德育教育的開展。
1中職校德育課教學的發展現狀
中職學院作為為社會培養各方面人才的一大重要教學助力,在近年的發展過程中,得到了各方面的一致好評。但是隨著我國人口結構的變化和社會經濟的發展,就業壓力與日俱增,各地都出現了就業難的現象,給在校的中職生帶來了一些心理上的負面影響。中職生作為在義務教育階段中失敗的學生,他們本身就存在學習基礎薄弱的問題,所以認知水平較低,再加上年齡偏小,社會閱歷和知識見識的積累過少,所以在他們入學后,經常會出現目標不明確,對德育課缺乏興趣的問題。除了學生自身的原因,師資教育力量的欠缺也使得中職德育課的進展效果不佳;在中職校院任教的部分教師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在授課時考慮最多的是如何完成教學任務,讓學生盡可能地掌握本學科所教的內容,而對于中職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征、素養問題還有學生個人能力等問題則不是那么重視。所以教師的教育觀念與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學習的東西有一些地方是不相匹配的,那么就會造成學生學習興趣低下,而老師的教學效率得不到提高的后果。還有的問題則是學校和老師但對于德育課都沒有相應的重視,所以在進行德育課程老師的安排時就較為隨意,在缺乏專職德育課老師的情況下,就會安排其他科目的老師進行兼任;還有存在的問題則是,學校已經意識到德育課對于中職學生發展的重要性,但是在課堂教學的方法和評價制度方面缺還有待完善。
在德育課教學過程中實施分層學習的必要性:
在當前的中職學生生源中,學生的道德認知水平普遍偏低,而且學生的個體差異較大,他們有的是應試教育體制下被淘汰的、有的則是因為自身對學習興趣不大,踏入社會的年齡又相對較小,總而言之,中職學生的生源參差不齊,在進行教育的過程中也會面臨較大的挑戰。在教學過程中,許多的老師受傳統教育方法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只注重知識內容的灌輸,而對于學生道德價值觀以及心理情感因素、行為習慣等過于忽略,這樣就會讓本來就參差不齊的生源在接受教育時產生抵觸情緒。另外,由于我國應試教育體制的根深蒂固,在中職學生擺脫應試教育后,在對他們的學習評價仍舊采用了較為傳統的評價方法,在許多時候,仍然以學習成績來評判學生的好壞,這樣就會造成學生心理上的抵觸,在德育課的學習過程中就會比較被動。
2在中職院校實行分層教育的理論依據
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現代學校制度也隨之建立起來,而在教育的過程中人們更加注重對學生個體發展的研究,所以為了適應這種教育理念的轉變,我們就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提出了分層教學理念,進而開創了分層教學模式。在此之中,分層教學模式的理論依據主要有因材施教理論、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巴班斯基的教學過程最優化理論、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在因材施教理論中,主要是對學生的個體進行充分的認識,然后根據他的特點進行教育,以此達到教育目標;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是進行分層教學的重要理論依據,它強調的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最近發展區”有一定的了解,然后根據學生的差異性來開展教學活動,從而提高學生的水平;在巴班斯基的教學過程最優化理論中,它的基本方法是把教學和教育進行結合,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了解學生的基本特點,然后根據這些學生的特點使得教學任務具體化,然后觀察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根據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學習特點制定與之相符合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則是以語言能力和數據邏輯能力為核心的智力一元論觀點為基礎的,在這個觀點中,它強調的是尊重個性差異、充分肯定人的潛力智能理論。這樣的觀點對于缺乏語言能力和數據邏輯能力的中職學生來說,可以用此方法進行分層教學,這樣不但能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個體擅長的一方面,還能夠促進學生其他方面的發展。
對“分層教學”的認知:
分層教學這一理念的提出,是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化這一基礎提出來的,即在教學過程中,要正視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并對他們各自的優勢和劣勢進行分析,以此尋求更利于學生發展的教學對策。在中等職業學院進行分層德育課的教育,則是在“以人為本,為了每個學生的終身發展”的指導理念下,正確面對中職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然后再根據中職生培養目標的不同,對學生所擅長的方面進行教學,繼而分層次地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評價標準等,這樣有針對性的施教可以保障學生在原有水平的基礎上得到最大限度的能力提升。
3在中職院校實行分層德育教育的措施
分層德育教育理念是適應新時代教育理念發展的新的教學規劃,只有在對分層德育教育有了充分的了解后才能對它進行實施,那么怎樣在中職院校中實行分層德育教育則是每一個從事中職教育的工作者需要考慮的問題。
3.1對學生的個體性差異進行充分的了解
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對于學生來說,他們由于生長環境、受教育背景以及其他一些因素,使得學生之間肯定存在一定的差異。那么在中職這個整體受教育的學生群體中,必然會出現學生個體的差異,那么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就要對所教學生的差異進行充分的了解,這樣在之后的教育過程中才能夠更好地根據學生之間的差異性進行教學,對于學生的長處要勇于鼓勵,以此幫助樹立自信心;對于他們的劣勢,我們也不要有偏見,應該幫助他們正視這個問題,然后再針對他們各自的特點制定相應的教學方式,以此幫助他們提高自己的薄弱項。
3.2確定良好的分層學習評價目標
確定良好的分層學習評價目標是根據學生在以往教學過程中的表現和學習能力等分為幾個組別,這樣根據他們組各自的特點進行區別對待。在此之前,老師要對各組員的學生情況、知識水平以及特長愛好、行為習慣等有一個較為細致的了解,然后才能將學生根據以上了解到的情況進行分組,然后組成一個小型的學習分隊,這樣不僅方便老師的教學,還能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在開展教學活動時,還能夠進行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教學,不但能夠營造出一種輕松自由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一種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習,還能夠給學生表現的機會,更能夠讓老師對學生進行近距離的觀察,并且及時做出評價。
4總結
對中職學生進行分層德育是由中職院校的教育現狀決定的,在對學生個體的差異性進行教育時,我們要對他們的各個方面進行關注,只有根據中職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心理發展特點,才能因人而異實施個人目標的具體實施方法,并且在教學工作中切實落實分層德育的工作,才能更有效地提高中職學生的全體道德素養,進而促進中職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雷婭.淺談中職學生的分層次德育教育[J].科學咨詢,2016,(23):94.
[2]楊建兵.基于三層評價模式的學生軟技能提升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6,(1):196-196.
作者簡介:
金燕(1982.4.3~),性別:女,籍貫:浙江金華,民族:漢族,學歷:本科。職稱:助理講師,研究方向:職高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