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玲 陳博 宋陽

摘要 牡丹是我國的傳統名花之一,牡丹切花在國際國內市場有一定的需求。為促進切花牡丹產業結構升級,提高產業化經營效益和經營水平,對切花牡丹產業化發展優勢、產業化生產技術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系統的論述,并對產業化發展方向進行了展望。
關鍵詞 牡丹;切花;產業化;生產技術
Abstract Tree peony is one of the traditional famous flowers in China. There are some demands of tree peony flowercutting in international market. In this paper, research o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dvantages, industrial production technologies of tree peony flowercutting was reviewed and problems and key advances that existed in the study on tree peony were also prospected.
Key words Tree peony;Flowercutting;Industrialization;Production technologies
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屬芍藥科芍藥屬落葉灌木,被尊為“百花之王”[1],既是我國的傳統名貴花卉,也是世界著名花卉。牡丹以其花大、色艷、型美、香濃,以及具有和平、繁榮、富貴、吉祥的象征意義,受到世代人民的喜愛。
目前,切花牡丹作為一種高檔次、高價值的花材,逐步步入了國內、國際市場。雖然切花牡丹在國際國內市場存在巨大價值,每年都有大量的鮮切花消費,但作為木本植物,切花品種不夠豐富、栽培周期長、花期短、產量低、保鮮技術不能滿足市場需求等問題,制約著切花牡丹的產業化發展。
牡丹生產應用技術的相關研究[2]主要集中在藥用牡丹[3-4] 、油用牡丹[5]、觀賞牡丹[6]方面,而牡丹切花的產業化生產技術的研究不夠深入。因此,在分析牡丹切花研究現狀的基礎上,提出切花產業化發展存在的問題及發展對策,不僅促進牡丹切花的產業化、規模化發展,而且對于積極保護、合理開發、永續利用我國寶貴的牡丹資源,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
1 牡丹切花產業化發展優勢
我國是世界最大的花卉生產基地,牡丹切花在我國具有巨大的產業化優勢。
一是種質資源優勢明顯。得益于多樣的氣候類型,幾千年來栽培者培育了包括中原、江南、西南、西北四大牡丹品種群1 000多個牡丹園藝品種[7],創造了豐富的牡丹遺傳多樣性。隨著國家有利政策的推進以及花卉產業論壇、協會的推動,牡丹種植面積逐年增加,同時建立了大面積的種質資源區,切花種質資源得到有效保護。
二是勞動力資源充裕、交通運銷條件便利。切花產業屬于勞動技術密集型產業,規模龐大而相對廉價的勞動力,勞動技能和素質有所提高的勞動者為切花牡丹產業化發展提供保障。牡丹切花和所有切花一樣,具備“鮮活產品”屬性。輻射全國、世界的交通網絡,高效快捷的運銷條件為牡丹切花的運輸和轉移提供便利。
三是國內、國際市場潛力巨大。我國擁有世界上發展最快的潛力巨大的廣闊市場[8],近幾年全國花卉消費額以年均16%的速度在遞增。作為我國傳統名花,在大力發展“美麗中國”的背景下,牡丹切花產業迎來前所未有發展機遇,已逐步成為牡丹產業化發展的主要方向。鮮切花出口量不斷增加,根據海關總署出口數據分析,我國2017年鮮切花出口額為1. 0億美元,2018年增至1. 03億美元[9]。牡丹切花是主要出口的鮮切花品種之一,目前已成功出口加拿大、澳大利亞、美國等國,未來將進一步擴展國際市場,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2 牡丹切花產業化發展現狀
成熟的牡丹切花生產體系的建立離不開適宜的切花品種、質量達標的種苗、采收分級包裝和貯藏保鮮技術。
2.1 切花品種的篩選
切花品種直接影響切花產品的質量,選擇適宜的牡丹切花品種對于其產業化發展至關重要[10]。牡丹切花品種需具備以下特征:①瓶插壽命長;②花朵瓣化程度不高,花瓣質硬,排列緊密;③花型端莊,花色細膩;④花枝挺直粗壯,當年生枝長;⑤植株長勢旺盛,抗性強。適宜的牡丹切花品種見表1。
2.2 切花種苗的生產
種苗生產是牡丹切花產業化發展的物質基礎。切花牡丹生產形式主要包括大田生產和溫室生產。大田生產需選擇向陽背風、地勢較高的立地條件和富含腐殖質、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平茬可以促進萌蘗枝的發生,可結合春剪或秋剪適時平茬,從基部采收牡丹嫩枝或硬枝切花[15-16]。源源不斷地供應鮮切花對于提高效益、繁榮市場十分有利。溫室生產可結合溫度處理法(低溫打破休眠)、光照處理法(長日照補光)、藥劑處理法(赤霉素點涂)和栽培措施處理法(預冷、控制上盆時間)等花期調控技術[17-19],采用溫室苗床種植或盆栽,改善切花品質、催延花期,從而靈活調整優質切花的上市時間。
2.3 切花的采后分級、包裝運輸
為保證切花的開花率和瓶插質量,牡丹切花一般于花蕾露色期采切[20]。采切時間是清晨或傍晚,采后立即放入置有清水或保鮮液的桶內復水、修剪。為了確保花朵品質,要按整體感、花型、花色、枝條長度、葉片、有無病蟲害或損傷進行切花產品質量分級。為保證切花較長時間地維持新鮮狀態、方便切花貯藏和運輸,需對不同等級的牡丹切花進行水桶或紙箱包裝,并進行殺菌消毒,操作者需要有條理地加快操作進程,減少處理時間。分級包裝的整個過程宜在備有消毒設施的空調房或冷藏室中進行。包裝入箱后箱體應該貼上包裝花枝的準確信息,如品種、莖的長度等[21]。包裝好的鮮切花放至冷庫或置于冷鏈車上運往目的地。
2.4 切花品質保鮮
必要的保鮮措施可以提高切花品質,增加產業收益,適當的采前處理對于切花保鮮有一定作用。赤霉素(GA3)和氯化鈣(CaCl2)采前處理[22]能延緩花瓣中可溶性蛋白下降的速度,減緩花瓣細胞質膜的損傷,從而延緩切花衰老。采前1-甲基環丙烯(1-MCP)噴灑和熏蒸處理[23]能降低牡丹切花花瓣的呼吸強度和呼吸速率,從而延緩開放進程,延長切花的瓶插壽命。
切花采收后,水分代謝失衡、細胞膜透性增加、呼吸速率增加、激素營養變化及外部環境因素,導致切花衰敗[24-25]。貯藏保鮮和保鮮劑保鮮能夠延長切花的瓶插壽命和觀賞時間,降低生產成本和消耗。
其中,低溫冷藏(4±2)℃結合冰溫貯藏(-4±1)℃,能夠提高切花花瓣可溶性蛋白質的含量,有效延長牡丹切花安全貯藏期達30~150 d[26]。保鮮劑中添加葡萄糖[27]、二氧化氯(ClO2)[28],可提高牡丹切花吸水能力、延緩切花開放;添加硫代硫酸銀(STS)和多效唑(PP333) [29-30] 、6-芐基腺嘌呤(6-BA)[31]、氨基氧乙酸(AOA)[32]等的保鮮劑,能夠抑制牡丹切花花瓣的過氧化作用,從而延長切花壽命。
3 問題
目前,牡丹切花產業化生產技術遠遠落后于市場的期望值,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限制了切花牡丹產業發展。
3.1 切花牡丹品種不足
不同研究者篩選出、培育出的切花品種有所差異,新品種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薄弱,導致切花牡丹新品種難以及時應用。在生產實際中,僅中原牡丹品種群的‘洛陽紅等品種被較大程度采用,適宜切花品種結構較為單一,缺乏品種優勢。
3.2 保鮮技術落后、轉化推廣力度不夠
2012—2016年,全國高校牡丹科研機構達169個[33],近幾年來,如北京林業大學與菏澤學院共同建設的牡丹研究院等牡丹綜合性研發機構更是逐年增加。但目前針對牡丹切花研究多集中在切花采后衰老生理機制和分子機理、保鮮劑的保鮮效果等方面,與月季(Rosa chinese)、香石竹(Dianthus caryophyllus)等世界著名鮮切花相比,牡丹切花的相關研究仍滯后,保鮮技術落后。市場是科研創新的落腳點和歸宿。然而研究成果轉化和推廣的深度和廣度不夠,限制了切花采后保鮮技術的更新。
3.3 規范化、智能化程度低
雖然有《鮮切花產品等級標準》[34]及《主要花卉產品等級國家標準》[34]可參考,但針對牡丹的切花生產技術標準和質量分級標準未見報道,從種苗生產、采切分級運輸、貯藏保鮮到經營管理等環節缺乏規范性,切花質量得不到保證。荷蘭是當今世界花卉生產大國,也是切花生產大國[35],與荷蘭等花卉大國的機械化、智能化操作相比,牡丹切花的采切、分級、包裝等一系列環節依然停留在人工作業的階段,生產效率較為低下。
3.4 營銷渠道不暢、促銷策略不足
目前,基于花卉生命周期短、運輸和儲存比較困難的特點,國內牡丹切花的市場交易以企業直銷或農戶分散的小規模銷售為主,營銷商品流通快、損耗少、成本低,但局限性的營銷渠道使得牡丹切花市場覆蓋面窄、產品質量和價格無法得到保證,銷量受到限制;生產實際中缺少有效的推銷產品的經營活動;企業與農戶、消費者、政府機構、中間商等缺乏有效的信息溝通,生產經營體系較為松散。
4 展望
4.1 加強政府宏觀調控
政府有力有度有效的宏觀調控是切花產業化發展的必要條件。政府應出臺相關政策[36],實施有效引導,挖掘生產潛力,通過招商引資和資金投入,培育牡丹切花生產主導產業和規模適度的合作社;積極探索“政府+企業+合作社”、“專家+企業+基地+農戶”的切花生產模式[37-38],以大型切花企業為主體,提供成熟的生產栽培技術,帶動合作社、專業戶的切花生產和經營,為切花的產業化生產保駕護航。
4.2 加大科研力度和成果轉化
極具創新性的科技研究成果發揮著關鍵作用。需要加大研發力度,提高科技創新水平,在4個牡丹品種群中開展切花品種篩選,深入進行育種、衰老機理、保鮮技術的研究,實現預處理、催花、保鮮劑系列配套,為產業發展提供行之有效的理論和技術支持。貫徹科技成果轉化體系政策,強化市場導向意識,把產學研合作作為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的主渠道,促進切花生產技術的產業化。
4.3 建立標準化智能化生產體系
標準化智能化的生產體系是切花規范化發展的保證。建立切花生產栽培技術標準、質量分級標準等行業標準,實現技術流程的標準化、規范化;開發智能生產溫室、自動化運輸軌道、自動扎束機、自動包裝機[39],形成采收分級、包裝運輸的高度智能化、專業化的切花生產鏈條,實現切花生產技術的規模化。
4.4 完善切花營銷策略和生產體系
完善的切花銷售市場體系是切花產業化發展的法寶。結合“互聯網+”的營銷理念,借鑒荷蘭的花卉電子拍賣經驗[40],實施短而寬的選擇分銷渠道策略,發揮電子商務的作用,在降低銷售成本、減少產品損耗的同時,增加牡丹切花的市場覆蓋面和競爭力;利用多種促銷手段和因素,如廣告、展銷、企業參觀等促銷形式,形成整體性的促銷結構機制;充分發揮牡丹行業協會的作用,聯合企業、農戶、中間商,打造產業資源共享聯盟平臺,形成風險共擔、共同發展的生產經營有機整體,進一步提高牡丹切花產業效益。
隨著牡丹切花科技創新研究日漸深入,牡丹切花品種越來越豐富,品質越來越優良,技術越來越成熟,產銷渠道越來越通暢,我國牡丹鮮切花的產業化發展之路必將前程似錦。
參考文獻
[1] 中國農業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觀賞園藝卷編輯委員會,中國農業百科全書編輯部.中國農業百科全書·觀賞園藝卷[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6:346.
[2] 高志民,彭鎮華. 論中國牡丹、芍藥生產的產業化與可持續發展[J].世界林業研究,2004,17(2):45-48.
[3] 蘇勇,孟祥霄,錢廣濤,等.藥用牡丹和芍藥無公害種植技術體系研究[J]. 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2010,20(11):2088-2094.
[4] 張祖榮,冉烈.環境條件對重慶墊江藥用牡丹丹皮產量與品質的影響[J].北方園藝,2010(18):205-208.
[5] 夏淼.油用牡丹“祥豐”栽培關鍵技術研究[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9.
[6] 朱麗青,傅強,范麗琨.杭州地區中原牡丹露地栽培養護關鍵技術[J].現代園藝,2019(7):80-81.
[7] 李戰國.菏澤牡丹產業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D].泰安:山東農業大學,2006.
[8] 李庚飛.淺談我國切花產業發展形勢[J].價值工程,2012(16):137.
[9] 李琴,陳德富.我國鮮切花出口發展的現狀、問題與對策[J].對外經貿實務,2019(7):46-49.
[10] 郭聞文.牡丹切花采后衰老特征及內源乙烯代謝初探[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04.
[11] 劉暉.牡丹切花貯運保鮮技術和貯藏生理研究[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1999.
[12] 王榮花. 牡丹、芍藥切花貯藏保鮮及其生理基礎的研究[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5.
[13] 高平,劉玉英,成仿云,等.基于專用目標的中原牡丹品種評價與篩選[J].北京林業大學學報,2013,35(4):106-111.
[14] 劉紅凡,王曉暉,邵安領,等.灰色關聯度分析法在切花牡丹品種篩選中的應用[J]. 江西農業學報,2017,29(6):49-53.
[15] 成仿云,高平,鐘原.一種牡丹硬枝切花生產方法:CN 201310206625.9[P].2013-09-25.
[16] 成仿云.牡丹產業化發展的生產栽培技術[J].北京林業大學學報,2001,23(S2):120-123.
[17] AOKI N.Influences of prechilling o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flower buds and cutflower quality of forced tree peony[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J]. Journal of the Japanese society for horticultural science,1992,61(1):151-157.
[18] AOKI N,YOSHINO S.Effects of summer cultural conditions o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flower buds and cutflower quality of forced tree paeony (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J]. Journal of the Japanese society for horticultural science,1989,58(2):415-420.
[19] 魏春梅,孫建洲.牡丹周年開花研究[J].中國果菜,2009(3):13-14.
[20] 李霞.牡丹切花保鮮技術研究進展[J]. 保鮮與加工,2013,13(4):57-59.
[21] 應冬勤,符意意.淺析鮮切花包裝運輸過程中保鮮保質技術措施[J].現代園藝,2018(21):74-75.
[22] 代海芳,湯菊香,李勇超,等.采前處理對牡丹切花保鮮的影響[J].安徽農業科學,2009,37(32):15969-15670,15986.
[23] 李秀杰,陳慶敏,李勃,等.采前1-MCP處理對牡丹切花開花衰老進程的影響[J].山東農業科學,2012,44(2):32-34,38.
[24] 張偉燕.鮮切花早衰原因及保鮮技術[J].現代園藝,2008(6):23-24.
[25] 張靜,劉金泉.鮮切花保鮮技術研究進展[J].黑龍江農業科學,2009(1):144-146.
[26] 曹滿,施江,史國安.低溫鍛煉對冰溫貯藏牡丹切花抗冷性的影響[J].西北植物學報,2017,37(10):1996-2002.
[27] 張超,劉淼,付建新,等.不同濃度葡萄糖和蔗糖對牡丹切花‘洛陽紅采后品質的影響[M]//張啟翔.中國園藝學會.中國觀賞園藝研究進展2011.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11:712-717.
[28] 年林可,孟海燕,蘇笑林,等.瓶插液添加二氧化氯對牡丹切花的保鮮效果[J]. 植物生理學報,2017,53(11): 2022-2030.
[29] 劉亞麗,劉蕾,王榮峰.STS、PP333對牡丹切花保鮮及某些生理特性的影響[J].吉林農業大學學報,2005,27(3):276-279.
[30] 劉亞麗,范紅軍.生長調節劑對牡丹切花保鮮及生理效應的影響[J]. 湖北農業科學,2006, 45(5):627-630.
[31] 張翠華,鄭成淑,孫憲芝,等.6-BA對牡丹切花保鮮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響[J].山東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39(2):203-206,212.
[32] 丁義峰,劉萍,張少帥,等. AOA對牡丹切花花期葉片和花瓣生理的影響[J].西北農業學報,2011,20(10):126-130.
[33] 吳曉瑩,呂長平,張秀新,等.我國牡丹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7(12):156-157.
[34] 王蓮英,陳新露,高俊平.主要花卉產品等級 第1部分:鮮切花:GB/T 18247.1—2000[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1.
[35] 梁李宏.國內外切花產銷趨勢和徐聞縣熱帶切花產業化的探討[J].熱帶農業科學,1999(4):58-63.
[36] 劉繼林,王鋒.對洛陽市牡丹產業發展的思考[J].現代農業科技,2012(14):315-316.
[37] 李平平.中國牡丹品種命名解析[D].哈爾濱:東北林業大學,2008.
[38] 吳曉瑩,呂長平,張秀新,等.我國牡丹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7(12):156-157.
[39] 常樂,夏宜平.高速度 高質量 高效益——荷蘭郁金香切花生產人機一體化[J].中國花卉園藝,2011(11):48-51.
[40] 齊波.荷蘭花卉拍賣市場的考察與啟示[J].安徽農業科學,2004,32(2):370,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