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敏 張詩萌
從武漢返蓉之前,楊旭堃制作了一本線上相冊,57張照片,代表著馳援武漢的57個日夜。作為四川大學華西第四醫院援鄂醫療隊副隊長,從2月2日深夜奔赴武漢,楊旭堃和隊友們在1000多公里外的武漢市人民醫院重癥與危重癥病房,展開了一場場不分晝夜的“戰斗”,先后幫助84位患者成功治愈出院。
回程前,他為這份電子影集配了一段文字——“有過艱難,也有過成功,淋過雨雪,見過日出。這些照片見證了,武漢,我來過。”
最早把楊旭堃和武漢聯系在一起的,是2月1日醫院工作群發布的援鄂醫療隊征募通知。前一晚,他還在吃飯時和愛人討論疫情,此時叮當響個不停的群消息讓他意識到了事態的嚴重性。
沒想太多,楊旭堃直接填了報名信息,“大家報名很踴躍,我是黨員,在這方面的經驗也相對豐富,這么關鍵的時刻,我應該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回到家,看著強忍不舍為自己收拾行裝的愛人,楊旭堃心里很是忐忑,但時間急迫,他來不及吃一頓晚飯,只能暫別眼泛淚光的愛人,帶著簡單的衣物前往醫院集合。啟程前,他錄好了一段給家人的留言:“誰也不知道會怎么樣,但我告訴自己,要努力平安歸來。”
2月2日深夜,楊旭堃和11位隊友抵達武漢。走下飛機,空蕩蕩的武漢天河機場讓楊旭堃原本激動的心“涼了半截”,用他的話說,仿佛整個城市被按下了“暫停鍵”。前往駐地酒店的路上,客車路過一塊霓虹燈牌,“武漢加油”四個大字讓他紅了眼眶——“我覺得我們大家都是戰士,雖然還不知道敵人的情況,但一定要想辦法打贏這場仗。”
科學設置分區防控、制定駐地消毒流程、練習防護服穿脫,這是楊旭堃和隊友們面對的第一重挑戰。特別是防護服穿脫,20多個步驟,每一環節,大家都小心再小心。“我們必須保護好自己,才能救治更多的人。”即將投入前線救治,隊員們心里都不輕松。
進入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重癥及危重癥病房的第一天,情況就超出了楊旭堃的預想。病患眾多,由乳腺外科臨時改造的15個隔離病房生生容納了近30位病人,大家的工作量直接翻了一番。
查房時,稀缺的防護物資成了另一只攔路虎。楊旭堃說,穿著笨重的防護服行動不是件容易事,“整個人就像被封在袋子里,呼吸也不太順暢,口罩至少是兩層,整個扣在臉上”,但為了節約物資,大家還是堅持在隔離病房里“待足時間”,讓物資物盡其用。“特別是負責護理的隊員,每一次要待4小時以上,取下口罩,臉上布滿了紅印。”楊旭堃回憶道。
盡管如此,全隊沒有人退縮。楊旭堃覺得,這是身為醫生的本能,“每次經過隔離病房,看著病人咳嗽、喘不上氣,聽他們甚至說話都是斷斷續續的,真的非常難受,很想幫助大家解除這種痛苦。”
楊旭堃至今還記得33號床的病人,他被送來時呼吸急促、喘個不停,面罩吸氧等方法都不奏效。上呼吸機時,病人強烈的求生欲觸動著楊旭堃的心,“呼吸機扣在臉上是非常難受的,但這個病人非常配合我們,我真的很佩服他。”
情況還在惡化,和華西的同事們進行遠程視頻會診后,團隊決定給病人進行“氣管插管”。插管前,病人拉著楊旭堃的手輕聲問,自己是不是要死了。微弱的聲音強烈撞擊著楊旭堃的心,他努力向虛弱的病人微笑著,緊緊握住他的手,安慰他:“放心,會好的,一定會好的。”楊旭堃回憶說,那時自己并沒有什么把握,“但我知道,我們要用盡所有手段,一定要救他。”

身穿防護服的楊旭堃正在為患者提供醫療服務。
插管、復診、做CT……治療過程中,團隊每個人都小心翼翼,即便是一次轉運,也會提前做好各種計劃,盡可能規避各種風險。20多天不分晝夜的救治下,病人的插管終于被拔除。“謝謝您,我好多了”,悠悠醒來的病人再次拉著他的手,這一次,楊旭堃沒能忍住眼淚。“這是一種巨大的成就感,經過大家長時間的努力,讓生命垂危的病人逐漸康復,我們都非常自豪。”
熟悉楊旭堃的人會知道,脫下白大褂的他是十足的“文藝青年”。抗疫之余,他把自己的吉他、電子琴彈唱和在酒店的鍛煉做成“鬼畜”小視頻分享到抖音上,獲得網友們點贊過萬。有朋友在評論里打趣:“楊醫生現在成了‘網紅。”
說起這些,楊旭堃笑稱自己并不是什么“網紅”,只是想單純記錄抗擊疫情中的點滴。“除了調節自己的情緒,還有就是這段支援的經歷太寶貴了,我想把這些都記錄下來,更想給大家報一聲平安。”
不僅如此,他還把自己援鄂以來的所見所感,錄制成一段音頻,做成了“聲音日記”。在音頻里,他歉疚地對妻子和孩子說:“作為一個丈夫,一個爸爸,出發前,我心里很忐忑。”讓他沒想到的是,同樣身為醫務工作者的妻子申芹也錄制了一段聲音日記。從音頻中得知妻子也被派往發熱病房,楊旭堃有些擔心,但聽到妻子說,自己也一樣被包裹成了“宇航員”時,楊旭堃泛起了眼淚。“我們相隔1000多公里,但都穿著防護服,做著同樣有意義的事情,這是我們醫務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我為她自豪,大家都是好樣的!”
隨著抗疫聲音日記的傳播,網友們的鼓勵如潮水般涌來。楊旭堃說:“我想和大家一起傳遞一點樂觀和正能量,讓我們都有信心,徹底戰勝疫情。”
經過近兩個月不分晝夜的堅守奮戰,楊旭堃和隊員們換來的是85%以上的患者被成功治愈或轉為輕癥,136名被收治的患者中,84位患者被治愈出院。
“我們生而平凡,盡力救助更多病患。”踏上歸途前,楊旭堃在朋友圈寫下了這么一句話。他說,這種“被需要的感覺”讓自己覺得幸福。“從醫這么多年,雖然有時會看到一些負面報道,但我一直都記得入學時我們的宣誓,我想我們所有醫務人員都抱著這樣的初心。這次疫情突如其來,我們能參與抗疫,是一種榮幸。”
返程時,楊旭堃有些許不舍,“兩個月的時間,日夜奮戰,我們整個團隊都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大家也取得了很多成果。”他決定,等到明年,帶著妻子孩子一起再回武漢,吃幾碗熱干面,賞賞漫野櫻花,“我要告訴他們,這是我曾經戰斗過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