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柱
國家安全創新基地(National Security Innovation Base)是一個新的安全概念,它首現于2017年12月特朗普政府推出的《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強調美國“必須捍衛我們的國家安全創新基地以對抗競爭對手”。2018年1月美國國防部公布的《美國國防戰略》報告(概要)延續了這一概念,聲稱美國國防戰略要“利用和保護國家安全創新基地”。在2019年12月召開的里根國防論壇和2020年1月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舉辦的全球安全論壇上,“國家安全創新基地”概念被包括國防部長埃斯帕在內的美國政要多次強調。現在,這一概念正日益具體化和清晰化。
2017年版《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在談到“國家安全創新基地”這一概念時寫道:國家安全創新基地是指,美國的知識、能力和人員網絡——包括學術界、國家實驗室和私營部門——將想法轉化為創新,將發現轉化為成功的商業產品和公司,并保護和加強美國的生活方式……這對美國的安全和繁榮至關重要。從這份報告看,保護和發展“國家安全創新基地”需要集合政府、公司、工業領域、大學和研究機構的能力,可見其核心內容就是動員美國全社會的力量,以保證美國在科學研究和產品研發領域的領先地位。

2019年12月11日,美國國防部長埃斯珀(左)與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克·米利(右)在國會眾議院軍事委員會聽證會上。
為實現這一目標,由白宮科學技術政策辦公室與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主導,特朗普政府已經推出一系列科技發展戰略,其中影響比較大的有2018年9月的《國家量子信息科學概述》、2020年2月的《美國量子網絡的戰略遠景》、2019年6月的《國家人工智能研發戰略計劃》、2019年11月的《國家戰略計算倡議更新:開拓計算的未來》、2018年10月的《為美國未來制定可持續頻譜戰略》的總統備忘錄、2019年5月的《美國無線通訊領域領導地位的研究與發展優先事項》報告和《先進制造業領導力戰略》……這些文件涵蓋了當今世界新興技術的主要領域,體現了美國爭奪未來科技制高點的戰略意圖。
美國國會也開始著手通過旨在加強對美國尖端技術優勢和知識產權保護的相關立法,比如2018年8月通過的《外國投資風險審查現代化法案》,該法案擴大了“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的管轄權,要求其更加嚴格地審查外資收購美國公司,并對外國投資美國企業提供國家安全評估報告。特朗普稱贊該法案“提供新的授權,能夠增強美國保護關乎國家安全的尖端科技和知識產權的能力”。
與此同時,美國政府向關鍵學科提供特殊政策扶持。特朗普政府認為,今天的美國經濟和安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依賴科技創新能力,這種能力取決于能否確保所有美國人終生獲得科學、技術、工程、數學四大關鍵領域(STEM)高質量教育的能力。為此,特朗普政府制定《規劃成功的路線:美國STEM教育戰略》,要為美國打造一支經過充分準備和多樣化的STEM員工隊伍。美國國會眾議院軍事委員會跨黨派工作組甚至建議創建“國家STEM兵團”,為在相關學科就讀的美國學生提供學費,換取他們畢業后為“國家安全創新基地”領域工作數年的投入;設立“國家安全創新基地”簽證種類,鼓勵通過嚴格審查的海外科學家來美工作。
2018年公布的《美國國防戰略》報告(概要)認為,五角大樓的技術優勢“有賴于健康安全的國家安全創新基地”,并能容納傳統和非傳統的防務伙伴。該戰略指出,技術進步的加快和日益商業化要求國家安全創新基地采取“改變行業文化、投資來源和保護能力的措施”。這一表述大致勾勒出美國國防戰略對于“國家安全創新基地”的訴求。
過去美國國防戰略提到美國的國防工業基地時,往往所強調的是重要的軍工復合體如洛克希德·馬丁、波音、諾斯羅普·格魯曼、通用動力、雷神等公司。“國家安全創新基地”概念的涵蓋范圍明顯擴大,既包括傳統的軍工復合體,也包括硅谷、波士頓、奧斯汀等地大大小小的高科技公司,甚至包括那些僅能提供某項技術的小規模供應商和初創企業。這也使得支撐“國家安全創新基地”的資金不僅來自于聯邦政府,更多來自于私營部門,社會參與度更高。
另一方面,美國國防戰略需要“國家安全創新基地”提供新興技術,以確保“有能力打贏未來戰爭”。這些新興技術包括先進的計算處理、“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機器人、定向能武器、高超音速武器、生物等技術。美國國防部長埃斯帕更公開列舉了美國在國防領域需最優先發展的四類技術:具有閃電般連接速度、強大和無所不在連接能力的第五代移動通訊技術(5G),高超音速武器,人工智能技術以及太空技術。
為配合“國家安全創新基地”的實施,美國國防開支用于研發的費用逐年上升,2017財年是719億美元,2018財年增加到892億美元,2019財年達到924億美元。此外,美國國家安全體系明顯加快了推動新興技術發展的制度建設。美國國會審議通過的2019年度《國防授權法案》已授權建立國家人工智能安全委員會,這是一個獨立機構,旨在“審查人工智能、相關機器學習的發展以及相關技術的發展”,以“全面滿足美國的國家安全和國防需求”。美國國防部也先后建立了“國防創新委員會”和“聯合人工智能中心”。
特朗普政府的國家安全戰略重新聚焦大國競爭,中國被視為美國最主要的戰略競爭者。美國新版國防戰略斷言,中國的近期目標是取代美國在印太地區的霸權,長遠目標是取代美國在全球的主導地位。在美國政府看來,中國對美國的挑戰不僅反映在戰略層面,也體現在技術領域。
自冷戰結束以來,美國在主要技術領域長期保持著領先對手20年以上的優勢,現在這一優勢正在逐漸消失,部分領域比如5G、人工智能甚至正在被中國等競爭對手趕上和超越。美國國會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吉姆·英霍夫認為,除了常規能力,中國在高超音速武器、人工智能和生物技術等方面已經超越美國,并在空中、地面、海洋、太空和網絡空間等各個領域向美國發起了挑戰。所以,美國國會正以前所未有的緊迫感與五角大樓等行政部門、軍方機構合作,打造美國國防戰略所要求的“無與倫比的21世紀國家安全創新基地”,避免美國在軍事領域的優勢被競爭對手所削弱。
在美國戰略界看來,與中國的戰略競爭不同于以往的大國戰略競爭,它不必導向戰爭,也不必導致冷戰時期美蘇關系那樣的遏制框架。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具有更強大、更有效創新力的一方將在競爭中獲勝。特朗普政府的“國家安全創新基地”概念所揭示的,正是創新之爭這一未來大國競爭的主要方面。![]()
本文責編 安 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