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孟克
4月27日晚,國家主席習近平同伊朗總統魯哈尼通電話。
習近平代表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對伊朗政府和伊朗人民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示誠摯慰問和堅定支持。習近平指出,在這次抗疫斗爭中,中伊兩國同舟共濟、守望相助,充分體現了中伊兩國和兩國人民的深情厚誼。中國人民心系伊朗人民抗擊疫情,已向伊方援助多批抗疫物資,并向貴國派遣了首個對外抗疫醫療專家組。中方愿同伊方繼續加強抗疫合作,分享抗疫經驗,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相信在你領導下,伊朗人民一定能夠早日戰勝疫情。
習近平強調,面對這次全球性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國際社會只有加強協調合作,才能形成戰勝疫情的合力。單邊制裁妨礙伊朗及國際社會抗疫努力。中方堅定發展中伊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堅定支持伊朗捍衛國家主權和尊嚴。中方愿同伊朗等國際社會一道,加強國際抗疫合作,共同爭取抗疫斗爭最終勝利,為維護世界公共衛生安全作出貢獻。
魯哈尼表示,我對中方成功控制疫情感到高興,中方經驗值得各國借鑒。面對疫情,伊中兩國相互支持,兩國人民友誼得到深化。伊方對中方為伊朗人民抗擊疫情及時提供寶貴物資援助深表感謝,愿同中方加強衛生等領域合作,進一步發展兩國戰略伙伴關系。當前形勢下,應立即解除對伊非法單邊制裁。伊方希同各國一道,共同維護多邊主義,捍衛國際公平正義和伊方正當權益。
4月30日晚,國家主席習近平同捷克總統澤曼通電話。
習近平指出,經過艱苦卓絕努力,中國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我們在繼續全面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正在全國范圍內推動復工復產。在中國人民全力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你號召捷克社會各界捐款捐物,并派專機向中方運送抗疫物資,彰顯了對中國人民的真摯情感。中方堅定支持捷方抗擊疫情,將通過雙邊、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等渠道,同捷克分享疫情防控信息和經驗。
習近平強調,人類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在疫情面前尤其如此。中方愿同包括捷克在內的國際社會一道,積極開展有效聯防聯控,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同時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共同應對疫情給世界經濟帶來的挑戰,堅定維護國際公平正義和國際關系基本準則。相信在國際社會攜手努力下,人類最終一定能夠戰勝疫情。
習近平強調,中捷關系良好發展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根本利益。中方高度重視中捷關系發展,愿同捷方一道努力,推動中捷戰略伙伴關系不斷發展。我期待疫情之后同你會面,共同擘畫中捷和中國-中東歐國家關系未來。
澤曼表示,中國成功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經濟展現良好發展前景。感謝中方為捷克抗擊疫情提供寶貴支持和援助。捷中友誼根深蒂固,雙方人民互懷友好感情。我是中國真誠的朋友,將努力推動雙邊合作,確保兩國關系排除干擾,繼續向前發展。我期待不久再次訪華。
4月28日晚,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北京出席金磚國家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特別外長會。會議以視頻方式舉行,由今年金磚國家主席國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主持,巴西外長阿勞若、印度外長蘇杰生、南非外長潘多爾出席。
王毅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給各國人民生命健康帶來巨大威脅,對全球人員往來和世界經濟造成嚴重沖擊。但疫情不會改寫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不會中斷多極化和全球化的歷史進程,更無法阻擋人類追求文明與進步的堅定步伐。金磚國家應該作出正確選擇,采取有力行動。我們一定能渡過難關,人類一定能戰勝病毒。
第一,堅持多邊主義,完善全球治理。要高舉多邊主義旗幟,倡導共商共建共享的治理觀,維護金磚國家以及廣大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正當權益和發展空間。要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防衰退、穩就業、保民生,促進世界經濟的穩定,確保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順暢運行。第二,堅持同舟共濟,攜手戰勝疫情。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付出艱辛努力,作出巨大犧牲,阻遏了病毒在國際上的擴散,為全球疫情防控積累了有益經驗,提振了必勝信心。中國永遠銘記世界各國在中國抗疫最艱難時刻給予的寶貴支持,我們也正在盡己所能為有需要的國家提供幫助。中方愿在尊重彼此主權和國情的前提下與金磚國家加強疫情信息分享,深入交流抗疫經驗,有效開展藥物和疫苗研發合作。第三,堅持團結協作,凝聚強大合力。中方積極開展國際抗疫合作,是出于人道主義精神,沒有意識形態考量,不尋求地緣政治私利。我們認為應相互理解和尊重各國根據自身國情開展有針對性的疫情防控,不應當讓指責和推諉分散合作抗疫的精力,更不應容許政治化、污名化的行為制造新的矛盾分歧。世衛組織在幫助廣大發展中國家尤其是非洲抗擊疫情方面不可或缺。支持世衛組織,就能挽救更多生命,就能更有效應對病毒。金磚國家應該支持世衛組織等聯合國機構為抗擊疫情發揮應有作用,推動完善全球公共衛生治理,打造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第四,堅持開拓進取,深化金磚合作。中方支持俄方作為主席國開展工作,制定《金磚國家經濟伙伴戰略2025》倡議,圍繞打造新工業革命伙伴關系開發新的合作模式,挖掘新的合作潛能,充分發揮新開發銀行和應急儲備安排作用,繼續加強人文交流。
王毅還就支持發展中國家特別是非洲國家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介紹了中方的措施和立場。